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初探

2014-09-01王殿霄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王殿霄

摘要:我校语文课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逐步走向成熟。大多数教师都能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重视语文课堂训练,借鉴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51-0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跟学生的学习成长密切相关 ,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学好语文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也课堂教学。我校语文课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逐步走向成熟。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语文教改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尽如人意。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身有体会,下面就从我听课、上课、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谈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的可取之处

1、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大部分老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重视少数学生。都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

2、重视语文课堂训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多样训练,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3、借鉴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大部分老师都能大力继承。如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教师不仅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更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

4、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

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做出具体安排。

5、注重三维目标在每节课的落实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注重。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缺陷

尽管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上面的一些可取之处,但大部分教师教师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和缺陷。

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氛围活跃,而撇开知识的传授,去大量讲一些笑话、故事。我认为这样虽课堂活跃了,而一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了,学生却没有学到知识。有的让学生课堂充分活动,一堂课让学生大量提问题。如:一位老师上《行道树》,一堂课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提了二十一个问题,老师却没有根据问题来总结;一堂课下来,老师忙于在黑板上写问题,一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学生活动了,却没有学到知识。

课堂容量过大,教学目标未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罗列目标,急于求成,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时,问题设置过大,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

三、对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是一门素养课,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是师生间的一种人际交往过程,教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平等合作中的首席”,是“引导者”。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不是让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全线退出,而恰恰要反,是全身心投入;教师所要改变的,不是他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他的角色,是他如何处理与文本、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必须与学生切磋、交流、碰撞,必须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对学生的错误看法、观点,教师可以也必须予以评价、分析、批判。当然,教师的这种评价、分析、批判,学生也可以再评价、再分析、再批判。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批评、鉴别、欣赏,从而达到交流、补充、综合的目的。

2、注意课堂互动的建立

时下很多教师把“互动”理解为单纯的课堂热闹程度,理解为师生间的有问有答,这是片面的。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动作,只要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生活氛围后,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都是互动。教师只要能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充分把握各种有效的“互动”,对课堂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3、注意营造课堂氛围,加强课堂各环节的科学运作

一堂课,大致可包含四个环节:营造氛围(即导入),整体感知(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验感悟(对文章的理解度),情感升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综合各类教学语言(包含行为语言),对以上几个环节进行科学运作,必能调动学

4、课堂中学生激趣点的设计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有意注意是受时间限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有意注意的时间更是十分短暂。要想让学生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都高度关注,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一堂课中,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心、设计两至三个激趣点,用以激发学生新的关注度,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这点在上文中我们已经举了一些例子,这里不再赘述。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