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启发并重 助推有效学习
2014-09-03范美华
范美华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这一研究结论揭示了学习效率的高低源于学生参与研究的方式。如果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那教学就会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不同的发展。下面,结合“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的教学片断,作点滴思考。
教学片断:
师:我们现在是三年级了,应该会写很多数了吧!写出一组自己喜欢的数,并在小组中读一读,看谁写得好、读得准。
生1:30,42,100。
生2:70,59,98。
……
师:真不错!那我们齐读一遍,好吗?(生读数)
师:读得真好!想一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呢?
生3:30、70,先读十位上的数,后面的零不读,读成几十。
生4:42、59、98,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合起来读成几十几。
生5:100就是读百位上的数,零也不读,读成一百。
生6:老师,我们都是从左边往右边读的,先读百位上的数,再读十位上的数,最后读个位上的数。
生7:我们早就知道读数应该从最高位读起。
师(对一直举着手的一个学生):××同学,你有什么要说的?
生8:我发现40和100这两个数中的0都没有读出来。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棒!大家想不想再次挑战一下自己呢?
生:想。
师:好!从你知道的数中找出比100还大的数,并写一写、读一读。(学生边写边读)
师:大家写了很多的数,都能读出来吗?(学生读写出的数)
师:读得不错!说一说,怎么才能读好这些数呢?
生9:像200、3500等数的末尾有两个零,读的时候都不读出来;1000、2000、7000等数的末尾有三个零,读的时候就读成几千,零也是不读出来的。
生10:我猜想数末尾的0是不读的。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很棒!那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这些数的读法吧!
……
思考:
1.尊重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高效课堂重在尊重、唤醒与启发。”试想,一个教师占领三尺讲台,口若悬河,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还谈得上有效学习吗?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学习的生命体,那样就会按照生命的需求来预设课堂教学,灵动地把握课堂生成。如上述教学,面对万以内数的认读,教师没有恪守教材的安排,而是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灵活地引入,并让学生尽情地写数,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多位数,感知数的读法,从而实现知识科学建构的目标。
2.唤醒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教育最高境界的追求在于唤醒。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而不是灌输。的确,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一种传输,那么教师就会变为传声筒,学生也就沦为接受的容器了。理想的教学不是一厢情愿的单方付出,而是师生激情燃烧的过程,更应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试炼场。如上述教学,教师的一句“我们现在是三年级了,应该会写很多数了吧!写出一组自己喜欢的数,并在小组中读一读,看谁写得好、读得准”,既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也促使学生努力地去想各种数、写各种数,使认数的过程自然地延展开来。当学生写出一部分数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已知和经验去分析数的读法、比较数的读法,既使学生在不断反馈中深化对两位数读的理解,也为后续三位数、四位数的认读打好基础。“好!从你知道的数中找出比100还大的数,并写一写、读一读。”教师的这句话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这种唤醒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促使学生去思考更多的数,用自己的经验去探究,让自己的学习充满活力。
3.启发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那么学生就会渴望学习,期盼探索,更能达成“我要学”的美好境界。如上述教学,教师以尊重为前提,以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储备为引领,让学生快速地融入新知的探索之中,可谓谋定了教学的方向。但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达到有效学习追求的最高境界,还需要教师谋定而后动,善于运用启迪机制,使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下充满生机。如教师“读得真好!想一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呢”“很棒!那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这些数的读法吧”等简短的话语,既是给学生力量,也给学生指明了探索的方向,使学生研究的精力不再是无止境的消耗,而是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释放开来。
如果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学情,精心预设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责编 蓝 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