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2014-09-01汪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数学

汪娅

摘要: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12-01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社会教育一个门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在是任重道远。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基础教育的方法上,必须要创新,而创新的前提首先要摒弃过去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新一轮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一、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性过程,它一方面反映了当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要求教学领域为社会培养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它为新型人才的塑造和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所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立足点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探究式思维,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掌握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的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只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的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鱼”,而且要给学生提供“渔”。

三、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慧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所以,观察和观察能力在科学探索、发现和创造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讲解长方形性质时,让学生观察书桌面,书面等得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并让学生探等式两端的不究证明方法,从而得出此性质。这远比直接给出此性质,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作出一种假设的命题。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究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然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炼就学生质疑思维能力。创新型学生的求知欲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的怀疑,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索。他们学习时,喜欢钻研,对不懂的问题总想弄个水落石出。遇到问题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对提出的问题能探究原因,提供对策,做出选择,预测后果。他们对前人留下的知识成果,既善于学习,又敢于质疑,不迷信,不盲从,不为思想所束缚,自己认为不确切的东西敢于怀疑和批判。

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提高辩明似是而非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得到创造性理解与掌握。

4、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引导,是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言的。在组织教学方面,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提出一些敞开思路的点拨式问题,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课堂激励机制,增强探究的教学气氛和师生的合作效果。教学要面向全体,而不是少数“精英”,发挥群体的启智功能。引导过程是围绕有针对性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来展开的。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开发了他们的智慧潜能和反审认知的思维能力。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探究习惯,锻炼了探究能力。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思考、探究,才能努力去实现某一设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见,兴趣是一种思维营养,一种强大的动力,催人奋进,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满足于肤浅的了解,总是寻根究底地去追求更深层的东西,促进人们摄取大量的信息。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诱导。比如采取以故事开头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发学生的学习趣,打开探究的心扉,激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点燃他们心中创新之火,使其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学生从中体验到“艰苦的脑力劳动后的幸福”和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威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新一轮的课改刚刚起步,在课改中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尤其是探究式教学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逐渐找到适合时代特点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使教改之花越开越灿烂。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小学数学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