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满津门
2014-09-01由国庆
由国庆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得那年,为接待来访的几位俄罗斯汉学专家,见面后的首次交流,我们特意安排在海河西岸一家传统文化浓郁的茶馆进行。之所以如此选择,因为俄罗斯客人正是来津考察19世纪中叶以来,天津与恰克图(中俄边境小城)的茶叶贸易史和天津茶文化风情的。
历史悠久的三岔河口、海河岸与宫南、宫北大街(古文化街)对外国朋友而言自然是最具吸引力的。
到茶馆,依着曼妙的丝竹音乐拾级而上,我即刻被满目的彩绘藻井、画栋雕梁与纯正的明清陈设所吸引。我们合着乐师们现场演奏的一曲《步步高》而落座,豁然换了心境。观茶艺师“佳人入宫”、“旋律高雅”、“茶海慈航”、“幽谷芬芳”和“听味品趣”等“行茶十八步”的茶艺表演,如诗如画。再听“陆羽传经”、“茶圣择水”的故事,把盏啜茗,如醉如痴。似乎,俄罗斯客人被天津浓郁的茶文化气息折服了。茶香中果真蕴含了什么品位与精神吗?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代绵延发展,具有了浓厚的人文背景。她融儒、佛、道及民风民俗于一,深蕴中庸、俭德、明伦、谦和的性格内涵,600余年城市史的津城莫不皆然。茶禅一味,和敬清寂,品茗之领悟使人心境空灵而飘逸。
俄罗斯学者更欣赏碧螺春的婀娜。随着清泉高冲,茶茸上下飘浮徐徐而落,犹如“雪花纷飞”;茶芽慢慢舒展,好似“翠浪戏珠”;碧玉般的茶汤与清舞的叶片交相辉映,仿佛“海底春风”。大家在阵阵清香中细啜慢品,郁郁香馥,如身临春香百里的碧螺茶园,心旷神怡。
面对我们的采访动意,俄罗斯专家有些滔滔不绝。
据了解,中俄两国的茶叶贸易早在清代咸丰年以前即不乏往来,天津、汉口、恰克图是重要的节点。1860年(清咸丰十年)天津开埠通商后,津门随即成为连接南方与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枢纽港口,俄商纷至沓来。1862年,俄国正式通过汉口转运,从天津进行茶叶贸易。有关资料显示,1868年由汉口至津的砖茶达700多万磅,红茶170多万磅,且与日增数。过津的陆路茶,因比原汉口走海路的运程时间大大缩短,其香气自然更浓。同时,俄商在津设立了数家商号(分公司),以利更直接地经营。至1873年,由天津转口俄国的贸易额高达近220万海关两,除茶叶之外,俄国商人还将冰糖、绸缎、皮毛、外烟等洋广货品也由此出(转)口至恰克图、库伦(乌兰巴托)、美国、香港、上海及张家口等地。
我们告诉俄罗斯学者,在茶社不远处的宫北大街有条名谓“萨宝石”的胡同,那里是俄国茶商最早在天津的聚落点之一。闻此,俄罗斯客人十分惊讶,夸赞天津城市历史悠久,真是一块福地。
为茶叶中转便利,贵族出身的里特维诺夫偕妻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到达天津,三岔河口海河西岸的娘娘宫、玉皇阁一带是车水马龙的水陆码头,商市繁华。里特维诺夫以商人的独特洞察力选址于此,专设萨宝石洋行。与里特维诺夫相形的另有巴图耶夫,他在河北新区大经路(今中山路)开办了阜昌洋行。天津的商号成为他们经销砖茶的重要之所,获利颇丰……
轻柔的声音,深雅的微笑,茶艺小姐纤纤手指在茶与茶器间流动着、徜徉着……我们渐入佳境,“品味”二字在这里竟成为一种自然与必然,不想竟忘却了天津人早已习惯的豪饮。
茶,作为一种饮品,历史悠久,早已成为天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与精神的组成部分。茶文化以无尽的魅力陶冶人,入官场、入礼仪而达民间市井的宽街窄巷,大俗大雅,深蕴民风。
对外国朋友而言,了解老天津的饮茶民俗,或许是解读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这也是俄罗斯学者关注的话题。
早年并无今日所谓的茶文化之说,天津饮茶之风不独上流,乃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之事。老天津卫讲究一天三遍茶。清晨,洗漱完毕有的就提着装好茶叶的大茶壶到水铺沏茶去了,且一早就可喝光一壶热茶。更不乏有闲居的老者或想找点事由或好热闹的人,顺便到河边遛早就直奔了茶馆。如果这早茶没喝则浑身不舒服,喝滋润了,才开始一天的安排。午茶一般在饭后或午睡后,要酽,着实闷了再喝,俗信这样可助消化、提精神。“萝卜就热茶”乃津人俚语、食俗之一,这茶多指在晚饭后。天津的萝卜脆甜,富含维生素,佐以热茶让人通宣理气、心清气爽。
天津人嗜茶,尤其喜欢饮茉莉花茶。老天津卫喝茶讲究“口儿”,好酽茶。“口儿”意即香气与滋味。这茶口儿或许还应包括人们善饮热茶,“卫嘴子”俗称“烫嘴儿的”其实并不无道理。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中即言:“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新沏的热茶喝罢,那二泡茶最令茶客垂涎。的确,茶的色香味在此时才达到最佳。有些女士因嫌酽茶苦,专喜欢饮三、四泡茶,滋味依然不减。旧时,天津的大茶庄多在河南周口设厂,加工窨制安徽六安的茶胚,品质上乘,十分耐泡。
天津人好客,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一定要沏茶款待。取茶时不可用手去捏,要倒在茶筒盖上再入壶。敬茶时稍弯腰,双手而奉,切忌手触杯口。不待茶凉就要给客人续热茶,以免有“人走茶凉”的怠慢之嫌。续茶七八分满即可,因民间有“茶半酒满”的俗例。续茶后壶嘴不得对着客人,否则失敬。
天津卫饮茶有内饮、外饮之说。家中或会议室谓之内饮,茶馆、澡堂、戏园、茶摊为外饮。老天津人对茶的一往情深,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著作中所说的那样,“……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
“长期以来,喝惯了咖啡和果汁的欧美人认为茶是很东方、很中国的饮品。泡茶与煮咖啡在形式上截然不同,茶文化与茶艺的丰富内涵,对于西方朋友总不乏神秘之感,中西文化亦由此形成一种碰撞而交融。”为俄罗斯客人表演的茶艺师认为。
“老外”更喜欢地道的天津茉莉花茶的香馥,认为其中更多包容了某种婉柔的东方气息。比较而言,初尝乌龙茶的洋人们常有一种“苦涩”的惊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津茶行用高档茶汁提炼加工成新型的速溶茶,外销欧洲国家。速溶茶饮用方便,冷热皆宜,更适合西方人的餐饮习惯与口味。特别是近时以来,天津的茉莉花茶逐渐打入西欧市场,深受好评。韩国商人也乐于进口天津经销的普洱茶。
茶人说,品茶之所品应于心,除茶水之外,还有氛围,谓“茶境”也。“此间清味谁分得,只和高人入茗杯。”自古文人雅士亲缘于茶,怡神悦性,激扬文思;百姓商贾钟爱于茶,海阔天空,询行问市。天津茶馆营造的的确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氛围,由茶韵而艺趣而文化而中西交流,为世人所瞩目。品茗之余,听一曲《春江花月夜》或《高山流水》,其音袅袅。凭栏远眺,海河美景,津城如画。有道是,茶不醉人人自醉。
天津人都说:上茶待贵客。诚然,这座城市中那四溢的茶香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四海宾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