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差原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014-09-02郑敏
郑敏
【摘 要】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只有在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没有信息差,就没有真实的语言交际。本文探讨了信息差原理的理论基础,并用实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信息差,在形式多样的信息差任务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关键词】信息差初中英语真实言语交际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该倡导“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指的是“真实交际任务”,它要求教师设置的任务必须是“真实”而又需要学生进行“交际”才能完成的任务(Nunan,2000)。而在课堂教学任务中,信息差任务恰好能够促进课堂内语言的真正交流并在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王松美在《论外语教学课堂中信息差任务的原理与设计》(2003)一文中对“信息差”(Information Gap)进行了定位:信息差的原理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缩短或填补信息差距,把获得意义放在首位,让他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结构。在开展信息差活动时,教师向交际双方提供不同的信息,学生通过交流传递信息填补信息差,以达到完成特定任务的目的,提高用语言进行实际表达的能力。
本文探讨了信息差原理的理论基础,并用实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信息差,在形式多样的信息差任务中有效地促进语言习得。
一、信息差原理
(一)理论基础
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他在其中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中强调,最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输入。当学习者能够理解略微超出其语言水平的可理解输入,即i+1(“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学习水平的语言输入)时,第二语言才能自然习得。信息差原理是指学习者通过填补交际双方可理解的信息差距,从而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结构,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猜猜”游戏(Guessing Game)就是一种信息差活动。在游戏中,教师会任意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猜测者,然后向其他学生出示要猜的事物。这些学生会给这位猜测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提示语言,直到他猜出为止。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一些可理解的输入,以让学生习得新的语言结构 。比如,在猜“camel”这一单词时,学生可能会给出这样的提示:(1)It is an animal.(2)It has four legs.(3)It walks slowly.(4)It is very useful to human beings. 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It can resist thirstiness.”当然,在这紧张的游戏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提示,如“It is often used as a beast of burden in the desert.” 在这种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学生能够输入略高于自己当前英语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知识。为了让猜测者尽快说出正确答案,他们不仅会努力地用英语表达,并且尝试对新的信息或语言知识进行判断和猜测,从而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二)内涵
“信息差”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传递信息的不同而造成的差距和不对等,使得运用目的语来交流和做事成为必要。换句话说,当A与B交谈时,A理所当然地认为B事先并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否则,就没有交际的必要了(Stern,1999)。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交际过程是一条循环往复的信息差链,通过交际可以缩小和填补信息差距,从而达到一定的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实现交际目的。
可见,信息差是人们进行沟通和学习的诱因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信息差,让他们在信息交流中彼此合作,快乐学习,从而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下面以2013年江苏省初中英语教学观摩活动的一节课为案例,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信息差。
二、信息差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是《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Down the rabbit hole,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同时涉及了听、说、写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执教教师把信息差原理在各个环节运用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下面就这节课中如何在各个环节运用信息差原理进行具体分析。
(一)信息差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是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互动活动。说者尝试用合适的语言对所说信息进行编码,而听者努力对听到的信息进行解码,以便交际顺利进行(Byrne,1987)。换言之,听和说是同时发生,相辅相成的。在听说教学中通常使用问答方式进行练习,即一人提出问题,其他学生给出答案。如比较以下两个问题:(1)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2) What did I do yesterday evening?Guess.
第一个问题教师一经提出,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I studied at school yesterday.”教师又问另外一名女生:“What about you?”女生回答:“Me,too.” 教师又问第三位学生,他大声说:“Me,too.”
第二个问题是笔者听课时执教教师在复习环节提出的问题,意在复习上个单元刚学过的一般过去时,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除了提出这一问题,教师还提供了一些动词,如stayed, watched, read, played, went, visited等。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非常好奇,纷纷举手猜测:I think you watched TV yesterday evening./ I think you read a book yesterday evening./ I think you visited your friends yesterday evening...十名学生对教师昨晚的活动进行了猜测,由于时间关系,教师示意大家停下,但有些学生由于看法不同,坚持举手回答。于是老师又叫了一名男生。他说:“I think you went out for dinner with your girlfriend.”话音刚落,引来全班学生快乐的笑声……教师总结说:“Some of you are right. I stayed at home and read a book.”
这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信息差。本次观摩课是借班上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存在信息差距。问题(2)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想了解新教师,所以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注意问题(2)问的是“yesterday evening”,而不是问题(1)的“yesterday”。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学生对教师昨晚的活动不了解,师生之间存在信息差,这个问题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而对教师白天的工作,学生比较了解,没有明显的信息差,所以问题(1)“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是“明知故问”,没有实际的意义,学生昨天确实在学校学习,用“Me, too.”回答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信息差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错格填充法”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信息差任务设计。教师把学生分成A组和B组,分别发给两组学生关于不同阅读内容的信息卡。学生所读的语篇内容是一样的,但所要求填充的格子是交错不同的。在本次听课中,执教教师就是运用“错格填充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
这两张信息卡因信息的不同而产生信息差,继而要求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把所缺少的信息补充完整。为了获得信息,学生会互相提问以下问题: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ere was Alice when she heard a sound?
What did Alice do first when she was in the field?
What did Alice see at last?
…
为了获得缺失的信息,两组学生努力向对方提出问题,课堂现场讨论激烈,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通过真实的交流填充好了信息卡。学生从完整的信息卡就可以看出Alice去了哪几个地方,在每个地方具体做了什么,由此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全面的理解,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基本达成了。
(三)信息差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之间的信息差,有了差异,学生就会努力填补信息差距,这样就可以提供交流的机会和促进真实交流活动的产生。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提供了六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仿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结构。
Picture 1: One sunny day, Amy sat by a tree in a park. Then she heard a sound.
Picture 2: She looked up and saw a dog with some flowers passing by.“Oh, dear! Mothers Day is coming!” said the dog.
Picture 3: How amazing!Amy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park after the dog. The dog jumped up the big tree. Amy did not want to let the dog get away, so she jumped up the tree, too.
Picture 4: Up, up, up!Amy climb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she reached a tree house.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arge, low room.
Picture 5: There were books all around, but they were all very heavy. Amy saw a note by one of the books, but she couldnt read the words.
Picture 6: Then Amy opened that books. She found a map! She tried to find the way back, but it was the map of the rabbit hole.
在这个任务中,教师把图片1、3、5发给A组,把图片2、4、6发给B组。两组学生首先观察自己手中的图片并进行书面描述。然后和异组同学进行交流获得所缺信息,共同完成全文的写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差原理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参与性,并使课堂生动、热烈。如果没有信息差,课堂活动将变得机械或不自然。在信息差任务中,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有意义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自然地习得语言,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创设形式多样的信息差任务对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获取信息、进行言语交际的内在学习动机起了重要作用。这也使英语学习表现出生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交际活动也变得真实而富有情趣。正如Violet Raptou所说,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差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活泼生动(Raptou, 200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创设信息差,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结构。
【参考文献】
[1]BYRNE 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don: Longman,1987.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1985.
[4]RAPTOUV. Us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EB/OL]. http://www.caslt.org/ Print/gapp. htm.
[5]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uage Teaching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松美. 论外语教学课堂中信息差任务的原理与设计 [J]. 山东外语教学,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错格填充法”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信息差任务设计。教师把学生分成A组和B组,分别发给两组学生关于不同阅读内容的信息卡。学生所读的语篇内容是一样的,但所要求填充的格子是交错不同的。在本次听课中,执教教师就是运用“错格填充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
这两张信息卡因信息的不同而产生信息差,继而要求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把所缺少的信息补充完整。为了获得信息,学生会互相提问以下问题: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ere was Alice when she heard a sound?
What did Alice do first when she was in the field?
What did Alice see at last?
…
为了获得缺失的信息,两组学生努力向对方提出问题,课堂现场讨论激烈,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通过真实的交流填充好了信息卡。学生从完整的信息卡就可以看出Alice去了哪几个地方,在每个地方具体做了什么,由此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全面的理解,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基本达成了。
(三)信息差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之间的信息差,有了差异,学生就会努力填补信息差距,这样就可以提供交流的机会和促进真实交流活动的产生。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提供了六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仿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结构。
Picture 1: One sunny day, Amy sat by a tree in a park. Then she heard a sound.
Picture 2: She looked up and saw a dog with some flowers passing by.“Oh, dear! Mothers Day is coming!” said the dog.
Picture 3: How amazing!Amy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park after the dog. The dog jumped up the big tree. Amy did not want to let the dog get away, so she jumped up the tree, too.
Picture 4: Up, up, up!Amy climb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she reached a tree house.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arge, low room.
Picture 5: There were books all around, but they were all very heavy. Amy saw a note by one of the books, but she couldnt read the words.
Picture 6: Then Amy opened that books. She found a map! She tried to find the way back, but it was the map of the rabbit hole.
在这个任务中,教师把图片1、3、5发给A组,把图片2、4、6发给B组。两组学生首先观察自己手中的图片并进行书面描述。然后和异组同学进行交流获得所缺信息,共同完成全文的写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差原理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参与性,并使课堂生动、热烈。如果没有信息差,课堂活动将变得机械或不自然。在信息差任务中,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有意义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自然地习得语言,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创设形式多样的信息差任务对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获取信息、进行言语交际的内在学习动机起了重要作用。这也使英语学习表现出生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交际活动也变得真实而富有情趣。正如Violet Raptou所说,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差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活泼生动(Raptou, 200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创设信息差,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结构。
【参考文献】
[1]BYRNE 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don: Longman,1987.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1985.
[4]RAPTOUV. Us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EB/OL]. http://www.caslt.org/ Print/gapp. htm.
[5]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uage Teaching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松美. 论外语教学课堂中信息差任务的原理与设计 [J]. 山东外语教学,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错格填充法”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信息差任务设计。教师把学生分成A组和B组,分别发给两组学生关于不同阅读内容的信息卡。学生所读的语篇内容是一样的,但所要求填充的格子是交错不同的。在本次听课中,执教教师就是运用“错格填充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
这两张信息卡因信息的不同而产生信息差,继而要求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把所缺少的信息补充完整。为了获得信息,学生会互相提问以下问题: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ere was Alice when she heard a sound?
What did Alice do first when she was in the field?
What did Alice see at last?
…
为了获得缺失的信息,两组学生努力向对方提出问题,课堂现场讨论激烈,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通过真实的交流填充好了信息卡。学生从完整的信息卡就可以看出Alice去了哪几个地方,在每个地方具体做了什么,由此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全面的理解,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基本达成了。
(三)信息差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之间的信息差,有了差异,学生就会努力填补信息差距,这样就可以提供交流的机会和促进真实交流活动的产生。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提供了六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仿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结构。
Picture 1: One sunny day, Amy sat by a tree in a park. Then she heard a sound.
Picture 2: She looked up and saw a dog with some flowers passing by.“Oh, dear! Mothers Day is coming!” said the dog.
Picture 3: How amazing!Amy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park after the dog. The dog jumped up the big tree. Amy did not want to let the dog get away, so she jumped up the tree, too.
Picture 4: Up, up, up!Amy climb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she reached a tree house.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arge, low room.
Picture 5: There were books all around, but they were all very heavy. Amy saw a note by one of the books, but she couldnt read the words.
Picture 6: Then Amy opened that books. She found a map! She tried to find the way back, but it was the map of the rabbit hole.
在这个任务中,教师把图片1、3、5发给A组,把图片2、4、6发给B组。两组学生首先观察自己手中的图片并进行书面描述。然后和异组同学进行交流获得所缺信息,共同完成全文的写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差原理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参与性,并使课堂生动、热烈。如果没有信息差,课堂活动将变得机械或不自然。在信息差任务中,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有意义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自然地习得语言,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创设形式多样的信息差任务对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获取信息、进行言语交际的内在学习动机起了重要作用。这也使英语学习表现出生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交际活动也变得真实而富有情趣。正如Violet Raptou所说,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差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活泼生动(Raptou, 200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创设信息差,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结构。
【参考文献】
[1]BYRNE D. 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don: Longman,1987.
[2]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1985.
[4]RAPTOUV. Us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EB/OL]. http://www.caslt.org/ Print/gapp. htm.
[5]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uage Teaching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松美. 论外语教学课堂中信息差任务的原理与设计 [J]. 山东外语教学,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