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半卧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
2014-09-02刘丽英王建荣
刘丽英,王建荣
(1.解放军第302医院 放疗一科,北京 100039;2.解放军总医院 护理部,北京 100853)
·论著·
逐级半卧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
刘丽英1,王建荣2
(1.解放军第302医院 放疗一科,北京 100039;2.解放军总医院 护理部,北京 100853)
目的观察逐级半卧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该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某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且发病12~24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12~24h内即给予逐级45°半卧位干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前3d绝对平卧位休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心功能指标以及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早期相关心功能指标及临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后前3d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级半卧位干预是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在不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情况下缓解其部分不适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逐级半卧位;临床症状;护理
[Nurs J Chin PLA,2014,31(5):1-4]
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心肌耗氧量,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要求患者取平卧位休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实施半卧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实施逐级半卧位可有效缓解部分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出现的乏力、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为了进一步探讨逐级半卧位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本研究选取入住我院CCU的29例AMI早期患者,观察逐级半卧位干预措施对其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CCU的AMI患者共53例,入选符合标准的29例患者进行本研究。本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的所有患者在参与本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AMI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制定的标准[1]及2008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24 h;Killip分级Ⅰ~Ⅲ级。排除标准:认知障碍和语言表达缺陷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腰椎骨折等不易半卧位的患者;经股动脉行PCI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指标、心功能killip分级梗塞部位及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AMI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均P>0.05;1 mmHg=0.133 kPa
1.2 研究方法 根据病例入选先后进行编号,利用CHISS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前3 d绝对平卧位休息,第4日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观察组患者在发病12~24 h内即给予逐级45°半卧位干预,连续实施3 d,实施方法为逐级45°半卧位和平卧位交替进行,每1~2 h变换 1次,保证患者半卧位进餐和排便。逐级45°半卧位具体操作方法为由平卧位抬高床头15°,休息2 min后抬高至30°,再休息2 min后抬高至45°半卧位。在体位护理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即停止[3]:(1)患者主诉心悸、头晕、心前区不适、呼吸急促、疲劳等不适;(2)变换体位时心率较平卧位时升高>20次/min或>110次/min,收缩压较休息时升高>3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下降>10 mmHg;(3)心电图ST段下移≥0.2 mV或较安静时下移≥0.1 mV;ST段上移≥0.2 mV;(4)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住院第3天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2)住院后前3 d进餐后症状体征指标:心绞痛、胸闷、腹胀、嗳气、心率增快、肠蠕动增加。每日午餐前后观察,连续观察3 d。(3)住院后前3 d首次排便的时间、首次排便用时。(4)住院后前3 d并发症及舒适度的指标:便秘、排尿困难、失眠、腰酸背痛、焦虑。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第3天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各项心功能指标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逐级半卧位干预不会使患者心功能恶化。见表2。
表2 两组AMI患者住院第3天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1 mmHg=0.133 kPa
2.2 两组患者住院后前3 d进餐30 min后症状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进餐30 min后肠蠕动增加的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胸闷、心率加快、腹胀、嗳气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后前3 d进餐30 min后症状体征比较[n(%)]
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2.3 两组患者住院后前3 d首次排便情况比较 结果表明,住院后前3 d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人数为13名,对照组为10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便用时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住院后前3 d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住院后前3 d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住院后前3 d首次排便情况比较
表5 两组患者住院后前3 d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n(%)]
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3 讨论
3.1 逐级半卧位干预对AMI早期患者住院后前3 d心功能无影响 AMI早期康复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本质上是对AMI早期患者开展的综合二级预防,可减少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功能失调现象,缩短住院日,减轻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症状,降低患者冠脉血管的再狭窄、再梗死及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中,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第3天的CO、CI、EF、FS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逐级半卧位干预措施不会对AMI早期患者的心脏机能产生影响。
3.2 逐级半卧位干预后可减少患者进餐后心绞痛、胸闷等的发生率 平卧位患者进餐过程中心肌耗氧量较安静休息时增加,而已有病变的冠脉供应心肌的血液不能相应增加,使心肌缺血、缺氧加重,酸性代谢产物和生物胺素物质增加,患者易产生心绞痛等不适感觉;同时,平卧位进餐后横膈上升,肺活量减少,患者常有胸闷等不适。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餐前给予逐级半卧位干预,保证该组患者在45°半卧位进餐。进餐30 min后,胸闷、心率加快、心绞痛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这与徐雪芬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为半卧位进餐与患者日常进餐习惯相近,而且半卧位较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半卧位进餐时隔肌较平卧位时下降,肺部可充分膨胀,肺活量增加,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血氧含量,胸闷、心率加快、心绞痛等不适得以减轻或消除。
3.3 逐级半卧位干预可促进患者肠蠕动 AMI早期患者由于平卧位休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且进餐后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发生腹胀、嗳气,肠蠕动减慢。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肠道里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嗳气。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嗳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45°半卧位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并且与平卧位相比患者重心下移,可增加肠蠕动,有利于胃排空,从而消除或减轻患者腹胀和嗳气现象。
3.4 逐级半卧位干预能改善AMI早期患者的排便情况 AMI患者首次排便的发生时间延迟,易发生便秘、大便干结、排便费力;而用力排便又会使腹腔压力增加,导致回心血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再次心肌梗死,甚至心脏破裂而死亡。李冰等[5]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床上平卧位与床上半卧位排便时,心率、血压和心肌耗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半卧位排便可作为合理的选择。 杨文等[6]的研究发现半卧位患者平均排便持续时间较平卧位患者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与对照组患者绝对平卧导致食欲降低进食量少、肠蠕动减弱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逐级半卧位干预可改善AMI患者的排便情况,入院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排便早,且首次排便用时短于对照组患者,这是因为半卧位时腹肌易于收缩,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增加腹内压,有利于结肠直肠用力和膀胱收缩,减少患者自身用力,并能缩短排便时间。
3.5 逐级半卧位干预可减少AMI早期患者的不适症状 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体位有很严格的限制,绝对平卧位休息期间患者生活必须由他人协助,易使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增强,加上长时间卧床、腰背酸痛、排便排尿困难等使大部分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不适,这些可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同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类递质,引起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增高,血液循环减慢,加重心肌缺血、缺氧[7]。此外,AMI患者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增加和钙离子内流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破裂和室颤的危险[8-10]。
4 小结
本研究中逐级半卧位干预可加快AMI早期患者进餐后的胃排空,增加肠蠕动,减少腹胀、嗳气的发生;逐级半卧位干预使腰背部肌肉放松、缓解了腰背部不适,使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同时,本研究根据人体力学原理,逐级半卧位干预时膝关节屈曲,膝下垫一软枕避免了过度伸张而使肌肉过度紧张与牵拉;逐级半卧位干预还可以分散AMI早期患者的注意力,增强患者自理意识,产生成就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情绪,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康复进入良性循环。
[1] ACC/AH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04,110(5):588-636.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
[3] 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
[4] 徐雪芬.两种进餐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301-1302.
[5] 李冰 ,王建荣,马燕兰.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8,15(3):7-8.
[6] 杨文,刘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体位排便对心率、血压的影响[J].南方护理杂志,2005,2(2):4-5.
[7] 梅静,郭小平,李淑荣,等.护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69-70.
[8] 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B):15-18.
[9] Nerla R,Di Monaco A,Sgueglia GA,et al.Exercise stress test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bare metal stents or drug-eluting stents:Patho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Circ J,2010,74(11):2372-2378.
[10]刘慧凤,舒红,刘立骏,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0):55-56,62.
(本文编辑:陈晓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有关临床试验性论文的通告
为保证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同时为弘扬科学精神,保证我刊的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现对广大读作者发表以下重要通告:
凡临床试验类论文须在正文中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独立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通告中所涉及的临床试验是指以人为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即预先将受试者或受试人群分配至接受一种或多种医疗干预,以评价医疗干预对健康结局的影响。其中“医疗干预”包括药物干预、外科治疗、医疗器械、行为疗法、治疗过程的改变、预防保健、护理干预等。
本刊编辑部
EffectsofStepbyStepSemi-recumbentPositionInterventiononRecentClinicalSymptomsinTheEarlyStagePatient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Liu Liyin1,Wang Jianrong2
(1.Department of First Radiotherapy,302th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2.Department of Nursing,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
Author:Wang Jianrong,E-mail:wangjianrong301@163.com
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s of step by step semi-recumbent position intervention on recent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to discuss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Totally 29 cases patients checked-in from CCU and 12 to 24 h of the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step by step 45°semi recumbent position interventionin within the 12 to 24 h of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rest in the absolutely horizontal position in the first 3 days. The relevant heart functions and level of comfort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arly stage relevant heart function and clinical signs had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 The incidence of back pain,dysuria,anxiety and other symptoms were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which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tep by step semi-recumbent position intervention is a relatively safe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and it can relieve certain discomfort without affecting patient’s heart function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p by step semi-recumbent position;clinical symptoms;nursing
2013-04-24
2013-10-04
刘丽英,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王建荣,E-mail:wangjianrong301@163.com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5.001
R542.2+2
A
1008-9993(2014)05-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