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4-09-01童再德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

童再德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最短的时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的同时,还能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4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每个角度,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此和同行做个简单分享,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不吝赐教。

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性认识占据着主要的思想认识,他们没有我们成年人的理性需要,只是认为有意思,就爱学,所以教师务必要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研究出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例如,在教LOGO语言时,我先利用LOGO语言趣味程序演示其绘图和演奏音乐的功能,而美丽的图形和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从而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下,讲授了如何使小海龟向前走、转弯、捉迷藏等命令,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命令编制过程,令海龟随时等候指挥,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挥海龟构成多种美丽奇妙而有趣的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保障。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学会知识,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以及培养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更有效,那么,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达到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操作,遇到疑惑主动提出、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 没有交流的课堂,就不是高效的课堂”,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的素质,没有合作能力,简直是寸步难行。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各不相同。个体的思维有局限性,容易陷入学习的困难中,当学生产生困惑,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会一带而过,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或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果教师让学生分组学习,自由讨论,就会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不再是教师讲、台下听的被动学习局面,而是全体学生参与,大家积极发言,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形成学习探究的自主意识。

四、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往往只是专注于介绍计算机本身的技术、知识点、应用技巧,很少根据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而去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们不同的需求方向和应用方面,千篇一律地采用同样的上课方式,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小学生所喜欢的内容太少,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计算机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教积极的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想要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这不仅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以综合应用,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耀宝.闫昊琨.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具体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3(01).

[2] 于丽娜.李学军.如何搞好小学计算机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7).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