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辩证思考

2014-09-03陈泽云

教育界·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生

陈泽云

【摘 要】多媒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改,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和不足,本文将对多媒体与教学的关系做出辩证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学生

一、概念的提出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在8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二、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授课条件的局限性,不少教师容易使自己的课堂陷入“一言堂”的泥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抽象难懂,教学实效性低下。而多媒体的出现,能有效改变这一困局。与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层次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现代的教育质量和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传授,属于口耳相传,依靠语言描述与体态特征完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尽管做到了尊重客观事实,并尽可能地重现客观事实,但是面对抽象的东西,学生若想进行深入的理解与领会,只能脱离感性感受在脑海中努力拼凑,理性地去自我重现客观事实,而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必然性》这个专题时,如何将这个复杂的过程呈现给学生呢?假如脱离感官的感受而要学生心领神会,确实是传统教学难以克服的瓶颈。然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通过计算机可以将文本、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展示,能够直观地重现客观世界并最真实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无疑增强了感官效应,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起到补充作用,并且这种补充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多媒体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自由变换。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限制,让学生感受到直观和生动的教学素材。例如在课上要让学生直观感受资本主义历次经济危机和英国圈地运动等历史事件,单靠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是难以实现的。而通过多媒体,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可以遨游历史,“穿越”时空再次感受历史场景。

第二,多媒体实现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转换。如专题课或者复习课,通过教师的事先设计,多媒体课件能够有序地、鲜明地糅合专题课或者复习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展现相关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目了然地学习,也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第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适度运用贴切的视频、悦耳的音乐、生动的图片等要素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完成探究学习任务。例如在讲授“价值评价及其特点”时,笔者采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作为导入素材,柔美的音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为使学生更好掌握“价值评价的特点之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这个知识内容,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伪娘现象之我见”,为此,学生调查了社会上不同群体对“伪娘现象”的不同看法,形成了相关的调查视频和数据分析图作为鲜活的教学素材在课堂借助多媒体展示。在此基础上,学生代表自己在课堂上进行素材展示并讲解分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适度、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节约教学时间,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官认知,活跃了学生思维,填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空白,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

(一)喧宾夺主,多媒体独霸课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程教改,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一个教学理念滞后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则往往被多媒体所奴役,进而“奴役”学生。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一些老师将鼠标一点,视频、文字、图片乃至板书一幕幕呈现,学生应接不暇。有时甚至一个小小的情景设问也交由电脑代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板真的“黑成一片”,看不见一个字。笔者认为,这种所谓的“多媒体现代化典范”的课堂现状,真正意义上应称为“多媒体奴役现代教育”。

许多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一旦遇到断电抑或技术故障,授课教师时常手足无措,“无多媒体不成课堂”的可笑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这样的老师,脱去其多媒体技术的外衣,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一个“多媒体放映员”。

(二)华而不实,过分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

现实中,相当一部分老师误认为课件的技术含量越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在这样错误理念的指导下,一些老师为了彰显个人“教学能力”,吸引学生兴趣,赢得评课老师的赞许,不惜花费几天或更长的时间来准备课件,动用大量的图片、Flash、mp3、视频等素材,简直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课堂,学生更像置身于电影院。殊不知,这样做所起到的只能是反效果,华而不实,展示的只是教师个人的电脑技术水平,而非教学效果。

过分追求课件制作效果的课堂,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大量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沉溺于变幻的色彩、搞笑的Flash、莫须有的视频,而难以将思维用于问题的推敲。这样的课件无疑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的贡献效果十分有限。所以,笔者认为,课件制作时应有目的、有计划,讲究适度与科学,切忌华而不实。

(三)拿来主义严重,教师个人魅力难以彰显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方便资源共享的同时,也给一些懒惰的人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在讲究效率的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概念又“深入人心”,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队伍中一些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或者懒得动弹的人便从书店、杂志社、互联网等途径搜寻一些课件,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主义最实在。

拿来主义者的积极心态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拿来的课件的设计原理缺乏必要的认识。众所周知,要想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首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然后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仔细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收集资料之后制作而成的。而“拿来主义”的教师在使用现成课件时,往往忽视了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认识等因素,这样一来,课件是别人的,学生是自己的,老师又是在为谁上课呢?可以说,“拿来主义”的老师,盲目套用他人的课件,其结果不只是教师魅力、个性难以彰显,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难以得到保证。

四、结束语

任何事物均有其长短。多媒体孕育于现代技术,它在教学中彰显出的优越性是无法比拟的。但是现代教学理念决定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被多媒体所“奴役”,而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并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而多媒体只能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百科名片——多媒体教学,http://baike.baidu.com/view/439948.htm .

[2]李冰.关于多媒体教学与教改创新的思考[J]. 基础教育参考,2007(1).

[3]刘斌贤.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尝试及问题探析[J]. 新余高专学报,2004(4).

[4]于柏良.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例谈[J]. 中小学电教,2006(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学生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