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
2014-09-03林梨奎
摘要:在高新产业的兴起和其它省区纺织服装业的赶超背景下,为了探求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态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竞争优劣势。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竞争优势有逐年下降的隐患。为了有效促进该产业健康、长远发展,必须克服劣势,增强优势,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关键词:纺织服装;竞争力;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8(2014)16-008-3
1前言
产业竞争力问题是由美国学者率先开始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克鲁格曼教授(1979)认为:产业中的国际竞争是分阶段的,企业不能超越产业的竞争阶段。企业不会在产业竞争的各个阶段中,都获得优势利润,关键在于哪些企业愿意蒙受损失,愿意在产业竞争的初级阶段蒙受损失的企业,将会获得产业竞争的长期利益。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他首先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定义方法,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这样定义产业就可以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分析,从而为全面、正确地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在对许多国家的多种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波特(2002)得出结论说,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以下六个要素: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
国内关于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徐剑明(2002)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国纺织业劳动生产率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毫无生产率优势可言。纺织业的增加值率在国际比较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纺织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低,以及物耗比较高。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劳动报酬占增加值比重除了低于日本以外,远远高于印度和马来西亚。高伟江、魏文斌(2004)共同研究得到:我国纺织业正处于比较优势仍在发挥作用但有所削弱、竞争优势在发展但尚未完全形成的时期。我国既不能放弃比较优势,又要顺应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及市场需求发展的趋势,构建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为此,要积极探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的途径。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传统主导产业之一,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都只是侧重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分析,或者只是侧重于从全国这个大范围进行研究。这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尤其对广东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的综合分析还十分不够。本文在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钻石模型”并结合资料数据对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该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波特指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六个因素构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本文将从“钻石模型”的六个要素详细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2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2.1生产要素分析
2.1.1区位要素
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占尽地缘优势,内外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人文荟萃,这些要素都为广东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原料生产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然资源上的优势。配额取消后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这直接导致省内纺织企业对棉花和化纤等原料的争夺。目前化纤、棉花等原料供需仍主要依靠进口,这将限制部分原有纺织企业的发展和潜在企业的进入。可以说,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大小的程度上取决于化纤、棉花等原料的成本,而这些原料成本的提高将成为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切肤之痛。同时,省内广、深两地均属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列,对服装的消费量大。目前广深两地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使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加速融合和发展。粤港澳确立了今后10到20年的发展目标,这将使大珠三角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使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9省+港澳”的区域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这主要体现为:第一,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以及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则为广东与东盟贸易及投资双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上述区域经济的合作和发展,将给外商投资广东带来更多商机。
2.1.2劳动力要素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不但低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而且低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广东纺织服装业早期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廉价的劳动力。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来说,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人工成本的增加所造成的影响将越致命。近年来,随着原料价格的上升以及省内人均生活成本的上升,工人对工资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必然会给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广东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不是绝对的优势。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其他省份也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广东劳动力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劳动力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因此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的熟练程度两个方面。广东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一现象在纺织业更为突出。与数量众多的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动力相比,广东缺少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劳动力主要来自贫困的地区,普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总体素质偏低。虽然广东拥有几所注重于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高校,如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香港服装学院、深圳市服装行业培训中心、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西纺广东服装学院等,但是这些院校大多数是通过在校内下设二级学院的形式来设立服装设计专业的,而专为服装设计设立的专门院校还不到3家。另外,企业对劳动者教育培训投入很低,直接导致劳动力素质提高速度相对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发展。人才问题迫在眉睫。
2.2需求条件
2.2.1市场需求分析
从国内市场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人均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的商品总体购买力将进一步提高,并且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消费习惯也逐步改变(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也必将促进该消费市场容量的逐步扩大。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增长的时期,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美国、加拿大、欧盟等最终取消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纺织品进口数量限制,因此,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一个绝好的良机。
2.2.2消费者的成熟度分析
内行而挑剔的客户是企业追求高质量、完美的产品造型和精致服务的压力来源。以日本为例,由于音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日本消费者对音响器材的选购十分讲究,他们信息丰富、货比三家,而且要最新、最好的款式。制造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对质量的期望而快速改善产品,为满足消费者对机型的需求又密集推出新产品。因此,挑剔型客户既有助于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动力。当企业长期被刺激着不断改进、不断开发新领域时,势必会迫使它们在流程上的竞争优势升级。意大利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将服务市场的高端业态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当地挑剔的客户。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档次也进一步地提高,消费者日趋成熟,对产品更加挑剔,消费进入专业化时代,从而形成了挑剔而内行的消费群体。比如,现在很多消费者购买服装时会更加注重洗水唛上面的成分、标准和维护保养信息等。这给广东纺织服装企业的生存带来压力的同时,激发了企业进行创新改造从而增强竞争优势的动力,迫使它们在竞争中升级。
2.3相关、支持性产业
2.3.1相关产业
(1)上游产业。纺织机械部门是一个重要的相关行业,它是保证纺织产品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基础。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广东的纺织机械制造有一定的发展。比如,广东丰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年生产3000台KT系列精密数字控制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的生产能力,其中KT系列织机产品为广东省重点新产品、省鼓励生产和使用的国产先进技术产品,KT566系列微电脑控制高速剑杆织机是集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并被评为省级重点新产品;佛山市典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经营生产的高速单面电脑六(四)色自动变色针织机系列、高速双面电脑六(四)色自动变色针织机系列等产品也已达到较高水平。然而,纺织机械制造仍然是广东纺织工业的软肋,其工业整体规模小、发展缓慢,处于全国落后地位。
(2)专业市场。广东拥有众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如广州的海珠婚纱城、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中大轻纺城等,中山的沙溪休闲服装批发市场、水牛城商业广场、龙瑞小商品批发市场和虎门的富民服装批发市场、黄河时装城等。这些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可达900亿元。这些专业市场在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专业市场强大的市场容量形成和扩大了产业集群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其次,专业市场自身的产业价值链拉动效应带动了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分工和关联产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新兴产业;最后,专业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区域整体品牌的树立,形成强大的辐射磁场效应。
(3)行业协会。广东纺织服装业组建了较多的相关行业协会,如广东省纺织协会、广东省服装协会、广东家纺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纺织服装教育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等等。这些行业协会在协调产业成员利益分配、把握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反倾销事件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3.2支持性产业
广东纺织服装业得到了展览业、教育业等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展览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东凭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优势,省内许多城市每年都定期举办以琶州展览会为龙头的一系列专业性展览会。这些展览会为当地企业与外商进行业内交流、产品展示和品牌宣传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目前,广东形成了几所培养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高校,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校不但为广东纺织服装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且与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联盟,将其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品技术创新提供雄厚的科研支撑。
2.4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在市场驱动和政府的努力构筑下,广东纺织服装业形成了包括山大涌、顺德、开平等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澄海的工艺毛衫,东莞大朗的针织内衣等多个独特的产业集群。这种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形式的特征使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市场组织程度相当高,其主要表现就是市场体系发达,即各产业集聚区域都建立了与纺织行业有关的专业市场,而且区域间产业集聚与专业市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目前,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由于进入门槛低等原因导致该产业内的竞争采取价格战的手段,从而造成了恶性竞争、重复投资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使企业生存空间锐减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推进,集群内部分企业逐步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或者订单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等劳动成本更低廉的地区。
2.5机遇
广东是纺织服装行业的集散地,生产、销售、贸易产业链完整,曾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后来随着北京、上海国际品牌入驻国内和产品线的升级,曾经的广东纺织服装市场经历了近年来的产品设计落后、质量中低档等发展局限。2012年经历了行业销售的寒冬后,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在随着电商的迅速崛起看到了新的机遇。根据正望咨询公司对全国30个重点城市的抽样调查与数据统计,纺织服装产品在网上的购买金额占到全部购买金额的33.0%,且这一比例还在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成为网上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类别。
2.6结语
要提高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必须找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从上述的钻石模型分析得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消费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容量大、专业市场和行业协会等的支持性与协调性强。但同时,其劣势也在制约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原料与劳动成本的提高、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人才不足以及产业集群层次不高。
3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要提高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
3.1人才战略
当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目前,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要提升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就要充分发挥纺织高校的优势,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推动学术研究、产学研联合和技术聚集,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3.2融资战略
融资不足成为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提升其产业竞争力,我们应当改变这一局面。要吸引到质量好的风险投资,政府首先要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它包括交通、通信系统、能源与水资源供应系统,防灾系统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将能提高风险投资者的预期利润,从而吸引其进入。其次,政府还应开放行业投资准入政策,建立专门的信用担保机制和企业债权维护机制,创立集群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向产业群集聚。
3.3创新战略
目前,广东纺织产业的总体管理理念较差,如利用集群群体的品牌效应是发达国家纺织产业集群重要的营销手段,而广东的企业仍停留在个体营销理念阶段。同时,广东的纺织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在创新融资上的天然劣势,以及其与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互动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集群内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有必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同时,通过完善创业板市场、促进企业联合等多种措施提升纺织产业内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3.4集群战略
目前,广东纺织产业的集群基本上都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多属于低成本集群,而且现有的产业集群集而不群,仅仅是企业的空间集群,缺乏关联、配套和协同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创新效应。因此,发展广东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应注重发展创新型集群。应完善省内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建设,完善产业创新平台示范项目建设,通过产业集群创新实施区域品牌的战略,完善省内纺织业的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3]曾洁,何芬.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4]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竟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5).
[6]盛世豪.产业竞争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7]林梨奎.网络购物发展概况及对传统零售业态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4,(5).
[8]邵洁笙.广东纺织业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5).
[9]孙孟,任梅春,苏晔.提高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3).
[10]徐剑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经贸论坛,2002,(1).
[11]高伟江,魏文斌.纺织业发展的战略取向—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纺织学报,2004,(4).
[12]朱春奎.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2,(4).〖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