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要富有变化,富有活力

2014-09-03赖显峰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多样体验阅读

赖显峰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可见训练学生的朗读已经引起了重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认

知、理解的规律训练朗读,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训练他们有良好的语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训练时既要避免在一个层面上机械地读,反复地读,重复地读,又要避免华而不实,花架子。什么样的朗读才会富有活力?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有这几种朗读:自读、置身读、重点读、图文对照读、动作配套读、尊重个性读。

【关键词】阅读;多样;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训练学生的朗读已经引起了重视。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更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但是,教师们在训练朗读时,既要避免在一个层面上机械地读,反复地读,重复地读,又要避免华而不实,花架子。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理解的规律,设计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读法很实用,也很实在。

一、自读

这种读一般用于第一次接触课文。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读准字音,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例如:读《尊严》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通课文,知道课文讲了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汇报,这样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学生心里就有了一个轮廓,这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置身读

这种读一般用于理解课文。通过让学生想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例如:读《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把自己也当成民族小学的学生,和他们一同学习,一同生活,一起看跑到学校来的动物,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这样就能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达到读者与文本对话,读者与作者对话的效果。

三、重点读

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是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地方,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这些重点语句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阮恒说了一句话“她是我的朋友。”这是阮恒献血前真实、朴实的想法,虽然阮恒误认为给别人献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还是选择了献血,可见“朋友”在阮恒心中是多么重要,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最真实、最准确、最集中的反映。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受伤时的情况(如果不立刻输血,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后,然后让学生读“她是我的朋友。”同学们读出了担心、伤心的感觉。随后,我又让学生读“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是写阮恒犹豫和恐惧的句子,读完后,我又让学生读“她是我的朋友。”学生语气坚定,可想从读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阮恒的品质。

四、图文对照读

课文插图直观地展现了课文部分内容,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理解。如《燕子》这课中“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文字与课文插图一对照,学生会真正明白什么是光彩夺目。再如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我展示了课文中的“瓜藤攀檐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鲜花轮绽图、月夜虫鸣图、院落晚餐图”,然后在每一幅图景上都配有相应的文本中的句子或段落,学生图文对照一读,读出乡下景色的美,读出了自己对乡下美景的赞美,读出了自己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五、动作配套读

课文中的一些词如果配上相应的动作进行朗读,学生记忆深刻,容易理解,例如《自己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一文中“一簇簇”,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的,先叫他们用双手做成一朵花的样子,问他们,这叫“一簇簇吗?”他们说叫“一朵”或“一簇”,后来我叫他们表现“一簇簇”,他们就知道许多手做成花的样子挤在一起。这时再读“一簇簇”,他们的心里已经有了花团锦簇的景象。

六、尊重个性读

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都安排了“我来提醒读”环节,我要求学生勾出你认为值得提醒的地方,进行示范读,还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处理。例如:《七颗钻石》中“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些同学认为“干涸、干枯、焦渴”要加重语调,这样才能突出人和动物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而有的同学则认为“焦渴而死”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对已焦渴而死的人和动物的惋惜,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同情。这样个性化的朗读,加上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体会,同学之间就能相互启发,让朗读达到最高级。

总之,在面对文本时,不同的老师,因为不同的修养、不同的性格,可能对文本的理解会不同,会有不同的处理,再加上面对的学生也不同,可能采用的朗读方法也会不同。但无论选用什么方式去读,都应该富有变化,富有活力,让朗读有效。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互相穿插各种朗读方法,学生就不会为读而读,就会用心去读,去感受,去体验。

(编辑:陈 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样体验阅读
小学数学作业可以这样“新”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