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分析

2014-09-01魏会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魏会杰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策略与方法,并为其形成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而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44-01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应用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现详分析如下:

一、误认为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盛行。

二、违背教学规律,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缺乏师生交流

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储存信息量大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进去。在授课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样做极易导致学生导致学生视、听觉的疲劳和对图像、视频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损害了学生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意义构建途径获取知识。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探究、发现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知识和能力建构的工具而不是教师课堂表演的手段。同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也难以和学生进行课堂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压抑,也使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丧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 它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三、违背教学媒体“低成本、高效能”的选择原则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因此在一些地区,一些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

四、用多媒体音频、视频代替学生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小学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教学优势,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值得我们长期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 赵慧忻.《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作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3C)

[4] 陆雪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教研》2009(3)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