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滨党员“社区报到”彰显先进性

2014-09-03

当代陕西 2014年7期
关键词:党员社区服务

文/张 帆(本刊记者)

渭滨党员“社区报到”彰显先进性

文/张 帆(本刊记者)

“在职党员进社区”提供了资源整合下沉社区的有力抓手,使党员先进作用持续发力,像细沙一样渗透到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社会管理从事后救急向源头治理转变赢得主动权。

“定于明天上午9点在建国路街心花园开展‘迎端午、庆六一,共建文明家园活动’,倡议在职党员积极参加。活动内容是包粽子,慰问孤寡老人……”

5月28日下午5点多,经二路街道经一路社区“在职党员”QQ群里,社区党委书记武桂荣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群里立刻热闹起来,“我能去”“算我一个”……一会儿工夫,已经有十多名在职党员在线响应,留言刷了好几页。

这是宝鸡市渭滨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镜头。自2006年以来,渭滨区推行“8小时”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这一坚持就是8年。

不久前,省委组织部调研组在调研时评价说:“初步破解了‘8小时’外党员‘怎么下去、怎么服务、怎么管理’的难题。”

下班“接地气” 监管“全天候”

“我承诺:‘8小时’外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职责,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协助社区做好辖区居民和商户的服务工作……”6月3日下午5点多,金陵街道新开路社区迎来辖区工商所9名在职党员报到。交上报到证,填全信息卡,开好回执单,他们当场认领岗位,写下服务承诺。

“你们可真是雪中送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建英高兴地说,由于社区地处商贸业集中区,商户多,人员杂,正需要大量从事工商、律师、法官等职业的党员充实社区,协助管理。“按照职业优势,你们负责监督辖区传销现象和食品安全,今后可要帮居民多留意呀!”王书记叮嘱道。

按理说,党员发挥作用不分时间和地点,但实际上,部分党员在单位是业务骨干,回到社区居住地,却两耳不闻窗外事,把自己包裹起来,党员先进作用难以发挥。

“归根究底,‘8小时’外缺乏有效监管,助长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渭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广荣告诉记者,全区90%的在职党员分布在市区党政机关和驻区企事业单位,而作为社会管理“主阵地”的社区,直管党员却不足在职党员总数的10%。“仅靠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社会管理压力极大!”

一边是在职党员“8小时”外缺乏监管,另一边是社会管理需要大批党员发挥“正能量”,能否让在职党员走进社区“接地气”,实现党员管理和社会和谐“双赢”?

顺着这个思路,渭滨区探索“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8小时内在单位做表率,8小时外在社区亮身份”的双重管理模式将在职党员置于“全天候”的监督下,通过“一证四卡”即报到证,在职党员信息卡、服务承诺卡、写实登记卡和评议反馈卡,在社区建档,将单位、社区、党员三方责任捆绑在一起,互相约束。

贾懿军是清姜小学校长,也是一名在职党员。他每天下午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将单元楼内上上下下清扫一遍。自从在社区亮身份、亮承诺后,单元楼内的卫生被他全包了,楼道里总是干干净净。

“我认领的是环境卫生岗,左邻右舍都知道我是党员,若不带头维护小区卫生,还真对不起党员这个身份。”贾懿军说,社区党组织和党小组长会定期在“写实登记卡”上记录他在社区服务情况,年底在“评议反馈卡”上填写意见,评定格次,反馈回所在单位党组织。

近年来,渭滨区已有3200多名在职党员陆续走进社区,亮明身份,认领岗位,接受监督,报到率平均达84%。

“现在党员长啥样、承诺啥、做了没,居民群众都看得清清楚楚。”6月4日,记者走进桥南街道火炬路社区,社区书记杨金海指着公示栏里在职党员照片、所在单位及承诺内容介绍说,这样直接杜绝了在职党员“隐藏”自己的侥幸心理,“逼着”他们下班后行为举止也要符合党员身份。“现在别说没有酗酒、吵架的,就连光膀子、穿拖鞋出门的党员都很少,大家普遍反映党员形象好、作风正。”

“星星之火”传导“正能量”

在职党员主要任务是单位工作,进到社区会不会影响主业,志愿服务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渭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强多次在社区调研时这样强调,并要求社区结合在职党员工作岗位、兴趣特长、服务意愿、群众需要等划定菜单式预约服务、经常式代办服务、“一对一”联系服务、组团式公益服务、融入式管理服务等五种模式,以供选择。

“有特长的发挥特长,没特长的参加集体劳动,最重要的是有‘心’。”桥南街道中滩路社区党委书记乔炜告诉记者,如今来报到的450名在职党员,已划为30个党小组志愿服务队,或参加每月固定的“在职党员义务奉献日”,或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或自主选择政策宣讲、技能指导等力所能及的服务项目。

“别看每个人都只奉献一点点,汇聚起来可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经二路街道新建路社区党委书记张哲深有感触地说,之前辖区内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多,因照明设施不全,很多老人晚上出门不方便。在职党员听说后,纷纷提议每人认领一个灯泡,短短两三天,35个老旧小区实现夜间全照亮。

“树起一面旗,激活一池水。”慢慢地,在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医疗保健、扶贫帮困、便民利民、文化娱乐、治安调解、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都闪现着在职党员自觉服务的身影,社区呈现出孤寡老人有人管、邻里纠纷有人调、困难群众有人帮的和谐局面。

“罗妈,最近身体咋样?”端午节前,中铁五局一公司宝鸡办事处在职党员周治秦像往常一样,下班后回到小区看望92岁独居老人罗素芳。今年3月上旬的一天早晨6点多,罗妈突发心梗,要不是周治秦及时送医,后果不堪设想。“我和罗妈住一个院子,下班没事就来看看,助老帮困本来就是党员应该做的。”周治秦自谦地说。

“你昨天教我用纸折青蛙,我折给同学看了,他们可羡慕啦!”6月3日下午一放学,6岁的西西一脸自豪地跑进姜谭街社区的“四点半小课堂”,将学校里的趣事讲给在职党员杨宁强听。因为有口吃的缘故,西西性格孤僻,杨宁强发现后,经常鼓励西西与人交流,主动教她折纸。“你们不仅辅导孩子功课,还让孩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真是太感谢了!”西西的妈妈说。

在武桂荣看来,在职党员除了充实社区管理和服务力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许多社区力所不及的事情。“比如居民反映家属楼周边个别饭馆烟囱噪音大、油烟污染严重的问题,社区只能协调,却无力解决。”

“这事就交给我吧。”区执法大队某中队在职党员张全科得知后,主动“请缨”联系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很快给饭馆下了整改通知书,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社区里党员多,有协管交通的、有教书法跳舞的、有巡逻执勤的,像卫生监督员、纠纷调解员、政策宣讲员等都能找得到,参加活动的人多了,社区就像一个和谐大家庭。”许多居民都有如此感受。

“在职党员做的都是些琐碎事,却能源源不断地传递‘正能量’,带动不同身份、背景的‘单位人’变成具有归属感、认同感的‘社区人’,共促和谐。”王国强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在职党员累计帮扶贫困户1.2万户,调节居民纠纷近4000件,引导居民兴办服务实体2600多个,帮助4万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渭滨区也成功创建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评优提干先问社区“行不行”

在践诺服务中,倘若个别党员耍奸溜滑,社区的反馈评价到底能有多少“含金量”?

每逢机关单位评议党员、评优树模或调整干部,就能在各社区的公示栏前找到答案:社区里的男女老少聚拢在一起,对在职党员当初的承诺和日常言行一一对照,大家热烈地议论着,作出客观评价。

“要想评优秀、被提拔,先问社区行不行。”渭滨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谢铁军介绍说,把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情况,纳入党员评议、评优树模、干部提拔等工作,让社区党组织的评价权不落空、见真金。“通过在单位和社区‘双公示’,既利于选准用好人,也能赢得居民群众的支持。”

赵林科是区政府办公室一名普通干部,2012年5月,区委拟提拔赵林科为区发改局纪检组组长,赵林科心里既高兴,又有一阵担心萦绕心头——这次干部选拔要在居住社区和单位“双公示”。

“虽说平时在小区也严格要求自己,但相对于在单位,言行总归没那么到位,现在不仅仅是单位同事评价我,街坊邻里也都评价我,压力不小呢!”赵林科坦言,自从在社区认领政策宣讲岗,自己常为小区居民答疑解惑。一次,物业多收了业主的电费,是他帮助大家依据政策找物业维权,让电费回归正常。“也许是居民群众对我平时的表现还算认可,最后没人提出异议,但也给我提了个醒,8小时外也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赵林科说。

“‘双公示’就像一把无形的剑,始终高悬在每名在职党员的头顶,迫使他们做到班上班下一个样,谁表里不一,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谢铁军告诉记者,每次公示总会有群众反映情况,这已成为衡量党员表现的“晴雨表”,检验党员作风的“风向标”。

近年来,根据社区反馈的“较差”评价意见,已对123名在职党员取消评选资格。在拟提拔任职公示期间,对群众反映有问题的5名提拔对象暂缓提拔,对1名党员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对3名党员干部取消任用资格。

“在职党员8小时内就像一个装满石块的瓶子,看起来满了,实际上还能装得下更多细沙。”渭滨区委书记张乃卫认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提供了资源整合下沉社区的有力抓手,使党员先进作用持续发力,像细沙一样渗透到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社会管理从事后救急向源头治理转变赢得主动权。

猜你喜欢

党员社区服务
我是党员向我看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党员之家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