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徐行 智能机器人助力多行业
2014-09-03
上海大学生的科创企业,自主研发了智能割草机器人。它让自己的公司收入千万元;它让绍兴10多人的小厂超过200人,产品远销海外;瑞典希望“收编”它。
从100多元人民币到500美元
魏庆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的硕士。研二时,她在浙江一家柴油割草机厂实习,发现企业产品在海外虽然年销售50多万台,可由于技术陈旧,单台利润仅有100多元。然而国外厂商开发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每台能卖到3000美元!她决定开发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型产品。
魏庆前找到了机械、自动化控制、通讯、工业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在她眼中,不同学科间的碰撞才能产生更多创新火花。就此,学校食堂成了同学们的会议室,第一项议题:智能割草机器人。
2006年10月,这个团队研发出了第一台智能割草机器人样机——不怕日晒雨淋,会自动割草,没电了还会乖乖跑到一旁充电。当年的工博会上,这个产品拿下“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国内外买家频频问价。
第二年8月,魏庆前顺利贷款30万元,成立了上海创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4个月后,“智能割草机器人”技术项目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绍兴一家公司。如今,这个工厂生产的割草机已经投放欧美市场,成本仅及国外厂商的1/13,单台利润达到500美元。
挑战“最后一公里”
智能割草机器人“一战成名”,此后每月都有两三家小企业登门求贤。他们的研发也从未停顿:第二代智能割草机器人有了“独门绝技”——主人只需带着感应器在草坪上走出一圈图案,机器人割草时就能将相应位置的草割得高些,如同一台草坪打印机;水下清理机器人能沉入水中,在泳池里上攀下爬吸除污垢、回收垃圾;康复护理机器人,能喷出雾化的水和热风,清洗身体,为老人或卧床病人的护理解除后顾之忧。
公司已申请专利近20项,先后获得国际设计大奖、上海高校创造发明奖等数十个国内外奖项。
公司创始人之一、技术部负责人肖伟说,新功能的实现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实验室里的概念、技术,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能在市场上经受考验。而这一技术商品化的过程,如同马拉松长跑中的最后一公里,看似近在咫尺,实则是最考验体力、毅力的路程,用肖伟的话说,是“充满了痛苦”。
例如,为了确保电子按摩器机电运行正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震动测试,100小时没问题,再来100小时,中途如有啥异常,就要从机械结构、电子电路、软件控制三方面找问题,完善彼此衔接。有时候几个月测试顺利,已经跟厂家说好下周就能交出完善技术方案,偏偏周五又出岔子,只能推翻重来。
错过“发财机会”不后悔
研发过程历经痛苦,“书生老板”们的收入却与寻常白领差不多,技术转让费大多投入到新的研发中去了。肖伟坦言,看着其他企业凭借自己的技术发展壮大,心情有些微妙,既欣喜又难免有“错过机会”之感。
不过他并不后悔:“刚开始,新产品研发出来,自己都不敢生产销售,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市场。如今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市场的把握也更成熟些,我们不仅要授人以渔,现在自己也要下海捞鱼了。”
目前,创绘正在开发智能独轮代步车,这是一种应用于未来最新技术的小型电能交通工具——折叠起来如同圆盘卷尺,可放入手提包随身携带;拉伸出来就是带把独轮车,轻便行驶,满足住宅到地铁、地铁到办公室等短途接驳需求。因其体积小、技术附加值高,公司将自组生产线批量化生产,国外销售厂商对这一新产品也非常看好。
在肖伟看来,无论是之前的“卖猪”还是如今的“养孩子”,发展的不仅是自己的企业,也是在为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探路”。
“书生老板”的启示:小步徐行
他们的智能割草机器人在工博会上拿下“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当时专家评价是:国内首创,具有全智能自动工作的能力,附加值高,物理成本低,节省能源,市场潜力广阔。照理说,创绘完全可以自组生产线卖产品,但他们没有。因为在生产环节、物流环节、与国外销售厂商沟通环节,这些刚从大学踏上社会的年轻人,经验几乎为零。
创绘或许错过了“开门红”,却也为自己赢得了长久发展的底气。厚积薄发,才有了与企业的双赢,才有了今天推出自己产品的天时地利。
对于那些手中一有项目,就急着买好车、租大办公室、铺开产品线的创业者来说,小步徐行或许是最为切实的建议——量力而为,踏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