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罪案报道的双重任务

2014-09-03本刊编辑部

博客天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罪案李东生褚时健

罪案报道的双重任务

抱歉,2014年第一期杂志的主打报道,不算是一个让人愉悦的主题。但这不代表它不重要。

重庆女童虐婴案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舆论关注热度显然已在逐渐消退,事实基本面依然不算明朗,解释与应对逻辑也远未形成。惨剧如何铸成,性格如何养成,问题如何解决,家庭如何面对,社会如何介入,这些问题都湮没在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的后续新闻热点里。是什么和为什么,在这个罪案报道的双重任务里,既少见详实的报道,也罕有靠谱的分析。

按说,真相应该在电梯这个密闭空间里,也在这个十岁孩子的社区和学校两个半开放空间里。在“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那套笨拙而扎实的老刀法,发掘和筛选海量碎片式信息,组装与复原前述三个空间里的场景,尽可能接近那个似乎无限接近又难以企及的真相。

在“为什么”这个层面上,我们试图走得更远一点,把目光投到20年前英伦三岛上一个类似的极端案例上。政府支付巨额成本,专业团队进行长年培训,为保护隐私不遗余力—英国两名残暴的儿童杀手如何获得长大成人后融入正常生活的可能性。这个漫长的改造过程,很难说是经验还是教训。

我们没有野心,只是试图减轻一丝媒体在面对这桩极端罪案时的遗憾。

刚刚落马的李东生也是一桩媒体无法回避的罪案。

我的央视前同行们,聊起他们这位老领导,这位十八大后落马的第二位中委,公安部排名第三的正部级副部长,基本是欲言又止,一声叹息,无法解释这位精明强干、业务精熟的领导从笔杆子转到枪杆子后,何以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无从知道他现在具体触犯了什么律条。

这篇五千多字的《李东生前传》,不过是在试图点滴还原这位在央视待了22年的老电视人的前半生。这桩罪案的一切秘密,都隐藏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这八字通告之后,等待时间来揭晓。

长报道里的“褚橙喻意”,更是这十来年间两桩耳熟能详的罪案。

14年前我还在教书,曾以最高法院公报上刊登的褚时健案二审判决书为案例,给学生讲授司法文书写作。云南高院法官透析事实与法理的法言法语至今犹在耳际,谁能想到彼时被判无期的褚时健在十几年后命运的跌宕起伏?

喻华峰算是我未曾谋面过的前同事,十年前他卷入南都案时,正值我离开南方北上。较之褚案,喻案之质疑与争议,这十年间更是绵延不绝。

褚喻两人早已走过人生浮沉,不愿再对外界提起十年前的往事。我们也无法直接接触到重庆虐婴案这位女童主角,更难以窥视到身陷囹圄的李东生此刻的内心世界。

真相究竟是什么?学界素来有三重真实之说,客观真实之外,法庭上依据法律真实,媒体人讲究新闻真实。是什么,为什么,这罪案报道的双重任务,对媒体来说,也许是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白居易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唯有不朽的时光,才是永恒的法官。■

猜你喜欢

罪案李东生褚时健
李东生
春声
老年人能向褚时健学什么
白宫:联邦机构或长期关门 美国将面临无尽罪案
褚时健杂议
褚时健不懂女人心
香港加大警力应对集会罪案
本澳涉賭禁錮案年增兩倍
褚时健:没有终点的人生
李东生:重生后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