APP下载

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主观体验的作用研究

2014-09-03黎绮云陈春娥吴玲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妇科

黎绮云??陈春娥??吴玲梅

[摘要] 目的 探讨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主观体验的作用。 方法 以80例各类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层级干预组与普通干预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层级干预组在住院期间接受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发心理及生理症状、术后体内应激因子水平、术后面对疾病的主观体验及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别。 结果 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首发心理及生理症状、术后体内应激因子水平、术后面对疾病的主观体验及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普通干预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层级化护理干预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主观体验,改善术后护理效果,对妇科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层级化护理;妇科;主观体验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98-04

在全世界范围内,肿瘤的发病率正呈现上升趋势[1],且由于女性暴露于致癌因素水平的升高,妇科肿瘤在所有肿瘤中发病率提升是较快的[2]。目前,对于肿瘤的临床研究已广泛开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但总体而言,尤其是在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中,效果并不明显[4]。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5]。所谓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的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具体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四个方面,其本质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对一生早于的满意程度、社会中的自我实现价值认识及其内心的满足感[6]。我们认为,关注肿瘤患者的主观体验是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的。本研究将就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主观体验的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各类妇科肿瘤患者(2011年1月~ 2013年1月),其中良性35例,恶性45例,患者年龄25~63岁,平均(45.6±5.1)岁,其中行全子宫切除术者41例,单侧附件切除术者20例,广泛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9例。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因肿瘤入院,排除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所致,要求所有患者神志清楚,能进行简单的活动,排除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层级干预组与普通干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未做其他干预。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层级干预组在住院期间接受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在科室内,我们以护士长为中心,将患者归入各护理组,在每护理组中,有一名高年资及经验丰富护师担任责任护理,有一名中青年护师担任主管护士,有一名年资较浅的护士担任辅助护士。在层级干预组中,从患者入院开始,我们即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心理状况评估、家庭支持情况、生理状况评估和健康教育需求。在之后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在此过程中,责任护士的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几项:首先,应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患者的评估工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指导主管护士和辅助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服务进行评价。同时,责任护士需要承担观察患者动态变化的职责,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其情况,修正护理计划,以使护理计划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需求。责任护士同时要承担与患者家属沟通的责任,要与患者家属建立充分的信任,并以恰当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做一定程度的健康宣教。主管护士的职责主要集中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并指导辅助护理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在患者整个住院病程中,主管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护理人员,所以主管护士同时肩负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责任,主管护士应在责任护理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等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并与责任护士一起制定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辅助护士的主要职责在于对患者进行生活照护,同时参与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对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过程。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两组患者术后心理和生理最常见的反应强度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焦虑和疼痛两个维度。对于焦虑的评价,我们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进行,对于疼痛,我们使用《癌性疼痛自评量表》进行调查。

1.3.2 两组患者的体内应激指标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

1.3.3 两组患者医疗相关主观体验进行比较 使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进行,包括三个维度,即回避、面对、屈服。

1.3.4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使用《住院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和我们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如上主观指标经过标准化换算后满分100分,SOD及MDA值以实际测量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首要心理及生理症状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焦虑和疼痛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见表1。

2.2 术后应激因子水平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体内SOD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MDA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见表2。

2.3 治疗主观体验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回避与屈服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面对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见表3。

2.4 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增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得到了一定程度满足的,但其中仍存在较大缺口[7]。在临床实际中,我们发现,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护理服务工作量是有一定关系的[8],但一个科室护理服务的负荷量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9]。所以,我们在科室中开展了有层级的护理干预项目,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每名护士管理的患者数目一定,但人员却不固定,护士与患者之间更换频繁,这不利于护患良性沟通的建立,也不利于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个性施护的目的[10]。在本研究中所开展的层级化护理中,每个护理组护理的患者相对固定,在护理组责任护士的带领下,由主管护师和辅助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个性施护,在相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护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焦虑和疼痛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我们认为,这说明了层级化护理干预项目提高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的护理效果,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躯体病痛与精神折磨。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体内SOD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MDA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MDA作为氧自由基与生物膜上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物反应的代谢产物,能间接的反应组织内氧化自由基含量的变化。SOD是歧化超氧阴离子的专一性酶,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含量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对于局部氧自由基损伤的代偿作用。在本研究中,此两项指标的变化,从生理指标的角度证明了层级化护理有提高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更积极(P<0.05),本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护患良性沟通机制的建立及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准备,使患者坚定了与疾病做斗争的决心和信念,提高了患者心理层面抵抗疾病的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0.05)。本研究认为,这是层级化护理在提高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方面的具体体现,而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现阶段医疗环境下,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似[11-12]。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层级化护理干预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主观体验,改善术后护理效果,对妇科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玉堂.肿瘤预防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7):554-556.

[2] 刘芬,李涛,许丽娜等.职业女性妇科疾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35-536.

[3] 向小庆,叶红.白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67-370.

[4] 王先火,赵秀娟,邱立华等.肿瘤发生的表观遗传学:进展与临床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5):701-707.

[5] 周雯娟,戴云云,何国平等.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3):3773-3775.

[6] 杨晓苏,马佳,李小平等.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339-5341.

[7] 史戈,周斌,吴韬等.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94-97.

[8] 梁雁芳.护理质量反馈系统的建立与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30-632.

[9] 袁一君,颜美琼.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3,28(5):93-96.

[10] 王玚,黄叶莉,叶文琴等.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27-29,60.

[11] 谷晓丹.PICC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49-150.

[12] 贾莉,王丽芳,周敏等.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30-31.

(收稿日期:2014-05-09)

猜你喜欢

妇科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探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早期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分析
疼痛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