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分析
2014-09-01张华建
张华建
摘要:课程改革之后,我国教育相关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基础。以问题作为核心的小学教学模式,一定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72-01
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项在问题解决之中组建知识的教学形式,长期以来受到大部分教学工作人员的关注。而国内外对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世界上每个国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豆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当成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小学教育一定要积极与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吸收知识与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现阶段,对于我国小学中数学学科相关问题解决教学来讲,依然存在很多亟须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
(一)学生本身因素
学生本身因素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其也是主导因素。数学问题解决作为一项探索至发现的过程,主要由问题的确定至计划的建立,再到实施与检验,其中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进行反思,比较依赖学生的认知能力[1]。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控制的主观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元认知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存在正比例关系。因为每个学生知识基础与问题解决经验以及生活经验存在差异,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一样的问题时,体现出的思维水平与解决策略存在明显差异。此种差异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快慢与多少等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其不仅扮演着组织者与合作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还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制定各种各样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2]。虽然教师已经不是相关信息的唯一来源与拥有者,可是教师具有的专业素养与其它相关方面依然可以在学生身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优秀教师的语言行为与教学风格以及思维习惯等诸多方面全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相应的基本措施,同时还要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措施的多样性。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学意义就是让学生经过解决问题体会相应的方法从而形成策略,不可以将目光单单定格在答案方面。
1、动手做
比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运算方法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相应的梯形纸片,将实际操作战略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同时学生要把这个问题转变成一个已知问题再进行推导研究。另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使实际操作相关策略可以拥有多样性[3]。其中有些学生把梯形拆成两个三角形;有些学生经过割和补把梯形转变成了长方形;还有些学生另外做了一个全等梯形,将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进行拼接组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样比较开放的教学策略,不但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2、画图教学
例如这样一个问题,“一只小蜗牛在5米深的井底中向井口方向爬,小蜗牛在白天爬了3米。而在夜晚又向下滑了2米,请问小蜗牛需要几天才可以爬出井口呢?”大部分学生都人为小蜗牛白天向井口爬了3米,而晚上又滑落了2米,也就是小蜗牛一天仅仅爬了1米,而井深是5米,小蜗牛应该需要五天才可以爬出井口。教师经过引导小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画图,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重点。小蜗牛第一天向井口爬3米而向下滑落了2米。第一天就向上爬了1米,第二天小蜗牛也爬了1米,这样相加起来蜗牛已经爬了2米,而第三天小蜗牛白天爬三米就已经爬出井口,不会再往下滑落,因此小蜗牛只需要三天就可以爬出井口。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小物品取代小蜗牛,进行模拟试验,让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蜗牛爬出井口的全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此种方法,将抽象问题转变成具体化,并且更为直观,从而使学生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灵活利用数学教材
从苏教版教材具备的特点来看,教师在进行小学生教学时,不可以在缺少独立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单元之中不对小学生进行相关方面能力的培养[4]。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为以后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应用教材,经过学生合作和探究从而拓展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学生依次排成纵队练习广播体操,小黄前面一共有六个人,而后面总共有八个人,请问这一个纵队总共有多少人?一些学生看到信息之后及时进行列式计算得出为14人。而陈老师虽然知道同学们算错了,但是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利用简单的符号取代相关人物,在画完示意图之后,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自己没有将小黄算进去,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15人。经过利用画图的方法,小学生解决了问题。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一定要让其在纸上进行涂涂画画,不仅能够拓展思路与启迪思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M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李明振,庞坤,齐建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动态系统模式[J].河南:河南教育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