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现场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2014-09-01牛旷野刘以建
牛旷野+刘以建
摘要工业现场管制职务日益繁杂,根据编程疏导系统的各类干扰来源进行细致解析,争取联合电源标准优化、电缆敷设细则等实现电路优化设计,稳定定时器采样工作绩效和运转现况。因此,文章主要联合监控设施与软件编程系统实现综合架构的设计、改良,经过特定实验结果证明,在干扰性抵抗方面,此类方案能够满足一定的优化协调标准。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稳定绩效;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042-01
可编程控制器自身广泛汲取高自动化调试标准,主张内部机理的灵活配置,维持生产过程中装置智能化应用实效地位。这部分规划工作以及周围环境因素极为复杂,内部混乱状况十分严峻。所以,工作人员有必要针对系统构建来源和改建策略进行全面协调,对于提升PLC系统的可靠性工作质量将产生重大辅助功效。
1可编程控制系统产生隐患问题的主要原因论述
1.1 电源干扰问题
作为PLC管制系统的主要干扰来源,电源控制长期隐藏共模和差模技术缺陷,情况危急时会造成系统内部相关部件一定程度的损害结果,制约流程控制的进度标准。根据最近实践经验分析,在工业制备环境中的变频器应用频率日益上涨;而在细致工序下的变频设备脉动电网的全程阻抗因素,会逐渐过渡成为既定形态的电压降,增加了电源谐波干扰危机。
1.2 空间区域的辐射干扰隐患
这部分干扰问题主要是在电力网络和设备的暂态过程等环节中集中呈现的,辐射干扰在PLC整体系统的影响作用主要借助两类贯穿途径实现,包括电路与通信线路感应,两者分别沿着内部机理与网络层级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另外,I/O信号在执行输入和输出程序中,会衍生逻辑数据的混乱和错误动作等,严重时会产生系统停滞状况,造成不必要的规模部件损伤结果。这部分信号引入波动状况对于I/O模块损坏作用十分突出,所以产生系统故障的频率也较为集中。
1.3 接地系统混乱的干扰状况
PLC控制机理架构之中,主要联合系统、屏蔽、交流以及接地保护等进行整体架构连通。其中干扰源点主要是不同节点位置的接地线形态,容易积压不均匀的电位反应,并且交互格式之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电位差作用,对于整体系统的逻辑结构搭接和数据优化存储产生不必要的制约现象,影响相关程序的正常运转能力,造成信号测控的失真结果。
2可编程疏导系统的抗干扰策略分析
2.1 硬件调整层面
1)电源结构优化流程。这部分干扰作用比较突出,同时对于PLC工作可靠地位要求十分严格,在改善功能绩效过程中,可以沿着系统交流电输入端进行具备屏蔽功能的隔离变压装置施加,并疏通滤波操作环节能效。
2)电缆材质选取和敷设标准分析。不同模式的信号来源需要借助响应的电缆传输方式进行搭接、传输。例如:在数字量信号处理环节中使用传统电缆,可是路径延伸范围过大,需要配合屏蔽电缆进行工作质量维护。在模拟信号控制流程中实现屏蔽电缆装设,由于这部分材质延展活动需要全面加深可靠性地位,所以必须联合专业模式的电缆进行全程跟踪校验。
为了将动力电缆的敷设电磁影响作用全面剔除,特别是变频装置下部的馈电电缆的辐射电磁干扰问题,实际布线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信号电缆必须结合传输信号样式进行分层敷设,尤其在整个系统电源和其余动力设备的配线工作处理上要实现全面分开,并且确保PLV系统与外部环境干扰源点的合理距离。
3)I/O信号调试措施。当PLC在信号源输入模式上采取光电开关设施,并借助双向晶闸管实现输出媒介转接,其疏通调试措施就是在初始和结尾端部进行旁路电阻并联搭接,将系统输入电流和外部荷载效用全面清除;另外,结合PLC初始输入位置点进行滤波规划活动,结合某种必要的延迟效用实现脉冲形态下的综合干扰抵抗目标,并联合负载结构两端位置进行电流抑制装置并联处理,将电流外漏的干扰隐患效应全面覆盖。过程中如若强电作用令输入媒介表层出现感应电压和电流作用时,内部光电耦合设备在处理隔离任务上积极能效有所下降,这时可以考虑运用小型继电设备实现替代处理。在系统输出端部进行接触装置驱动工作时,技术人员首要任务就是在产生负载效应的线圈之上进行RC并联结构布置,并将不稳电路反应吸收;执行直流接触器的驱动职务过程中,可以在负载线圈之上附加二极管并实现并联,将混乱作用吸收,全面抑制当中干扰因素的扩散效应。
4)接地系统的完善设计。接地方式主要围绕直接、浮地和电容进行详细设计。在PLC系统中心进行环境元素疏导最好运用直接接地调节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实现集中化布置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能够将不同柜体接地点进行单独交接。如若实体装置之间距离过大,则有必要考虑实施串联一点接地面模式,主要选取某种大截面样式的绝缘电缆进行装置柜体中心接地点的连通,之后将母线直接与接地极衔接。在屏蔽层接地细务处理中,如若信号源执行接地计划,屏蔽层就应该在其侧部位置进行同步连接;信号源不接地,屏蔽层位置便与PLC侧部位置接地。当中需要全面注意的是,信号源中心部分可能存在接头质量问题,屏蔽层的中心任务就是将其进行可靠维护,并全面抑制多点接地的危急状况。
2.2 软件编程方面
设计人员在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利用系统内部的定时模具与辅助继电器实现抗干扰作用补充,具体细化措施包括:结合定时器进行采样控制,并将流程下部的周期性错乱问题克制;结合信息冗余规范技术,对较为重要的输出节点实施备份管理。
1)定时器控制采样流程。在这类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结合内部定时器实现固定PLC区域内部正常信号采样鉴定,为过程中可能引申的干扰效应进行科学清除。按照疏导标准研究,要将输入部位错误信号实施规模清除,在软件设计处理上可以选择将定时器内部延迟时间设定为0.3秒,并规划只有在此时间跨度区域内部的信号才存在利用价值,杜绝错误信号的混乱效果。
2)计数器过滤调节。在整体可编程控制系统内部,因为外界干扰作用比较强烈,某类输入单元在实现接通过程中,会引起触点位置的断续抖动状况,这是导致错误控制结果的主要问题来源。按照内部机理疏通要求分析,作为某种特殊模式的辅助继电器装置,产生单位0.1秒脉冲过后,输出继电装置会稳固接通,避免干扰隐患对整体工作质量的限制危机。
3结束语
结合工业现场有效编程疏导系统实现综合格式的抗干扰方案规划,尤其在硬件电路架构之中外部元件增加数量有限,系统改造成本规模不高,能够科学稳固电源优化设计要求,这种控制模式在谐波干扰效用较为强烈的环境之中应用效果明显。而目前工业生产与结构疏通环节中,涉及复杂化的干扰源因素已经十分密集,所以在制定可编程控制系统建构方案环节中,需要联合实际情况进行硬软件综合调用目标设置,将最佳调试效果长期保留。
参考文献
[1]熊小艳.简述PLC应用中的抗干扰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8(26).
[2]李树勇.PLC控制系统现场应用的抗干扰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8,27(25).
[3]邵林.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研究[J].科技信息,2009,19(17).
[4]周春香.PLC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抗干扰分析[J].测控技术,2009,13(11).
[5]李运娥.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应用中的抗干扰问题[J].自动化应用,2011,24(1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