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4-09-02张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军

摘要: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其产生的深刻历史背景及其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延安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具体表现为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养成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把延安精神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来据以实现。

关键词:延安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2-0082-0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提延安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精神的思想瑰宝和精髓,延安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充分展开预留了思想的空间和逻辑的起点。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全球化、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势必也对延安精神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即延安精神思想内核的弘扬应将历史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从而保证其始终具有进步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作为未来国之栋梁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且直接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实际效用。

一、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延安精神形成于党中央在陕北延安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的时期,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所做的历史铺垫。在此基础上,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抗大规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教育方针使延安精神初露端倪,而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12月发表的题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长篇报告所表述的“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塞维克的精神”[1]则成为延安精神的直接思想来源,1942年前后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则成为了延安精神的实践形式。然而,延安精神的概念并未在延安时期明确提出,直到1968年5月3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的题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社论时指出:“在长期斗争中用毛泽东思想培养起来的延安精神,代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彻底革命精神,代表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奋斗精神。”[2]此时,尽管延安精神业已正式提出,但由于文革中对延安精神极左的歪曲解释,延安精神并未得到充分的科学阐析。

到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对延安精神的内涵进行重新理解,并提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要自己坚定信念,然后才能教育和团结教育群众提高信心”[3]。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明确阐发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4]至此,江泽民同志对延安精神进行了精确的表述。对延安精神的弘扬,得到了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贯和一致的支持和提倡,延安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战胜困难、获取胜利的法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延安精神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观念和思想的历史形态,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形态的延安精神则必然应予以文化的解读,这就表现为国内学界对延安精神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刻剖析和解读,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原发的思想形态,其现实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其文化精神的深刻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表现为其思想激发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延安精神并不是独立地表现为各个单独的历史片段,而是自始至终相互连贯和一脉相承的,或者,换句话说,延安思想为其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思想的萌芽,历史展现的各个理论则显现为延安精神的诸形态。因此,对延安精神的高度强调和弘扬绝不是过时之举,它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二、延安精神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在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这种精神财富并不仅仅局限于共产党人的内部,它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不是仅局限于延安地区的地域精神,而是一种涵盖政治信仰、伦理道德、民族情感和性情、时代发展的有机综合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为:

1.延安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培养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而言是健康、积极和努力奋进的,大学生们关心政治动态,心系祖国的命运和发展状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全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但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等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的多元化在开拓了大学生眼界、增长了相关人文素养的同时,西方民主政治中的一些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一些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也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悄然地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拜金主义、政治信仰缺失、缺乏远大抱负和理想、对未来感到迷茫,从而使个人理想信念出现认知偏差,甚至产生价值扭曲。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无疑担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艰巨历史重任,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5],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鼓舞和激励大学生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和精神信仰,树立起为国家、人民、社会服务的伟大崇高理想。而延安精神则是革命先辈们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努力践行的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以身作则地带动身边的广大青年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地向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努力,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所具备的这种顽强的精神意志,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样地,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团结奋进、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支柱,是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动力之源。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抵挡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拒斥西方和平演变的阴谋,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从而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努力。

2.延安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特别是在延安时期,经过整风运动最终在全党确定并得以系统阐发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最基本实质内容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刻批判了教条主义错误的认识,并系统阐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周恩来曾指出:“如何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6]只有做好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

而延安精神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则表现为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这种启发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利用延安精神引导大学生矢志不渝地坚持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素养和实践风格。其次表现为启发大学生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正如默顿所述:“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无疑也无比地契合默顿所述的科学精神的内涵,这也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应具有发散性的创造性思维,采取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态度,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不盲目屈从于权威,有勇气提出怀疑和质疑。另外,大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因个人经济上的私利或对学术声望的渴求而弄虚作假、篡改科学研究的数据,甚至是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的成果。延安精神所启发的不仅是科学的态度,同时还是一种科学伦理的责任。

3.延安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提法即逐渐显现出来。1944年9月,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演讲中,毛泽东明确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我军以及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到了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作为党的宗旨列入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明确地阐明了人生的目的性和意义性问题,即人活着的目的不是资产阶级的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而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个人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目的性行为的表达之后,才能真正体现出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且彰显了积极的社会进化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律令,是一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民主和集体主义的道德精神,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当今的大学生多数是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等老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可谓集宠爱和溺爱于一身,长辈尽最大可能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生活和教育条件。但是,这种过度的给予和付出却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独立自主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依赖性心理较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过于强调自我中心主义和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而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则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体现,这就要求大学生深入考察和理解自我与他人、社会之间的互动依存关系,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根本的实现,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价值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4.延安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在毛泽东精神的指引下,将其与共产主义理想、自力更生等延安精神相结合,积极赋予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内容,形成了具有革命意义的延安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传统,并且,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这种精神都是我们行动的立足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期,我们需要这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世界格局剧变、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否则将会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因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使中华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

当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在衣食无忧、生活稳定的环境下长大的,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生死浴血的炮火洗礼,也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饿其体肤之痛,很少经历过挫折和磨难,往往在遭遇困难或磨难时感到束手无策。当今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延安精神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只有不断地经历意志上的磨炼,才能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延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涵更应得到充分展开。首先,大学生在生活上应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杜绝奢靡浪费、相互攀比的心理,否则将会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应将其上升到生态伦理的高度,将个人的身体力行与生态自然的发展相互联系,从而为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人与自然的危机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仅仅表现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艰苦朴素、刻苦努力、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心理能量,其中更体现出时代精神的隐喻,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包含其所具备的创造性、发展性的特征,艰苦奋斗与创造发展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辩证统一和不可或缺的。

三、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途径

延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财富和人文素养,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备积极的启发意义,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延安精神所具备的积极意义,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延安精神的教育。

1.延安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大学生学习生涯的不同阶段,各高校均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的课程。弘扬延安精神可将其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合理地通过课程设置而起到实效。

一方面,延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结合,需要思想政治课程的授课教师适当渗透延安精神,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历史发掘,将延安时期的具体案例与延安精神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明延安精神的精髓,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观看纪录片、电影等影像资料使大学生对延安精神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将与延安精神有关的内容列入选修课、必修课或党校教育中,从而进一步拓展受教育对象的深度和广度,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延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结合,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水平,教师的思想、水平、价值观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言行产生影响,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宽博广泛的学术知识将会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去践行和传承延安精神,从而为将来步入社会打造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精神品质,使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将延安精神引入校园文化建设

相对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课堂而言,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思想的发展更具有隐蔽性和潜移默化的特性,这也就决定了其中所隐含的思想特征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首先,可通过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教师党员,尤其是名师党员、优秀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而践行延安精神,因名师效应的名片作用、优秀学生的以点带面作用则会使得延安精神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其次,可通过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引入延安精神,学生社团由于在开发个体潜能、发展兴趣爱好、重塑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积极作用,因此,得到广大学生认可和支持。最后,可通过宣传栏、展板、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的网络平台、辅导员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体宣传延安精神,通过在校园网络上建立延安精神的专题板块,将其中相关的战争影像、英雄事迹、伟人传奇等做成板块,但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历史层面,更应将其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延安精神教育

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接触最为广泛、历时最长的是社会教育。中国共产党经历长期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异常珍贵的革命旧址。在延安地区,革命英雄纪念碑、革命纪念馆、战争遗址、革命领导人旧居等红色资源星罗密布,延安地区的王家坪、宝塔山、杨家岭等珍贵的革命遗址多达140余处,是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的校团委、学生处、各学院等部门可积极地组织协调,选取优秀学生骨干和教师,开展有关延安精神的参观、考察和学习活动。高校也可定期聘请延安精神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老干部等来学校做专题讲座,使学生能真实、客观地了解历史和人物事迹,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促使大学生进一步反思延安精神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并在这种思考中获得个人成长。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造就了新中国的诞生。现在,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愈发复杂。然而即使前路再多的荆棘,我们仍要秉承延安精神,它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指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指引,它激励和指引着中华儿女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创造新的历史。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沈阳:东北书店,1948:767.

[2]郭必选.延安精神论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05:9.

[3][4]闫伟东,孙玉玲.延安精神概览[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4,6-7.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6]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50.

[7]R.K.默顿.科学社会学(上册)[M].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中译本前言viii.

[8]郭必选等.延安精神体系论纲[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101.

[责任编辑:成方哲]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