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4-09-03郑汉义
郑汉义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延展度,但是其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不突出、不明显,本文通过学情、学校、家长和社会方面,认识职业德育课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提出改善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开启职场生活,提高社会适应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中,中等职业教育每年为生产一线输送近千万技能型工人,缓解了人才需求缺口。然而,产业工人集聚型的企业不断爆出的跳楼门、群架门、厂妓门等恶性事件,给职业德育教育敲响了警钟。职业德育教育中一如既往地贯彻了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的精髓,职业教导教育和创业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依然不容乐观。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情绪稳定、性格和谐、适应性强,更是指发挥才能、服务社会、体验幸福、实现人生。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中坚力量。
富士康跳楼事件不仅体现了企业文化上的缺失,也同时提醒了将要步入职场的中职学生在巨大社会竞争压力下,心理健康调节的重要性。临近毕业季层出不穷的跳楼事件,也提醒了学校加强生命道德教育,及时发现成长的烦恼困惑,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二、职业德育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和诸如“清华朱令事件”“复旦投毒事件”等危害社会的行为,激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各种专家分析、媒体评论将其归结于不良性格,即不同程度的性格缺失。这些学生生活的缩影都展现了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从主观来说,中专生的生源结构特点影响着整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在青春期发展时期,心理尚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干扰,不愿承担社会压力,同时对传统的板书教育有抵触情绪,漠视自我发展甚至生命。因此,学校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上课无心吸收知识。另外,中专生初中的学习主动性和水平偏低,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主体意识差,因此自我要求随之下降,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
从客观来说,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对学生能否接受到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学校来看,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还停滞在“教师辛苦、学生受苦”的板书教育中,过分强调统一性和服从性,客观上漠视了个体的实际心理需要,容易导致老师主观要求和学生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心理冲突和不良性格。
从家长来看,多数家长处理学生问题时存在两种极端态度。其一,就是家长权威极盛的“严父严母”,对学生在情感求职方面的易发问题缺乏预见性,处理方法上只堵不疏,学生极易因为逆反心理而误入歧途。其二, 有些家长对学生无原则溺爱,对学生的情感求职困惑放任自流。
从社会上看,普遍的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的社会意识盛行,即使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升学的分数量化考核和素质培养仍然存在矛盾。工作岗位竞争的加剧也给中专生求职增加了心理压力。
三、建立全面的教学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的不仅是两到三年职业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在即将成年的十八岁,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心理准备还不完善,因此,形成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联系家长适时沟通,针对社会及时应变的良性心理教育循环,从而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度,成为完善职业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研究性和时效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添加情景剧表演、开展辩论赛等环节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建立课堂反馈表、自我评价表等制度可以增强课堂研究性,鼓励学生分析时事案例,可以凸显心理教育的时效性。通过多种手段丰富课堂环节,完善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心理交流。
其次,实现家庭情况信息化和家校通信信息化,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内教育的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家庭作业已经可以通过微博布置,同样,学生的困惑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传达。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微博平台,实现家长与学校的及时沟通,避免家长舟车劳顿,甚至小事化大。离开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学生坦诚自身困惑后受到责难的压力减小,家长也有时间压制愤怒的冲动,心平气和地与老师学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家庭情况信息化和家校通信信息化,有利于家校沟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第三,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建立从入学到实习的全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有序的心理调查表建立系统的心理调查报告,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有利于提高学生性格与社会职位需求的匹配度。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德育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只有结合学生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联系家长适时沟通,针对社会及时应变的心理教育良性循环,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快速变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雷伟东.谈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5): 36.
[3]石国兴,张冬梅.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与应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48-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