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勒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约瑟连人物分析
2014-09-03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作品以其“黑色幽默”闻名于美国当代文学,被誉为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主人翁约瑟连贯穿全书,在揭发人性的荒谬与社会许多黑暗面的同时,阐述了作者隐含的反战、自由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全书在描写各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互动与关联时皆采用令人发笑的语言,结构虽然松散但颇有特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人物众多,各个表现夸张怪异,尤其是书中主人翁约瑟连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更令人大开眼界[1]。
约瑟连的人物特征
作品中约瑟连所处的时代已然不存在“英雄”这一概念,约瑟连也就不可能是英雄;透过约瑟连的行为和思想,我们看到一个传统的英雄观念被冲击得支离破碎的现实世界:卑微的人们都是备受挤压且苟延残喘,他那看起来潇洒的嘻笑,却为其引来更大的灾难,而最终逃往另一个令人窒息的“皮雅萨诺岛”——瑞典,海勒想要表达的主旨正是这不可逃避的绝望[2]。小说中将约瑟连的性格,从行为、思想、人际关系这三方面来分别表现以及呈现 “反英雄”的形象。
1.约瑟连表现为“另类幽默感”却又“贪生怕死”的人格特征
小说中的约瑟连由于不想执行规定的飞行任务,假装自己患了肝病。在住院期间,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作为上尉军官的约瑟连在审查中队士兵的信件后便开始更改信件的内容。他喜欢恶作剧的个性随处可见,他和邓巴一起住院时,一起捉弄达克特护士小姐。约瑟连的玩世不恭,喜欢搞怪,以及怪异的幽默感随时可见。
轰炸手约瑟连在小说中是个串线人物,他从来不隐藏自己的贪生怕死,他觉得其他人总是要加害于他,上级的命令与敌人的射击一样致命,于是他想方设法地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假装有肝病住进医院,过了不久他就和其他病人一样,在精神和肉体上都被治疗得“变了形”[3];他进而装疯卖傻,想借故让精神科医生诊断他已经发疯,然后就可以被送回家。可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发疯的人可以自行提出停飞的申请,一旦是由本人提出,就代表他的头脑清楚”。按照这个逻辑,约瑟连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他寄希望于完成第二十二条军规“执行飞行任务25 次以上者可以复员回国”,却又受制于 “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的条件,上级可以不断增加飞行次数从25次到30次,再到40次,甚至50次或者55次,以至无穷尽地增加[4]。约瑟连发现此路不通,但他“百折不挠”,也曾借口通信设备对讲机出了毛病而中途返航,也曾经偷改轰炸机路线图等以求能保全小命。
2.约瑟连表现出“对抗体制、对抗威权”的思想特征
约瑟连在经历战友斯诺登的死亡事件之后,便发誓再也不要穿着沾有斯诺登鲜血的制服,于是他光着身子,到处晃荡,就连在接受德里德尔将军表扬的受奖仪式上,约瑟连也赤身裸体站在队中接受奖章;在斯诺登的葬礼上他也一丝不挂地站在树上,表示抗议。约瑟连还因为觉得上帝滥用机会和权力,把世界搞得乱七八糟,发誓要在世界末日伸手捉住上帝的脖子并惩罚他,可是最终他还是因怕死而逃到瑞典[5]。
约瑟连表现出了反对不合理体制的思想,因为在军队里制服代表的是纪律与服从,而约瑟连却一次次地打破;“众人皆醉我独醒”是约瑟连在思想上的另一个特征,在美国本土空军基地受训时,聪明的约瑟连就告诫克莱文杰不要对谢司科普夫少尉对有关训练阅兵提出改进建议,克莱文杰不听劝告,后来被迫接受审判。
约瑟连飞完第32次轰炸任务之后就一直不愿意再飞,所以当他去找丹尼尔医生为他开“精神状态不好,可以停止飞行”的证明时,丹尼卡医生告诉他:“依照‘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规定,只有疯子才能提出停飞的请求,一旦你自己提出停飞的要求,就证明你没有发疯,所以你要继续飞下去,直到战争结束或是死亡来临。”对这样一个设计巧妙的规则,约瑟连不禁发自内心地赞叹起来,并吹了一个口哨,他自己从丹尼卡医生的谈话中得知一个事实:人们永远逃不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强力桎梏,而这个事实相信是其他军官和士兵们所无法理解的。
约瑟连明白军规根本就不存在,荒谬的是人们却相信它的存在。约瑟连感到愤慨却又无奈,最后干脆接受卡斯卡特等人的条件——以英雄名义被送回国,但他必须公开说谎,违背良心赞扬那些毫无羞耻心的军事官僚。经过痛苦的思想挣扎,看透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只不过是一个可以任意解释的条文,约瑟连不愿意让自己的行为欺骗更多年轻人上战场,于是他决定背离体制,反对权威,逃往瑞典。
3.约瑟连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有担当、重情义”的性格特征
虽然约瑟连的军阶只是上尉,但是对于他的战友和长官来说,有着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力量,也可以说是影响力。对于他的战友多布斯来说,约瑟连像是一颗定心丸,只要是经过约瑟连认可的事情,他就信心倍增地去行动。对于随军牧师塔普曼来说,约瑟连的友善和聪明,简直就是上帝的化身,是他怯懦个性的救星,约瑟连的出现,让他在暗淡而失望的军旅生活和神职生涯中看到一线光明。对于他的长官卡斯卡特来说,约瑟连是一个魔鬼,是一颗不定时炸弹,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是影响他升官发财的绊脚石,只要听到约瑟连的名字,他就觉得头皮发麻,犹如芒刺在背,无时不想要除之而快。对于米洛来说,约瑟连是值得交心的朋友,所以他愿意讨好约瑟连,并且与他分享黑市交易的秘密。
约瑟连的小人物形象,既不像商场里的转轮老手,平步青云,一夜就圆了美国梦;也不像传统小说中在西部拓荒的西部牛仔,屡战屡胜。他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世界存在主义思潮影响下“精神上高度背叛,行为上畏缩不前的小丑” 的典型形象,而非美国正统文化认可的所谓英雄,是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代表人物之一[6]。
约瑟连人物特征所呈现的社会价值
1.约瑟连是荒诞世界的叛离者
传统的写实主义战争文学作品中,英勇不怕死且时刻准备为国捐驱才是主人公应该呈现的英雄形象,而约瑟连这种逃离战场的表现则代表了怯懦;但是,从现代主义文学的观点来看,约瑟连这种逃离战场恰恰体现了他挣脱命运锁链的勇气。
从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可以看出,约瑟连经历了从“普通士兵”到“懦弱逃兵”再到“另类英雄” 这一蜕变过程。在刚加入战场的时候他循规蹈矩地接受上级命令,安分守已地执行飞行任务。随之,他了解到卡斯卡特上校为了个人私欲而不断加大飞行次数,导致一个个战友相继送命,约瑟连认识到这场战争的可笑与荒谬,于是他不再当一个安分守已的飞行员而是变得贪生怕死、胆小怯懦。每一次出任务,他都消极应对,不管是否击中轰炸目标,他的战斗机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回基地。逃避战役的约瑟连知道这场战争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长官们,是美国的官僚体制,而不是德国军队,在了解到这场战争的无意义与不义后他选择了逃避。为了能够逃避战役,为了能以英雄的名义被送回美国,他一度沦为彻头彻尾的懦夫,他向卡斯卡特和柯恩中校妥协订下无耻的契约。根据契约的规定,他必须在公开场合为卡斯卡特和柯恩中校歌功颂德,这种行为无异于充当军事官僚体系的帮凶,只会葬送更多兄弟的性命。约瑟连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更坚定了他选择逃亡的决心。但在约瑟连这里,逃亡并非代表着懦弱,逃亡是对自己负责,是用行动向荒诞世界说“不”,是对荒谬逻辑的反叛和怪诞现实的逃离,至此约瑟连这一人物升华为荒诞世界的叛离者。
2.约瑟连是反战主义者
约瑟连的许多行为无形中在践行着反战思想。他为了逃避战役,每次假装生病住院都至少十多天;得知这场战争要效忠的对象竟然不是美国,而是这个国家的官僚们,他坚决地不想再为无聊的战争牺牲生命,他要逃避所有战役;认识到战争的荒诞和军队官僚的不义本质,约瑟连不再信任任何人,他觉得总有人要加害他的性命,于是他走路时总是提着枪倒退走;他的种种行为无形中散播着不执行战斗的反战思想,使得其他士兵的战斗情绪渐渐地受到了影响,他们之中的某些人也学着约瑟连带枪倒退走,使得部队的士气变得越来越低落。
3.约瑟连是人道主义者
从战争中形形色色的苦难者身上,约瑟连看到了世界的荒谬苦难本质,他开始质疑制造一切苦难的始作俑者就是人类中那些卑鄙无耻、善用权谋的一群小人。约瑟连想要保护和帮助他们,他表现出了对全人类的关心和忧虑。小说中罗马街道那个满脸病容、穷困凄惨的男孩令约瑟连想到了残疾人士,想到了饥寒交迫的男男女女,想起那些带着惶恐的眼神坐在户外,在阴冷的雨中坦露胸部喂婴儿吃奶的母亲,他感同身受,内心非常痛苦,他发自内心地同情这些无辜的人们。约瑟连看到了社会诸多荒诞事实,并且进行了痛苦的思索,最终不再迷茫而成为清醒者。毫无疑问这种爱憎分明,思考人类处境并为之而感到痛楚的人道主义是作者和作品想要表达的主旨之一。
结 语
《第二十二条军规》将作者眼中荒谬的美国社会展现给读者,这个社会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逻辑,这样的一种荒诞病态社会,也只有“黑色幽默”这样的创作手法才能将小说的意涵发挥得淋漓尽致。海勒表达出他已经意识到人类主体性的丧失,人类对于战争的不满,还有对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的厌恶。
在人物塑造上,约瑟夫·海勒以约瑟连为打手,透过约瑟连的眼睛来看人世间的疯癫与荒谬并透过约瑟连的一言一行来阐述他个人对于人类的爱与关怀。约瑟连的人物特征表现为具有另类幽默却又贪生怕死,富有对抗体制、对抗威权的勇气,有担当、重友情等几个方面,约瑟连这一人物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社会价值为荒诞社会的叛离者、反战主义者及人道主义者。他嘲笑死亡但又对死亡充满恐惧,他怀疑和抗拒上级所倡导的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但是他又有着自己的追求,他敢反抗当权者、大人物,与他们的自私与贪婪、专横与残暴、毫无信义作斗争,使自己在“反英雄”的过程中变成一个真正的英雄,作者通过约瑟连死里逃生的奋斗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与黑暗,我们可以说海勒把他在飞行大队里的生活经历和对人与事物的看法充分体现在约瑟连身上,也可说是作者将自身的形象注入其中。
[1]年詹虎.从马克.吐温到约瑟夫.海勒—试论美国的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J].乐山师院学报,2001(2):24-26.
[2]胡铁生.二十世纪美国文学背景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8.
[3]王卓.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与存在主义[J].济南大学学报,2001(6):50-53.
[4]陈世丹.约瑟夫·海勒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J].国外文学季刊,2003(4):6-9.
[5]徐文培.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第五号屠宰场》的多维研究[J].外语学刊,2003(3):44-47.
[6]王岩.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连的“反英雄”形象[J].电影文学,2009(1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