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殚精竭虑修“本草”
2014-09-01
1556年,在明朝楚王的封地湖北,楚王的一个儿子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病呢?说白了就是抽风,找了好多医生都治不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了当时很有名气的李时珍。李时珍给楚王世子开了一帖药,服完了李时珍开的药,世子不抽风了。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就任命李时珍一个七品官,主管王府里面的祭祀。
1559年,皇帝突然要招揽天下名医。楚王就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于是,李时珍也像他的父亲一样进入了太医院。
李时珍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不畏权贵,所以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但真正使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所修订的《本草纲目》。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李时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呢?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著作里边有大量的错误,有的是将几种药物混为一种,不予区分,比如人参、党参;有的是将一种误分为几种,比如不同产地的枸杞子外观可能相差比较大,被误为几种不同的药;有的是对药物的疗效描述不准确;有的是图文背离,图上画的是这个药,写的内容却对不上。
于是,李时珍在35岁那一年断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而是集中精力实现重修“本草”这个伟大的理想。为此,李时珍到各地进行考察,进深山入老林,请教游医和农民,不仅对每一种草药进行了认真的核实,而且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民间偏方。他用了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了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李时珍从年轻时发愿重修,到年过花甲终于编纂完成《本草纲目》,已经耗尽家中所有财力,再没有钱来出版这部皇皇巨著了。而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这部《本草纲目》早日出版,造福于世。然而令李时珍没有想到的是,出版这部书,比编纂这部书更难。
就在《本草纲目》定稿的第二年,万历皇帝突然不愿意儒生议政,下令关闭全国的书院,不少儒生掉了脑袋。出版界因此战战兢兢,不大敢出书了。
1579年,李时珍不顾年事已高,前往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寻找出版的机会。在江苏泰昌,李时珍拜见了曾经担任过湖广按察使、当时正罢官在家的王世贞,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一篇序。王世贞不仅答应写序,而且还挽留身份和自己相差甚远的李时珍在家里住了好几天。
1586年,李时珍的家乡又一次遭受大灾,这次大灾引发了规模很大的农民反抗,李时珍时时刻刻担心着这部珍贵的稿本和那么多精美的绘图会毁于兵乱。
1590年,王世贞去世。这一年,李时珍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南京的藏书家、刻书家胡承龙答应将 《本草纲目》刻版付印。然而,就在书开始刻板时,李时珍再也支持不住病倒了,此后,这位医中之圣再也没有能够康复。
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6岁。而《本草纲目》刻成是在1596年,他去世3年以后。李时珍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心血问世,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据《中新网》)
endprint
1556年,在明朝楚王的封地湖北,楚王的一个儿子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病呢?说白了就是抽风,找了好多医生都治不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了当时很有名气的李时珍。李时珍给楚王世子开了一帖药,服完了李时珍开的药,世子不抽风了。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就任命李时珍一个七品官,主管王府里面的祭祀。
1559年,皇帝突然要招揽天下名医。楚王就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于是,李时珍也像他的父亲一样进入了太医院。
李时珍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不畏权贵,所以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但真正使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所修订的《本草纲目》。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李时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呢?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著作里边有大量的错误,有的是将几种药物混为一种,不予区分,比如人参、党参;有的是将一种误分为几种,比如不同产地的枸杞子外观可能相差比较大,被误为几种不同的药;有的是对药物的疗效描述不准确;有的是图文背离,图上画的是这个药,写的内容却对不上。
于是,李时珍在35岁那一年断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而是集中精力实现重修“本草”这个伟大的理想。为此,李时珍到各地进行考察,进深山入老林,请教游医和农民,不仅对每一种草药进行了认真的核实,而且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民间偏方。他用了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了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李时珍从年轻时发愿重修,到年过花甲终于编纂完成《本草纲目》,已经耗尽家中所有财力,再没有钱来出版这部皇皇巨著了。而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这部《本草纲目》早日出版,造福于世。然而令李时珍没有想到的是,出版这部书,比编纂这部书更难。
就在《本草纲目》定稿的第二年,万历皇帝突然不愿意儒生议政,下令关闭全国的书院,不少儒生掉了脑袋。出版界因此战战兢兢,不大敢出书了。
1579年,李时珍不顾年事已高,前往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寻找出版的机会。在江苏泰昌,李时珍拜见了曾经担任过湖广按察使、当时正罢官在家的王世贞,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一篇序。王世贞不仅答应写序,而且还挽留身份和自己相差甚远的李时珍在家里住了好几天。
1586年,李时珍的家乡又一次遭受大灾,这次大灾引发了规模很大的农民反抗,李时珍时时刻刻担心着这部珍贵的稿本和那么多精美的绘图会毁于兵乱。
1590年,王世贞去世。这一年,李时珍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南京的藏书家、刻书家胡承龙答应将 《本草纲目》刻版付印。然而,就在书开始刻板时,李时珍再也支持不住病倒了,此后,这位医中之圣再也没有能够康复。
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6岁。而《本草纲目》刻成是在1596年,他去世3年以后。李时珍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心血问世,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据《中新网》)
endprint
1556年,在明朝楚王的封地湖北,楚王的一个儿子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病呢?说白了就是抽风,找了好多医生都治不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了当时很有名气的李时珍。李时珍给楚王世子开了一帖药,服完了李时珍开的药,世子不抽风了。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就任命李时珍一个七品官,主管王府里面的祭祀。
1559年,皇帝突然要招揽天下名医。楚王就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于是,李时珍也像他的父亲一样进入了太医院。
李时珍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不畏权贵,所以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但真正使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所修订的《本草纲目》。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李时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呢?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著作里边有大量的错误,有的是将几种药物混为一种,不予区分,比如人参、党参;有的是将一种误分为几种,比如不同产地的枸杞子外观可能相差比较大,被误为几种不同的药;有的是对药物的疗效描述不准确;有的是图文背离,图上画的是这个药,写的内容却对不上。
于是,李时珍在35岁那一年断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而是集中精力实现重修“本草”这个伟大的理想。为此,李时珍到各地进行考察,进深山入老林,请教游医和农民,不仅对每一种草药进行了认真的核实,而且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民间偏方。他用了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了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李时珍从年轻时发愿重修,到年过花甲终于编纂完成《本草纲目》,已经耗尽家中所有财力,再没有钱来出版这部皇皇巨著了。而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这部《本草纲目》早日出版,造福于世。然而令李时珍没有想到的是,出版这部书,比编纂这部书更难。
就在《本草纲目》定稿的第二年,万历皇帝突然不愿意儒生议政,下令关闭全国的书院,不少儒生掉了脑袋。出版界因此战战兢兢,不大敢出书了。
1579年,李时珍不顾年事已高,前往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寻找出版的机会。在江苏泰昌,李时珍拜见了曾经担任过湖广按察使、当时正罢官在家的王世贞,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一篇序。王世贞不仅答应写序,而且还挽留身份和自己相差甚远的李时珍在家里住了好几天。
1586年,李时珍的家乡又一次遭受大灾,这次大灾引发了规模很大的农民反抗,李时珍时时刻刻担心着这部珍贵的稿本和那么多精美的绘图会毁于兵乱。
1590年,王世贞去世。这一年,李时珍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南京的藏书家、刻书家胡承龙答应将 《本草纲目》刻版付印。然而,就在书开始刻板时,李时珍再也支持不住病倒了,此后,这位医中之圣再也没有能够康复。
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6岁。而《本草纲目》刻成是在1596年,他去世3年以后。李时珍没有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心血问世,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据《中新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