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高考:看“洋鲤鱼”如何跃龙门
2014-09-02
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高考因“一考定终身”常为人诟病。然而,纵观多国,即便学科成绩不是唯一评判标准,要想进入名牌大学都绝非易事。没有真才实学,一样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学有所成。
那么,外国是否有全国性的“高考”?外国学子又是如何应考的呢?
韩国:大张旗鼓 一天考完
韩国的高考在每年11月中旬。考生们在一天内考完所有科目,包括韩国语、数学、英语、社会或科学探究,部分考生需加试第二外语。这对考生精神和体力消耗的考验可谓巨大。
高考当日,企业上班时间和学生上课时间推迟1小时,股市延迟1小时开盘,以避免交通堵塞。公共交通增加班次,延长运营时间。警方也出动警力运送突发状况的考生。
韩国高考考的不仅是考生,而且亲朋好友齐上阵。开考前,低年级的高中学生汇集在考场外拉起横幅加油,并向参考的学哥学姐们跪地磕头,祝其榜上有名。书店、文具店以及网上祈福“榜上有名的”纸符都以高价热卖。
韩国高考还有独特的饮食传统。考生们会在考前吃年糕或太妃糖,因为二者都很粘,寓意能和心仪的大学紧紧黏在一起。韩国有名的红参制品也是考生们的最爱,被认为有助于补充体力,集中精神。而海带过于滑溜,吃了有落榜之险,考生们甚为忌讳。
美国:看似轻松 实则不然
美国没有官方举办的统一高考,与中国高考相似的是SAT考试(学习能力测试)。美国大学实行自主招生,多数大学要求申请人提交SAT成绩和高中四年的平均成绩,两项都是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
SAT考试每年举办7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考试时间,自主决定考几次。多数大学允许学生从两次考试成绩中选择较好一次的成绩作为入学申请。申请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教师推荐信和学生个人陈述等资料都是综合考量学生的重要标准。
美国高中生看起来很轻松,不像中国学生有诸多考试压力,实则不然,想要进名校的学生也很累。他们除了保持学习成绩排名年级前列、SAT拿高分,还得参加各种体育和艺术活动,在各种社团中担任领导职位,平时还要积极参加义工活动。如果能在各种竞赛上获得好名次,或者有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实习经历,才能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新西兰:多元灵活 综合评判
新西兰的高等教育入学机制采用的是分类评价机制,而不是传统的统一考试机制。现行的“高考”制度称为“全国教育成绩证书制度(NCEA)”,通过综合体系评判学生在中学期间的日常表现。
NCEA体系将单一课程划分为三级,每个等级又分良、优和特优3个档次。新西兰的基础教育加中学教育共13个年级。11年级起,学生就开始接受NCEA体系认证课程的学习和评价。若想达到大学入学最低标准,在3年中,基础语言课程要至少达到二级,完成10个学分;数学要至少达到一级,完成10个学分。另外,学生选修至少3门NCEA认证课程,必须达到三级水平,至少在每门课拿到14个学分。
认证课程名单上的内容很丰富,评价标准也不完全一样。学生选修的课程中,不仅包括在教室里上课的课程,还包括实践课程,如,实验、园艺、计算机、导游等实践课程,供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少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实践课程,成绩和表现还能为以后求职所用。除需要通过考试获得成绩的课程外,有些课程需要授课教师或校外的专业人士评定成绩。
可供选择的学科、多种多样的评价标准给了新西兰中学生更加宽松的环境完成学业。不过,成绩达到NCEA官方提出的标准仅是大学入学的最低标准,大学会根据学生选修的课程以及各方面的成绩挑选招生。
巴勒斯坦:高考十门 耗时近月
与中国类似,巴勒斯坦中学生高中毕业后也需参加高考才能步入自己心仪的高等学府。
通常,5月末中小学开始进入欢乐暑期,只有高三学生在紧张筹备6月初的高考。巴勒斯坦的高考科目有10门,除了数学、阿拉伯语、英语、历史、地理等科目外,还包括管理课程。巴勒斯坦的学校只有上午半天课程,考试时也不例外。每一门考试后,学生会休息一天,准备下一门科目。10门课程考下来,耗时近一个月。
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子女的高考也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考试期间,为了保证考生能安心复习,街道上车辆都会减少鸣笛,家长甚至会劝邻居们保持安静。考试当天,有条件的家长都会开车送子女去考场,如遇堵车,街上车辆会自动为考生让路。
(摘自新华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