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生活·写作

2014-09-02李彬

甘肃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作文

李彬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文;阅读;

生活;示范;激励;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3—0095—01

于永正老师说得好:“学生进入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不读不写怎么行?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笔者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喜欢阅读的学生,写作水平并不高。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过分强化了眼睛和大脑的合作,忽视了手指和大脑的合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的手指头运动起来,把见闻和心里的想法、感受写在纸上,时间长了,学生下笔就如有神助了。

一、搭梯子,在阅读教学中勤练笔

注重课堂阅读教学,紧抓课文留白,让学生仿照课文练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笔者让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把第三自然段补充完整。不一会,就有学生写好了,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副班长葛振林大吼着回头打了一枪,紧跟在班长身后向山上走去,战士宋学义挺身而上,紧随其后,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双手挽得紧紧的,奋力向山顶攀登。战士们热血沸腾,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笔者模仿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让学生补写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虽然没有于老师的学生写得好,但是已经达到了让学生“写”的目的。因为于老师曾经说过,“量要适度,要求要低”。

二、指路子,在生活实践中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有米下锅,笔者在习作教学时经常身兼数职,先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再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如,在教学看图写话《有人敲门》时,笔者先扮演小男孩,穿上男士的衣服,带上鸭舌帽,学生看了都哈哈大笑。笔者听到敲门声后,一边问是谁一边走到门口,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猫眼”,跳起来又看不清外面是谁,于是搬了一把椅子踩到上面看。此时,有学生立刻引发联想,说小男孩可能会看到一个身穿灰色夹克,头戴鸭舌帽的小个子男人,鬼鬼祟祟地站在门前,不时地回头张望。笔者经过这一系列的表演,学生在写作时就容易多了。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添加开头和结尾,一篇习作就在笔者和学生的笑声中轻松地写了出来。

三、做示范,在亲身体验中练写作

习作指导光靠学例文,靠教师讲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一次,笔者带学生到五泉山游玩,回来后让学生写《游五泉山》。去之前,笔者让学生调动多种器官去观察,包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用手摸、心里想、用脚踩等等。学生通过观察后收集到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听到了鸟叫声、泉水声、游客的赞叹声;看到了公园里植物的颜色、建筑的外形、游客的动作;闻到了花香、青草的气息。回到学校后,笔者先写了一篇“下水文”,然后鼓励学生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学生通过回忆,将五泉山神秘的恐怖洞、神奇的摸子泉、从石缝中泻出的泉水,写得淋漓尽致,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五泉山。

四、多激励,在习作练习中树信心

于永正老师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首先不是处理教材的艺术,而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因此,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用得好,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一次,笔者出差回来,给学生带了茱萸干当作礼物,笔者和学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共同品尝,谈论茱萸,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写茱萸。作文收上来后,笔者发现其中一名学生的作文写得很不理想,可是笔者还是找到了他的闪光点。他作文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李老师出差回来了!”于是,笔者抓住这个感叹号对他进行了表扬,强化了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着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学生敢写、乐写。

五、引经典,在古诗教学中学写话

古诗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它言简意丰,最大的特点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意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语美,语言凝练、生动形象;音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形美,形式美与形象美。鉴于此,从一年级开始,笔者就督促学生大量积累古诗词,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引经据典,为写话增色,领会古诗的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当笔者班上有学生要转学时,其他学生会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来抒发不舍之情;在早春时,有学生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来描写春天的到来;在新年的祝福中有“更上一层楼”的期盼;对远方亲人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情感表白。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语文教学作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