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学习数学

2014-09-01朱席东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习惯作业同学

朱席东

摘要: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41-01

小学数学学好是为以后打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数学随着年级的变化,内容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要在观念上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勤看书,学研究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课本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变成事半功倍.因此,同学们最好一开始,就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预习,复习.可以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做习题.

二、注重课堂,记好笔记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听当然是重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提高数学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主要也是通过课堂来提高,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课堂的过程是活的,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教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展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听的时候不光听,为了往后复习,适当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

三、做好作业讲究规范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习惯必须从一开始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写好总结,把握规律

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的总结,才会不断地提高。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也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难题、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即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落实到位。学习数学并非我做题就可以取的好成绩,而是要将精力花在归纳上。特别针对课本或课堂上出现的例题,只要善于总结,就可以了解这一小节数学内容有哪几种题型,每种题目的一般解法和思路是什么,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题的能力。。

五、注重反思,提升能力

学习注重反思,练好悟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不全面,问题也有不少,课后又不能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有事忙于赶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事半功倍收获甚微。

在数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如山,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的问题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最好的悟性。学会发现问题,并重视质疑在学习中常看到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有很多问题问老师。提出疑问不仅时发现真知的起点,而且是发明创造的开端。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并解决疑问的过程。大胆向老师质疑,不是本的表现,在听课,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疑问也就在不断产生,再加以分析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习也就得到进步

总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习惯作业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