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实验题的书面表达技巧
2014-09-03李齐见
李齐见
摘 要 生物是一门实验的科学,高考中对学生的实验的设计和解决实际的生物现象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验题中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准确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或表述不清、格式不严格。
关键字 生物实验题 书面表达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91-02
实验题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在广东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实验占总分的22%。实验题的解答能力直接关系生物学科的高考成绩,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课堂中要重视实验题的解题能力的培养。广东省高考大纲中也明确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从大纲要求可知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这方面的书面回答是弱项,主要表现在答题不规范,没有答到关键字上。如何才能表述清晰和规范?下面主要陈述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等方面的书面表达的书写的技巧和规范性。
一、实验目的
1.对照实验的实验目的一般的写法
高考试题中对照实验是常考点,在回答题目前必须先要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进行陈述。
①坐标型题目。一般来说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
例题:科学施肥可使作物接近最高产量而又不会造成肥料浪费。实验表明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的果实产量密切相关,下图为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完善探究实验的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 。
答案:探究锌肥施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种植番茄时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
②图表类型的题目。对实验进行不同的处理的方法、试剂是自变量,实验结果是因变量。
例题: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实验研究,下表为分组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 。
答案和评分标准: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或呼吸速率、呼吸作用、心脏活动、心率)的影响。
总结:陈述格式: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证明(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
2.从实验题目中寻找实验目的
例题:课本(人教版必修1第18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那此实验目的就是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总结:实验题目就是实验目的。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实验题目提出问题
例题:(人教版必修3第51页)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提出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从实验目的或从实验的结论来提出问题
例题:夏天,煮熟的食品很快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曲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的细菌造成的。(此为实验的结论(或目的),由此提出问题,将此变为问句)
提出的问题是: 熟食中的细菌(微生物)从哪里来的?
总结:提出问题一般是将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结论改为问句。
三、实验原理
例题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这个实验原理主要解释了为什么要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这两种药剂作为染色剂。
例题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原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圆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这个实验原理主要解释了为什么要用黑藻叶和高倍显微镜。
总结:主要的思维切入点,主要解释实验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或为什么用这些仪器、材料、药剂。
四、实验步骤
例题: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本实验SO4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240株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240株番茄幼苗分成 组并编号;
第二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 ;
第三步: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 。
第四步: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
答案:第一步:8。
第二步:实验组喷施适量且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照组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称出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重量。
总结:第一步,取材、随机平均分组和编号(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状态相同,用具要相等,即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若题目中已提供材料、仪器等必须用题目的材料,不能额外增加)。
第二步,设计实验变量的处理(根据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如果是空白对照,用自变量对实验组处理,空白的对照组一般不做处理,若加入溶液,一般植物是蒸馏水,动物生理盐水,注意语言表达要等量)。
第三步,根据需要将材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第四步,检测、观察、统计、比较(要写出具体的对象、现象和数据。如:观察颜色变化、观察水柱液面的变化等)。
五、实验现象
例题: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实验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六、实验结论
例题: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endprint
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总结: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现象提升,将实验目的写出具体的情况,格式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七、预测实验结论的
1.证明(验证)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只有一个结论
例题: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不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及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请根据提供的试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以验证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新鲜的红色月季花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等。
预期结果及结论: 。答案:预期结果及结论:清水中的花瓣颜色不变,水呈无色;盐酸中的花瓣颜色逐渐变浅,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2.探究实验:结论是未知的,结论出现多种假设
例题:某研究小组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若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②若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总结:陈述格式:若(实验现象),则(实验结论)。
假设结论一般有三种:
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
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
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若是探究是否问题 ,则两种情况(若是的情况,若不是的情况)。
实验题的书面表达的规范性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潜移默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才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2-213.
[2]吕国裕.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34-135.endprint
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总结: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现象提升,将实验目的写出具体的情况,格式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七、预测实验结论的
1.证明(验证)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只有一个结论
例题: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不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及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请根据提供的试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以验证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新鲜的红色月季花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等。
预期结果及结论: 。答案:预期结果及结论:清水中的花瓣颜色不变,水呈无色;盐酸中的花瓣颜色逐渐变浅,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2.探究实验:结论是未知的,结论出现多种假设
例题:某研究小组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若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②若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总结:陈述格式:若(实验现象),则(实验结论)。
假设结论一般有三种:
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
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
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若是探究是否问题 ,则两种情况(若是的情况,若不是的情况)。
实验题的书面表达的规范性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潜移默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才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2-213.
[2]吕国裕.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34-135.endprint
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总结: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现象提升,将实验目的写出具体的情况,格式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
七、预测实验结论的
1.证明(验证)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只有一个结论
例题:构成细胞的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不被选择的小分子和离子及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请根据提供的试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以验证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新鲜的红色月季花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等。
预期结果及结论: 。答案:预期结果及结论:清水中的花瓣颜色不变,水呈无色;盐酸中的花瓣颜色逐渐变浅,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2.探究实验:结论是未知的,结论出现多种假设
例题:某研究小组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若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②若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总结:陈述格式:若(实验现象),则(实验结论)。
假设结论一般有三种:
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
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
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若是探究是否问题 ,则两种情况(若是的情况,若不是的情况)。
实验题的书面表达的规范性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潜移默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才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2-213.
[2]吕国裕.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34-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