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4-09-03杜瑛

教育界·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篇

杜瑛

【摘 要】本文试图运用语篇分析理论解决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让学习者宏观把握语篇,了解所读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意思并准确掌握文章的主图,最终达到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语篇 语篇分析理论 英语泛读教学

一、高校英语泛读教学现状

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泛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技能,通过阅读题材及风格各异的篇章,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增加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对英语语言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及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

然而许多教师在进行泛读教学时,还基本参照精读教学的方法,即逐句翻译分析,而又由于课时的限制(每周2课时),讲不深,讲不透。而又没有达到泛读课应该达到的目标。所以,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语篇分析理论的引入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二、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通常指对比句子/话段(sentence/utterance)更大的语言单位所做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coherent)的语篇。语篇表达的不是彼此无关的信息,而是语言连贯,相互关联的信息,而是语言连贯的整体(黄国文,1988)。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语篇的整体理解。

三、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目前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逐段串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词句教学,将完整的语篇肢解成破碎的语言知识,使学生不能把课文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来理解和欣赏,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对泛读课的兴趣,还造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有效提高。语篇分析理论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与评价。语篇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胡壮麟,1994)。本文主要介绍微观层面的衔接。

(一)语法衔接手段

1. 照应(reference)。照应是语篇中最明显的一种衔接手段,通常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根据韩礼德和哈桑(2001),英语中的照应分为三类: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

2. 替代(substitution)。替代指用替代词或简单的成分替代上下文所出现的词语。使用替代既可以避免重复,又可以使上下文连接起来。替代可以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小句替代三类。替代作为连接纽带时,同样可使语篇的主题表达自然平稳地向前推进。替代既发生在句子的层面上,也发生在语篇层面上。在句子层面上,它的作用在于避免重复并发生局部衔接功能。在语篇层面上,替代通过替代成分与替代对象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起到衔接的作用。(张德禄,2000)

3. 省略(ellipis)。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而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紧凑连贯的语法手段。省略与替代颇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后者有代替词语,而前者没有,故省略亦称零位替代。

4. 连接词语(conjunction)。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来体现语篇中各个成分的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如表示时间、条件、因果等逻辑上的联系,主要有连词、连接副词和介词短语体现。他们可以表示为顺接、逆接、添加、对比、同位等语义关系(彭琳,朱萍,2008)。任何语篇都是完整地反映一件事的发生过程、一个问题的论述或一个方法的描述,存在着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顺序挂席。这些连接词或具有连接词作用的词组,像路标一样指引着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

(二)词汇连接(lexical cohesion)

词汇连接只通过词的重复、反义、上下文、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建立一个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达到语篇语义连贯。韩礼德和哈桑(2001)把英语词汇衔接关系分为两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

1. 复现(reiteration)。复现是指一个词项以其自身的形式或以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概括词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使语篇中的句子达到相互衔接。

2. 同现(collocation)。同现指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co-occurrence tendency)。 在语篇中,围绕一定的话题,一定的词就往往会同时出现,而其他一些词就不大可能会出现或根本不会出现。这种词的同现关系与语篇范围关系密切。

四、结论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语篇衔接理论对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运用语篇分析方法于阅读教学,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使组织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提高学习者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这样从根本上改变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所处的困境,有效提高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M.A.K. Halliday and Ruqu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彭琳,朱萍.语篇衔接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元文性:语篇的意义生成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述评
指称在维吾尔语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及其功能
新闻语篇①的社会行为性
语篇社会文化层面对翻译的影响
存现句的语篇功能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