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研究

2014-09-03杨少伟文博

教育界·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

杨少伟+文博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分析归纳法等课题研究方法,对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有:应激反应、心理障碍、人格特征、运动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以及生活事件等;主要心理康复疗法有:认知疗法、自我暗示疗法、心理演练疗法、激发疗法、目标设置疗法、音乐调节法以及阅读疗法等。

【关键词】健身锻炼 运动损伤 心理致因 心理康复

前言

运动损伤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其产生原因也是错综复杂。传统意义上认为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健身锻炼者的心理状态不好,运动时的天气、场地不好等,而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近来实践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开始加大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及心理康复疗法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针对运动员或体育学生的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及心理康复疗法的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领我国进入了全民健身的时代,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锻炼的行列。而随之增加的,还有越来越多的运动损伤。因此,对于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相关心理因素及心理康复疗法的研究刻不容缓。

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983年Smith R E就已建立应激—疾病的模型, 1988年,Andersen和Williams参照应激—疾病的模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针对应激—运动损伤模型存在的不足,Williams和Andersen于1998年又对应激—运动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改,2000年,针对Andersen和Williams应激—运动损伤模型的不足,Astrid Junge在总结最新研究的基础上,修改了Adersen和Williams的应激—损伤模型,也提出了一个交互理论模型,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国在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的研究方面,还处在初步研究状态,并且研究的对象大部分还是针对运动员或者学生,而针对普通的大众健身锻炼者的研究留有很大的空白。

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20-60岁的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群。以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济南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依托,调查20-60岁的健身锻炼者。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信息,我们得到以下方面的结果:

2.1不同年龄段健身锻炼者的运动损伤情况不同。根据调查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类,得出以下结论:30-40岁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情况最严重;50-60岁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情况最轻;20-30岁与40-50岁健身锻炼者的运动损伤人数分别占该年龄段健身锻炼人数的93.75%、92.76%,分别为45人、39人。

2.2男性运动损伤情况较女性严重。男性运动损伤人数为100人,占受测男性人数的94.3%,女性运动损伤人数为76人,占受测女性人数的90.5%。

2.3不同健身运动项目健身锻炼者的运动损伤情况不同,选择足球进行健身锻炼的运动损伤比例最大,选择自行车、跑步进行健身锻炼的运动损伤比例最低。

2.4在《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中,此项调查为多项选择,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运动损伤人数之和虽然不是受试者中运动损伤总人数,但其整体反映了各项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程度。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和《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有:应激反应、心理障碍、人格特征、运动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以及生活事件等其他因素,其中,应激反应水平、心理准备、运动动机与心理障碍人数最多。

2.5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后主要的心理康复疗法有认知疗法、自我暗示疗法、心理演练疗法、目标设置疗法、音乐调节法以及阅读疗法等。其中,最常见的心理康复疗法为认知疗法、自我暗示疗法、目标设置疗法。

2.6通过调查问卷以及采访的到信息,我们还得到以下结果:不同损伤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造成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不止一个,往往是由多个心理原因一起造成的;每个人的运动损伤或多或少都受到心理原因的影响。不同原因导致的运动损伤所需要的心理康复方法不同;运动损伤后的所应用的心理康复疗法不止一种,是由多种心理康复疗法一同作业,对伤者的心理进行干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研究心理因素对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刻不容缓,对大众健身方面的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以及康复治疗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话题。

3.1.2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包括健身锻炼者自身的应激反应水平、运动动机、运动锻炼时的心理准备、心理障碍、人格特征、心理疲劳等因素。

3.1.3每一种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都不止一种,都是由多方面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伴随有消极情绪等状况。

3.1.4不同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运动损伤需要多种心理康复疗法来综合治疗。

3.1.5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疗法、自我暗示疗法、心理演练疗法、目标设置疗法、音乐调节法以及阅读疗法等,在治疗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的时候,应根据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3.2 建议

关于健身锻炼者以及大众健身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制约,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关注。并将目光从专业运动员身上慢慢分散到大众健身者,为社会体育的发展以及运动损伤心理方面的研究服务。

关于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以及其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在我国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国家正在不断培养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科学的指导。相信不久的将来,关于运动损伤在心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成熟,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不断丰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来帮助健身锻炼者进行科学的锻炼,在后奥运时代引领新的健身狂潮。

【参考文献】

[1]李永刚. 学生运动损伤的中医病机[ J ]. 吉林中医药,2006,26(12):9-10.

[2]Kraus J F,Conroy C. Mortality andmorbidity from injuries in Sports and recreation[ J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1984(5):163-192

[3]路燕,梁枢.运动损伤心理因素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1):154-157.

[4]钱建龙,孙颖玲.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的研究[J].Scientific Research, 2012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91-94.

[5]何颖,徐明.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研究[J].成都大学报,2012,31(3).

[6]牟学忠.运动损伤的相关心理因素及心理干预措施[J].运动,2011,17:53-55.

[7]李广周.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措施[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7):155-157.

[8]程禹.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 J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2):95-96.

[9]季浏. 体育心理学[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3.

[10]张杰.运动员运动损伤后心理康复的治疗分析与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4,3:15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
篮球教学中出现损伤的原因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