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2014-09-03樊文生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樊文生

【摘要】探究性学习即是教育的新型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了解,发现自我,学会与别人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探究性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的教学案例,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便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称为探究性学习。”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探究性学习就必不可少。它具有过程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小学语文,特别是高年级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要积极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只是引导。通过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最基础的教育学科,能为小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能把探究性学习方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对学生大有助益。好奇心强、发现能力强、求知欲强是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小学生的显著特点,而语文本身又是一门人文素养比较高的学科。利用这两者的特点,就能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知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具体的实施途径,应贯穿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等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要渐渐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的主导者,而教师的作用也应该慢慢改变,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收集相关信息,并积极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之变成自己理解。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小学生在学习高年级语文的时候,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认知能力,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二、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

与生俱来、全员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创造事物的潜能。让高年级小学生喜欢去不断探索和挑战。因此,教师应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知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立兴趣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能串联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查找资料、科学研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的统一。

三、健全评价机制

有付出就得有收获,如果积极进行和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学生得不到肯定与鼓励,学生就不会主动和积极地去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就难以继续以积极兴奋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老师要健全评价机制,让学生劳有所得,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例如,在参与某课外教学活动时,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皆奖励一支笔或一本练习册。另外,对于那些课外活动开展较好,取得了优异结果的学生,奖励双倍,并通告全班进行表彰。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这份积极主动性,也能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只有健全评价的机制,才能发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四、主要案例

(一)教学生动化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的《虎门销烟》一文,可以利用问题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查找关于鸦片战争、林则徐的生平等相关的资料进行预习。根据这些资料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如:“鸦片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鸦片战争会爆发”等。根据问题,抓住和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授课。此外,组建学习小组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展开学习大讨论,并就自己关于鸦片和鸦片战争的见解进行独立发言。课后,给学生布置“查询和宣传毒品的危害、设计禁毒口号、查询林则徐生平”等作业,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如果你是林则徐将会怎么办?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学生求知欲的要求,也会使学生学会足以让自己受益终身更多课本之外的内容。

(二)学生自主摸索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虽然接受了知识,却对知识不甚了解。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争吵》一文,主要是写一开始同学之间为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事后又相互承认了错误,最终言归于好的事,表现了他们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课题本身就已经点明了事件。因此一开课,教师先让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两遍,紧接着便问同学们:“刚才我们齐读了课题,有谁能够告诉我,这篇文章是写谁和谁争吵?”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都可以回答:“写的是克莱谛和“我”的争吵。”

学生出于好奇心。他们就会非常想知道,他们俩是怎样争吵 的?他们俩为什么会吵架?结果怎样?等等……因此,由“争吵”二字产生的种种联想都会成为他们求知欲的下一个突破口。教师便可紧扣课题,以学生的想法为线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这次争吵中,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就会认真阅读课文,手眼并用,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相比旧式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时逐段讲解,或是填鸭式的满堂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了,学习兴趣更浓烈,当然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很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得出自己的结论:“克莱谛是一个宽容的人,虽然他的朋友对他不友好。但他还是伸出了友好的双手。”“他是个善良的人……”学生都喜欢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学生口头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在探究性教学和教师的引导下,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接下来理解“我”在争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对父亲的话的理解等内容做铺垫。

五、结语

总之,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涵,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因此,我们只有继续大力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热情,满足新时代需要,接受越来越多的知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综合性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妍.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初探[J].新课程(小学版),2013(3).

[2]陈锦凤.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造就新型人才[J].成才之路,2013(28).

[3]蒋进芳.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 文学教育(中),2013(12).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