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2014-09-01徐立纲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8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

徐立纲

摘 要 “世界读书日”是读书人的节日,也是所有图书馆的节日。中国图书馆界开展庆祝“世界读书日”的系列宣传活动,已有长达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的看来,可以归纳出六个鲜明的特点。年复一年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在多个方面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着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世界读书日 宣传活动 全民阅读 图书馆事业

分类号 G259.22

The Influence of the Publicity Campaigns for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on the Librarianship in China

Xu Ligang

Abstract World Reading Day is a festival for both readers and libraries. It has been 10 years since Chinas library circle firstly launched a series of publicity campaigns for the celebration of World Reading Day in 2004. These activities have generally six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exerted a posit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ianship in China in many aspects.

Keywords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Publicity Campaign. Nationwide reading. Cause of library.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从199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每年的这段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闻、出版、教育和图书馆等机构都在做一些鼓励人们读书的事情,把阅读推广活动变成一场欢乐的节庆。我国图书馆自2004年起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迄今已进行了整整十年。十年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庆祝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与宗旨

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读书日”,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译为“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创立“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时俄罗斯代表团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观念,于是在同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上通过此项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我国多数人更习惯称之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书籍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能尊重和感谢那些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大师们,能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

2 我国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的概况与特点

1995年“世界读书日”确立之后逐渐成为国外文化界、新闻出版界的重大节日,但我国直到2002年才有《中国图书商报》最先对这个纪念日表达关切。国内图书馆界则是在2003年开始关注这个节日,当时是与《中国图书商报》联合发出倡议书,呼吁全国的媒体一起宣传“世界读书日”。十年过去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系列宣传活动在神州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世界读书日”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知晓,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的节日,图书馆的节日。在我国图书馆界,“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蔚然成风。我们欣喜地看到,每到4月23日前后,许多图书馆纷纷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遍及各地的庆祝活动交相呼应,形成全国性的整体声势,蔚为壮观。

笔者对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图书馆开展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进行了广泛调查,总的来说,这些活动大致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活动多有“书香”主题。“世界读书日”不像其他一些“世界(国际)日”那样每年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每年举办活动时大多会确定一个切合“阅读”的主题或口号,让所有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主题来开展。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2011年活动的主题是“引领阅读风气,打造书香校园”,到了2012年的活动则以“青春——与书香为伴,成长——与阅读同行”为主题。有些图书馆的活动主题还能体现本馆的特色,如重庆少儿图书馆2010年活动的主题是“阅读启迪童心,书香陪伴童年”。还有的主题与城市风格相联系,如深圳图书馆2012年活动的主题是“让阅读成为时尚”。

(2)活动安排合理、持久。虽然“世界读书日”就只一天,但图书馆的活动既有在4月23日当天举办,也有安排在此日前后一段时间内进行。有不少图书馆把“世界读书日”作为举办“读书节(月)”等活动的启动之日,将庆祝宣传活动融入“读书节(月)”的活动之中,如云南省图书馆(2008)、黑龙江省图书馆(2012)、鞍山市图书馆(2008)和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2012)等都是如此部署的。另外,有的图书馆,如南京图书馆、贵州大学图书馆等,自开始该项活动后,就年复一年地持续举办,成为年度常规业务工作。

(3)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历览每年各馆的庆祝宣传活动,既有展览、讲座、培训、影视播放、书目推荐、学术研讨等常见形式,也有征文、评奖、座谈会、知识竞赛、图书捐赠、图书漂流等互动性、参与性极强的项目,还有诗文诵读、乐器演奏、情景剧、广场歌舞等精彩纷呈的表演助兴类节目。这些活动形式较好地达到了宣传图书馆、推广阅读并吸引大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目的。endprint

(4)活动范围愈加广泛。图书馆最初在庆祝“世界读书日”时,大多局限在本馆开展活动,后来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活动的公益性质也愈发显现。不少图书馆都开展了送书下基层的活动,如贵州大学图书馆(2005)与邓小平图书馆(2007)的“送书下乡”、云南省图书馆(2009)“送书进校园”、宁夏图书馆(2012)“赠书进社区”等。还有的图书馆把活动开展到一些特殊的场所,如云南省图书馆(2009、2011)先后在该省女子第一监狱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武汉图书馆(2010)将阅读讲座光盘送到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组织被监管未成年人观看,还与武汉女子劳教所共同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另外,有些图书馆的活动不仅范围广,而且流动性强、效果好,如湖南省图书馆(2010)的自行车环城读书宣传行、厦门市图书馆(2011)开展的“乘着动车去飘流”的活动等等。

(5)社会参与面越来越广。综观历年各地图书馆举办的活动,社会参与面越来越广,一方面一些活动不是单由图书馆来主办,有的是与政府部门或社会民间组织一起主办,如国家图书馆2007年的“倾听春天”经典诵读会是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举办。另一方面,参加活动的对象基本涵盖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群体。而且,不少图书馆的宣传活动都会邀请若干知名学者、专家或作家等到场,以吸引广大民众前来参与。

(6)活动影响力逐渐增大。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一些准备组织庆祝活动的图书馆大多会充分利用本馆的网站、LED屏、触摸屏、报纸、专栏等多种宣传平台,早早地在馆内外营造出迎接节日的浓厚气氛。有的大馆如南京图书馆(2008)在活动前还专门邀请新闻通讯社、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召开“通气会”,介绍活动的安排情况等,经过媒体的集中报道后,给活动增加了影响力,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并参与读书活动。

3 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1 促使“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深入人心

十年前,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远未被我国公众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经过图书馆界与社会各界人士十年如一日的大力宣传,鼎力推广,公众中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读者开始爱上它,“世界读书日”的宗旨已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并记住这个读书人的节日,各图书馆通过标语、海报、专栏、展板、网页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以及倡导全民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等。有的图书馆还专门印制专刊、小册子、书签、函件等材料分发给读者,如福州大学图书馆2012年的庆祝活动就曾印发了精美的纪念函,让参与活动的读者得到一份别具特色的纪念品。

3.2 推动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不仅给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阅读享受”,也使图书馆自身得到长足的发展。

首先,年复一年的宣传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团体对图书馆事业的大力支持。每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许多书店、出版社、数据公司等都会向各级各类图书馆捐赠价格不菲的图书、设备及阅读卡等,这不仅充实了各相关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壮大了图书馆的整体实力。

其次,不少图书馆的活动中都会有一些旨在改进业务工作和服务质量的项目,如召开读者座谈会,征求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举行现场咨询,回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等方面的疑惑;发放调查表,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征集读者对馆藏建设的要求;直接让读者荐购图书,使入馆的文献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水平。

再次,多数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不是为了造势,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就必定涉及到图书馆业务的方方面面,给馆内的员工提供了参与、学习和提高业务的良好机会。因此,图书馆开展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并最终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另外,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一些图书馆及其学会还会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围绕图书馆及图书馆学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增进了图书馆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使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愈辩愈明,为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3 促进了图书馆与社会的沟通

图书馆与社会有效沟通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尽力为公众办实事。每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各级各类图书馆在举行宣传活动时,都会采取一些惠民措施,吸引读者利用馆藏文献。如赠送图书、期刊、阅读卡和阅览票;免押金办借书证;办证免收工本费;有证读者免费升级服务;免费文献传递以及优惠购书等等。此外,像温州图书馆(2011)推出的“逾期还书免责”活动,对4月23日当天还书的读者免除逾期费的类似做法,也深得读者好评。

还有一些图书馆组织了献爱心活动,为西部和贫困地区图书馆捐书捐款、为边远地区援建图书馆(室)、赠书给基层图书馆、向儿童福利院赠送图书和玩具、向贫困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赠送图书、帮助视听障碍人士“听”(“看”)电影等等,这些献爱心活动既实现了图书馆与基层民众的沟通,又树立了图书馆人的良好形象。

除了下基层,一些图书馆在活动期间还组织读者参观馆内业务部门。例如国家图书馆在2006年4月23日当天就曾举行开放日活动,首次派专业人员领着读者和各界人士进入国家总书库参观。浙江省图书馆(2011)让读者进馆体验古籍装订工艺,这样的互动活动对主办者和参观者无疑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更有一些图书馆通过组织评选表彰活动,来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如不少图书馆都开展了年度优秀读者(也有称“读者之星”等)评选活动,既深化了读者服务工作,又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另外如南京图书馆(2008)的“2007江苏藏书家”评选活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也是一种沟通社会的极好创举。

3.4 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endprint

以活动作为切入点,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这是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之一。十年来,图书馆界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连续举办各种形式的“世界读书日”公益活动,不断为全民阅读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图书馆界组织的一些活动,甚至通过中国图书馆学会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纳入当年中宣部的全民阅读活动计划当中,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图书馆及其学会的社会影响力。此外,中国图书馆学会还利用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传播媒体来开展活动,2007年起该学会就在其网站上开辟了专栏,提前两周预告各方面的活动,让图书馆界和社会读者提前了解当年活动的信息。

十年来,图书馆“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已经遍及祖国各地,并引来相关媒体的采访报道。每年4月23日前后,从中央级到省级、市县级新闻媒体,无论电台和电视台,无论报纸与互联网,都以其为主要宣传阵地,有的制作专题节目,有的出版专刊,有的发表文章,报道当地图书馆宣传活动情况,介绍有关图书馆及其倡导全民阅读活动等方面的动态。例如2010年4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就为图书馆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向受众传递了大量有关图书馆的信息,使受众通过新闻媒体认知了图书馆,并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中。图书馆借助新闻媒体,提升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图书馆的价值,认识到图书馆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图书馆工作。

3.5 增强了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众所周知,图书馆对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相当多的人还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没有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加之图书馆普及率低,宣传不得力,致使社会公众不了解图书馆,也使图书馆收藏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庆祝活动,使得各级各类图书馆多了一次向社会公众普及图书馆知识的良好时机。每年4月23日前后,在许多图书馆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中,除了直接切合“图书与阅读”这个主题外,基本就是以吸引公众走进图书馆为目的。其活动主要有馆藏影视作品播映、评选奖励年度优秀读者、现场免费办证、知识讲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展览等等。如国家图书馆在2006年4月23日举办的《中外名人与图书馆》专题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仅第一天就吸引近千名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还有的图书馆征集一些普通读者个人创作的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在馆内免费展出,或是为个别读者收藏的艺术品、文献资料等举办专题展览。凡此种种,都是提高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度,吸引大众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益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很好地显示了图书馆的开放性和公益性,使公众切实感受到图书馆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所做的种种努力,真正增强了全社会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效果。

多年持续开展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使读者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日益提高,读者到馆率、资源利用率、尤其是读者满意率都有了显著上升,读者对图书馆的职能、性质、资源状况等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3.6 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不仅各类型图书馆在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不少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也在紧密配合宣传活动,不断拿出版面,刊载许多反映各地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的报道和综述等,对图书馆界同仁交流经验、借鉴方法、创新实践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南京图书馆主办的《新世纪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就在每年4月或5月所出的一期杂志中,连续开设“世界读书日”专栏,每期专栏都刊登五、六篇与阅读有关的文章,真正做到为“世界读书日”宣传造势,为全民阅读活动助力,获得业界乃至社会的良好评价。

自2006年起,“世界读书日”的庆祝活动也开始融合图书馆相关学术理论研究的内容,当年4月23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旨在使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进行。到了2007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该委员会与有关学会先后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民阅读论坛”和“世界读书日在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问题”等学术研讨会,以后每年也多有规模不等的理论研讨活动,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庆祝宣传活动的学术气氛,并引发人们对全民阅读等问题的深层探索。

此外,图书馆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阅读文化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年复一年,规模不断壮大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引起了图书馆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切与思考,有关读书日(节)活动、阅读指导以及阅读文化研究等内容逐渐成为业界同行重点关注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据笔者粗略统计,近年来仅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阅读研究的综述类文章就有二十多篇,由此可见,“阅读课题”的研究是多么兴盛、繁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
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研究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从全民阅读看图书馆的义务与责任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全民阅读”视野下少数民族村寨农家书屋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