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篇:发展建议与路径

2014-09-02马建富缪世春郭耿玉张胜军吴济慧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职教校企中心

马建富+缪世春+郭耿玉+张胜军+吴济慧

一、进一步明确定位,拓展服务功能,将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作为县级职教中心新的增长点

毫无疑问,县级职教中心应该明确其在县域范围内“中心”的角色,积极发挥区域内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和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条件、教育资源优势和办学经验,对其他职业学校、成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进行辐射和引领,共同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与此同时,县级职教中心也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需要,转换发展理念,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开辟职教中心发展的新天地。“四农”(农村、农民、农业、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说,解决“四农”问题必须依靠教育,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同样离不开教育,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因此,基于教育民生的需要和责任感,根据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的需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改革与发展县级职教中心,将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作为其主要功能之一,作为其未来新的增长点。

为确保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在县级职教中心积极有效的开展,建议把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作为对县级职教中心星级评估、国家级示范职教中心评估和验收考核的核心指标,甚至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调整投资方向,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

(一)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县级职教中心投入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考虑到职业教育及其所进行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各地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建议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企业等共同分担县级职教中心办学经费的投入机制。对于政府而言,应合理确立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及县市级政府在县级职教中心发展中各自的分担比例,并做到及时足额的拨付;对企业而言,应按一定比例把职工培训经费用于企业自己开展员工培训和用于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公共财政对于县域职业教育中心的经费投入可以借用市场化手段,通过购买职教中心教育服务产品的方式拨付教育事业经费,以保障县级职教中心有效管理和高效使用办学经费。目前,一些地方简单地按教育附加费的一定比例拨付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经费,导致出现较大的办学经费缺口,严重影响了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改善和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财力相差悬殊,所以,县级以上政府一方面该加大对县级职教中心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该对经济薄弱、地方财力困难的县级职教中心进行扶持,以促进经济薄弱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二)调整投向,加强职教中心实验实训设施建设

首先,基于国家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年人均1500元经费补助政策的效果不明显,建议调整该政策,将这部分资助学生的经费集中用于职教中心实验实训设施等建设上来,少部分用于对贫困生、优秀生的资助和奖励。其次,调整、优化国家示范中职校补助款的使用范围,扩大用于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等的支出比例。要将国家示范中职校建设费用中用于实验和实训设施建设的支出比例由原来的20%适度放宽。

三、必须确立大教育理念,强调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中心”,加大统整与开放县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力度,更好地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统筹、辐射和示范等服务功能

(一)全面整合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城乡统筹

要在大教育的理念下,统筹县域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资源,从而为农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体的终身发展与享受教育提供优质的全方位、全天候的教育服务。整合的核心是将原来分散在成人教育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的教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并入县级职教中心,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发、开放县级职教中心教育资源

县级职教中心拥有相对较好的办学条件,其优质教育资源应向农村、向其他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开放。要搭建促进资源开发、开放的平台,避免重复开发、低水平开发。为此,一方面要把现有的职教中心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体育馆等向社区开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职教中心自身的教育资源,如师资、设施等开展成人教育。再一方面与其他社区教育机构合作,为社区民众提供各种教育机会。

(三)统筹使用和管理县级职教中心教育资源

要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在城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统筹发展的作用,通过统筹,使之能够对城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起到辐射作用。建议:一是实行县级职教中心新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新教师服务期”制度。每个应届毕业生必须到农村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任教2年以上方可返城任教。二是“职称晋升支教制度”。每位县级职教中心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农村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任教1年以上,方可具备晋升高级职称的资格。三是“1带2配对制度”。即每所县级职教中心必须与2所以上农村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配对合作办学。凡结对的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其办学过程中缺少的专业师资及仪器设备由县级职教中心负责解决;县级职教中心也应为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生产见习、实习创造条件。

四、健全法制,激发企业参与职教中心建设的内生动力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县级职教中心发展

校企深度合作是县级职教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与保障。针对当前校企合作困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是由政府牵头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织,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和调控力推动校企合作发展。校企合作领导组织成立后,应建立定期会议制度,通过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推动校企合作发展。

二是制定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制度。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信贷、用地、税收减免、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企业因参与校企合作而产生的利润损失给予合理补偿,等等。

三是出台专门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促进法”,通过法律制度促进和规范企业参与职教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和行为,通过激励措施,引导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训,使职教中心成为企业职工培训的主阵地

要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将职工职业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积极投资于职业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完善职工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使职工培训成为企业职工的权利;再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使企业能够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发展需要,由职教中心为其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而学校则根据培训需要提供培训菜单,承担和实施合作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应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五、给予职教中心更多的用人自主权,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一)要改革教师聘用制度,为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第一,要改变目前由教育管理部门统一招聘录用和分配教师,学校几乎没有话语权的不科学的用人机制。在上级相关管理部门对职教中心核定编制后,应该赋予学校根据发展需要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力。

第二,要适度放宽条件,允许职教中心从企业中选拔有技能、有教师潜质但学历偏低的特殊工程专业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无论从当前或者长远来看,这一措施都是提升职教中心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迫切需要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三,要根据职教中心形成中出现的问题,建立教师流动退出机制。职教中心大多数都是由多所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等整合而成,其教师主体自然多来自原来合并重组的各个学校和部门,为了学校的稳定,一般是“只进不出”,教师流动困难重重。教师队伍质量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应改革人事制度,在鼓励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学校建设一支稳定、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建立教师退出流动机制,实现对职教中心教师队伍的动态管理。

(二)要加强校企师资队伍建设的合作,促进职教中心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要改变目前大多数地区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学生培养层面的合作,应该加强企业与职教中心在教师培养及其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合作。一方面企业根据职教中心教学的需要,选择优秀的专业人员担任职教中心的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师资;另一方面要配合职教中心教师下企业制度的实施,为教师提供方便,给予有效指导;再一方面就是要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以及企业参与学校的各类研究创造条件。这种师资队伍建设的合作应该制度化,企业应该将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高度重视,积极配合。

(三)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施“职教中心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更加明确规定职业学校教师定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义务和权利;要改变目前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主要偏重于专业教师培训,侧重于技能培训的现状,让所有教师,包括文化课教师都有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各学校也应该根据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各类教师参加各个层面的教师培训;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专业特色及未来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为教育部课题“县级职教中心改革发展”之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职教校企中心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