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E-选择素含量分析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

2014-09-02李杏林李秀英李国涛胡岩松徐庆学李建科

河北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结肠癌内皮细胞标志物

李杏林 李秀英 李国涛 胡岩松 徐庆学 李建科

·论著·

血清E-选择素含量分析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

李杏林 李秀英 李国涛 胡岩松 徐庆学 李建科

目的探讨血清E-选择素含量与结肠癌肝转移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9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血清E-选择素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转移组血清E-选择素显著低于未转移组(P<0.01)。结肠癌患者血清CEA与E-选择素水平呈低度负相关(r=-0.406,P<0.01)。结论血清E-选择素与结肠癌发生和进展有关,结肠癌患者E-选择素水平降低时应警惕肝转移的发生。

结肠癌;E-选择素;肝转移

结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比例约为50%,而肝转移切除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20%~40%,并且经肝转移切除术的患者中有2/3的人复发[1]。结肠癌肝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因此,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志物对于早期评估结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早期治疗,改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3]。E-选择素(E-selectin)是粘附分子受体,能介导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但是目前已有的知识还不完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预测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志物,以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及监测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结肠癌患者91例,其中男66例,女25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8岁。按有无肝转移分为2组:肝转移组18例,未转移组73例。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组织病理证实,并经胸腹部CT确定是否有肝转移[4]。排除标准:患者5年内无其他肿瘤,诊断前未进行任何抗癌治疗。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7例;46~78岁。2组人群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样本采集 隔夜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于促凝真空采血管中,室温凝集,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于eppendorf管中,-70℃冰箱保存待检。

1.3 样本检测 血清E-选择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R&D公司,检测仪器为奥地利Tecan Sunrise型酶标仪。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使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购自河北博世林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Beckman Coulter Access DXI800化学发光仪。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并平行2次,求均值。操作前样本须室温融解。

2 结果

2.1 3组血清CEA和E-选择素水平比较 结肠癌未转移组和肝转移组血清CEA和E-选择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肝转移组患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显著低于结肠癌未转移组(P<0.01),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结肠癌未转移组(P<0.01)。见表1。

表1 3组人群血清CEA、E-选择素比较

组别CEAE-选择素肝转移组(n=18)116.70±100.31*#20.38±7.01*#未转移组(n=73)45.15±32.19*41.54±19.38*对照组(n=30)3.10±1.269.23±2.4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未转移组比较,#P<0.01

2.2 相关性分析 结肠癌患者血清CEA与E-选择素水平呈低度负相关(r=-0.406,P<0.01)。

3 讨论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出现年轻化趋势。结肠癌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50%~55%,即便给予辅助放化疗治疗,仍有35%~55%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生存期在3.8~21个月,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肿瘤远端器官的转移,是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随血流到远端器官生长造成的。原发肿瘤分泌细胞因子,可促进转移器官微环境的改变,以便于继发的转移癌细胞克隆增殖。复发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的转移具有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结肠癌多趋向于肝内转移[5],这与恶性肿瘤细胞和转移靶器官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首先,肿瘤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并与表达相应配体的转移靶器官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粘附;其次粘附后的细胞激活相应信号分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值、侵袭、粘附等功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器官转移[5]。

E-选择素全称内皮细胞选择性凝集素,是血管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主要成员,是内皮细胞激活的可靠依据,与其配体sLe-X、sLe-A结合后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在肿瘤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6]。静息状态下的内皮细胞表达的E一选择素水平甚微,而当受到IL-1、TNF-α和脂多糖(IPS)等刺激后其表达则明显增强[7]。研究表明,在TNF-α作用下E-选择素在肝静脉内皮细胞(ED25)膜表面和胞浆表达增强,且活化的ED25细胞可增强与结肠癌细胞(Love)的黏附,E-选择素可促进结肠癌细胞与ED25黏附,并可分泌促进ED25表达E-选择素的物质,从而促进了癌细胞从结肠向肝脏的转移[7]。因此,E-选择素是与结肠癌患者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血清CEA是从人的结直肠癌组织中提取出的的可溶性酸性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正常成人的消化道及其他组织中无这种成分,识别并粘附癌细胞,保护结肠癌细胞免受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有利于癌细胞转移。目前CEA 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其水平升高与结肠癌的预后及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8]。

本研究发现结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有肝转移的显著低于无转移的,可见血清E-选择素升高可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当高水平血清E-选择素降低时可能造成了结肠癌肝转移。与胡达水等[7]研究的不一致,推测是由于在结肠癌肝转移时,虽然ED25细胞高表达E-选择素,但其分泌减少,因此血液中水平降低,或者说在发生转移时有更多的E-选择素在细胞内起生物学作用。本研究发现结肠癌患者血清中E-选择素水平与CEA的低度相关,可能是由于二者的生成和分泌通过不同机制造成的。总之,血清E-选择素水平升高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结肠癌患者血液中E-选择素水平降低时应警惕其肝转移的发生。

1 Rees M,Paris P,Welsh F,et al.Evaluation of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multifactorial model of 929 patients].Annals of Surgery,2008,247:125-135.

2 Pawlik TM,Choti MA.Surgical therapy for colorectal metastases to the liver.J Gastrointest Surg,2007,11:1057-1077.

3 周萍,成玉霞,张贵慧,等.E-选择素及其配体SLeX介导大肠癌早期黏附的观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273-1279.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0).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457-470.

5 孙力超,李树婷,遇珑,等.肝窦内皮细胞与结肠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肝转移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2011,38:497-502.

6 张波林桂玲曲明伟.食道癌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药,2010,5:79-80.

7 胡达水,胡海,万志刚,等.E-选择素在结肠癌肝转移作用中的实验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10,10:8-10,13.

8 张蒂,徐唐鹏,熊斌.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222-224.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6.010

054100 河北省沙河市人民医院外科(李杏林、李国涛、胡岩松、徐庆学);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李秀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建科)

李建科,05001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E-mail:lijianke7056@sina.com

R 735.35

A

1002-7386(2014)16-2432-02

2014-02-19)

猜你喜欢

结肠癌内皮细胞标志物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