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四区注水井细分调整效果分析

2014-09-01刘春蓉

新媒体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优化设计

刘春蓉

摘要细分注水作为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的重要手段,对控制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和改善井组和区块开采效果,具有积极调整作用,随着开采方式及井网、层系的不断变化调整,原有的层段必须不断的精细化,文章重点从选井,层段的划分与组合、配水方案及注水工艺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保证采油井受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细分层注水;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62-02

1南四区分层注水现状

2013年12月南四区综合含水达93.89%,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为合理控制注水量和采液量,注水井经过不断地结构调整,分注率达91.4%。虽然分注率较高,但四段及以下的井所占比例较大,为73.36%。

表1分井网注水井分层情况统计表

井网 水井

总数

(口) 层段数

笼统井

(口) 一级

两段(口) 二级

三段(口) 三级

四段(口) 三级四段及下所占比例(%) 四级五段(口) 五级六段(口) 二级三段以上所占比例(%)

井网一 33 3 2 11 48.48 14 3 51.52

井网二 48 2 2 7 17 58.33 19 1 41.67

井网三 112 7 2 40 49 87.50 12 2 12.50

井网四 45 0 1 19 17 82.22 7 1 17.78

合计 238 12 7 66 94 75.21 52 7 24.79

部分井网已不适应目前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主要体现在:

井网一:油层相对较厚,井段相对较长,三级四段和四级五段井分别占33.3%和42.4%,具备进一步细分调整的优势,加大细分调整力度,增加6级7段井数,尤其是一次加密采油井补孔萨Ⅱ7-12油层后与井网一连通较本层系的对应关系要好,将与其连通的井网一注水井的萨Ⅱ7-12油层单独细分出来,便于今后针对连通一次加密补孔采油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井网二:萨Ⅱ7-12油层实施补孔后取得显著效果,但由于萨Ⅱ7-12油层在局部井点河道砂体发育,平面上、纵向上非均质性强,部分井补孔后单层突进严重,造成井区含水上升速度快,形成低效无效循环。为此应开展萨Ⅱ7-12油层调剖及细分相结合来控制含水上升。

井网三:虽然分注率达到93.75%,但三级四段及以下的井居多,占到总井数的87.5%。而且注采系统调整后油井措施挖潜力度较大,因此继续采取了注水井方案调整与措施增注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薄差油层吸水状况。,将是开发的重点工作。

此外长期层段性质未变的注水井,由于加强层在高压下长期注水容易形成高渗流通道,限制层在低注条件下长期得不到动用,接替层不能充分发挥产量衔接作用,因此连通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较大,这部分井须通过细分或层段调整,改变层段性质,合理改善吸水剖面。

2细分层注水方法的优化

细分注水选井优化方案如下。

1)从井的自身结构和地质特征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注水井井况完好,与油井小层对应率较高,且允注压差在1.5 Mpa以上;隔层有良好的稳定性,厚度在0.5 m以上;萨Ⅱ7-12油层能单卡的井;多年未动管柱,或层段性质长期没有改变的注水井;有陪停层的井;老注水井排或井组注采比大,沉没度高,含水高的井。

2)从吸水状况上侧重于以下两点:吸水厚度比例较小,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注水井;吸水强度不均匀,有明显单层突进的井。

层段划分与组合方法的优化:

动用程度相近,水淹状况相同,含水级别相近的小层尽量划在一层段内;厚度较大,水淹严重的层细分单卡;长期不吸水和吸水强度低的层合并为一个层;针对油井措施层位进行细分。

配水方案的优化:

吸水强度高于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下调注水量或停注;吸水强度低于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上调注水量;限制层下调水量的幅度要大于加强层上提水量的幅度;吸水强度接近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保持注水量相对稳定;非堵水层位,但长期停注的层可适当放开低强度注水。

注水工艺优化方案:

对长期不吸水或吸水强度﹤2 m3/d.m的层段,在压力余地小的情况下,可通过细分层压裂改善薄差油层注入状况;对长期未动管柱的井采取更换管柱与细分调整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注水井深、浅调剖,加大细分调整力度。

3实施细分注水

从分井网潜力上看,主要集中在井网一、井网二、井网三。井网四开采表外储层,油水井连通差,剩余油不集中,下一步细分调整的潜力较小。

根据吸水剖面资料,针对层间吸水差异大,实施细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井有7口,主要针对其中13个层段,砂岩厚度60.9 m,有效厚度28.2 m,分别占全井的20.8%和19.3%,但相对吸水量仅有9.81%,细分调整后平均层段数由4.4提高到6.4个。

针对薄差油层吸水能力差,采取了注水井方案调整与措施增注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薄差油层吸水状况。共细分注水井15口,主要为低液面、低含水井区,主要针对23个小层,砂岩与有效厚度分别占全井的24.5%和19.6%,但相对吸水量为0,细分调整后平均层段数由3.3提高到4.5个。

针对井网一油层相对较厚,井段相对较长,具备进一步细分调整的优势,加大细分调整力度,增加6级7段井数,尤其重点分析南四-五区井网一萨II7-12油层与井网二补孔采油井的对应关系,将与其连通的井网一注水井的萨Ⅱ7-12油层单独细分出来,便于今后针对连通井网二补孔采油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有陪停层的井,停注层细分后打开2口井,日配注增加60 m3,日实注增加127 m3。井区连通的6口未措施采油井,受效前后对比,日增液10.1 t,日增油2.8 t,综合含水下降1.22个百分点,平均单井沉没度上升43 m。

此外,5年以上未动管柱井共有33口,对其中有10口井进行层段调整,以减缓层段内层间矛盾,并在作业过程中更换部分井全井管柱。

4细分调整效果分析

实施注水井细分调整38口井,注水层段数增加68层段,调整前后对比,日配注增加310 m3,日实注增加624 m3。统计作业调整井区连通的88口未措施采油井,受效前后对比,日增液68 t,日增油35.6 t,综合含水由94.39%下降到93.88%。

实施方案调整后,油层动用比例得到显著提高。对比15口相同注水井方案调整前后的吸水剖面资料,目前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比调整前分别提高了6.3和8.8个百分点,其中有效厚度≥0.5 m油层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与去年对比分别增加了9.2和11.2个百分点,有效厚度0.2-0.4 m油层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与去年对比分别增加了3.8和3.4个百分点,表外储层吸水厚度比例与去年对比增加了1.0百分点。

5几点认识

1)精细细分注水是目前油田特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井组及区块开发效果的有效调整方法。

2)细分潜力集中在井网一、井网二和井网三。

3)特高含水期,细分注水应以控水为主要目的,方案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即:如何选井,层段的划分与组合、配水方案及注水工艺配备。

参考文献

[1]赵明祥.程村主井深厚冲积层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

endprint

摘要细分注水作为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的重要手段,对控制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和改善井组和区块开采效果,具有积极调整作用,随着开采方式及井网、层系的不断变化调整,原有的层段必须不断的精细化,文章重点从选井,层段的划分与组合、配水方案及注水工艺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保证采油井受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细分层注水;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62-02

1南四区分层注水现状

2013年12月南四区综合含水达93.89%,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为合理控制注水量和采液量,注水井经过不断地结构调整,分注率达91.4%。虽然分注率较高,但四段及以下的井所占比例较大,为73.36%。

表1分井网注水井分层情况统计表

井网 水井

总数

(口) 层段数

笼统井

(口) 一级

两段(口) 二级

三段(口) 三级

四段(口) 三级四段及下所占比例(%) 四级五段(口) 五级六段(口) 二级三段以上所占比例(%)

井网一 33 3 2 11 48.48 14 3 51.52

井网二 48 2 2 7 17 58.33 19 1 41.67

井网三 112 7 2 40 49 87.50 12 2 12.50

井网四 45 0 1 19 17 82.22 7 1 17.78

合计 238 12 7 66 94 75.21 52 7 24.79

部分井网已不适应目前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主要体现在:

井网一:油层相对较厚,井段相对较长,三级四段和四级五段井分别占33.3%和42.4%,具备进一步细分调整的优势,加大细分调整力度,增加6级7段井数,尤其是一次加密采油井补孔萨Ⅱ7-12油层后与井网一连通较本层系的对应关系要好,将与其连通的井网一注水井的萨Ⅱ7-12油层单独细分出来,便于今后针对连通一次加密补孔采油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井网二:萨Ⅱ7-12油层实施补孔后取得显著效果,但由于萨Ⅱ7-12油层在局部井点河道砂体发育,平面上、纵向上非均质性强,部分井补孔后单层突进严重,造成井区含水上升速度快,形成低效无效循环。为此应开展萨Ⅱ7-12油层调剖及细分相结合来控制含水上升。

井网三:虽然分注率达到93.75%,但三级四段及以下的井居多,占到总井数的87.5%。而且注采系统调整后油井措施挖潜力度较大,因此继续采取了注水井方案调整与措施增注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薄差油层吸水状况。,将是开发的重点工作。

此外长期层段性质未变的注水井,由于加强层在高压下长期注水容易形成高渗流通道,限制层在低注条件下长期得不到动用,接替层不能充分发挥产量衔接作用,因此连通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较大,这部分井须通过细分或层段调整,改变层段性质,合理改善吸水剖面。

2细分层注水方法的优化

细分注水选井优化方案如下。

1)从井的自身结构和地质特征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注水井井况完好,与油井小层对应率较高,且允注压差在1.5 Mpa以上;隔层有良好的稳定性,厚度在0.5 m以上;萨Ⅱ7-12油层能单卡的井;多年未动管柱,或层段性质长期没有改变的注水井;有陪停层的井;老注水井排或井组注采比大,沉没度高,含水高的井。

2)从吸水状况上侧重于以下两点:吸水厚度比例较小,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注水井;吸水强度不均匀,有明显单层突进的井。

层段划分与组合方法的优化:

动用程度相近,水淹状况相同,含水级别相近的小层尽量划在一层段内;厚度较大,水淹严重的层细分单卡;长期不吸水和吸水强度低的层合并为一个层;针对油井措施层位进行细分。

配水方案的优化:

吸水强度高于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下调注水量或停注;吸水强度低于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上调注水量;限制层下调水量的幅度要大于加强层上提水量的幅度;吸水强度接近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保持注水量相对稳定;非堵水层位,但长期停注的层可适当放开低强度注水。

注水工艺优化方案:

对长期不吸水或吸水强度﹤2 m3/d.m的层段,在压力余地小的情况下,可通过细分层压裂改善薄差油层注入状况;对长期未动管柱的井采取更换管柱与细分调整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注水井深、浅调剖,加大细分调整力度。

3实施细分注水

从分井网潜力上看,主要集中在井网一、井网二、井网三。井网四开采表外储层,油水井连通差,剩余油不集中,下一步细分调整的潜力较小。

根据吸水剖面资料,针对层间吸水差异大,实施细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井有7口,主要针对其中13个层段,砂岩厚度60.9 m,有效厚度28.2 m,分别占全井的20.8%和19.3%,但相对吸水量仅有9.81%,细分调整后平均层段数由4.4提高到6.4个。

针对薄差油层吸水能力差,采取了注水井方案调整与措施增注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薄差油层吸水状况。共细分注水井15口,主要为低液面、低含水井区,主要针对23个小层,砂岩与有效厚度分别占全井的24.5%和19.6%,但相对吸水量为0,细分调整后平均层段数由3.3提高到4.5个。

针对井网一油层相对较厚,井段相对较长,具备进一步细分调整的优势,加大细分调整力度,增加6级7段井数,尤其重点分析南四-五区井网一萨II7-12油层与井网二补孔采油井的对应关系,将与其连通的井网一注水井的萨Ⅱ7-12油层单独细分出来,便于今后针对连通井网二补孔采油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有陪停层的井,停注层细分后打开2口井,日配注增加60 m3,日实注增加127 m3。井区连通的6口未措施采油井,受效前后对比,日增液10.1 t,日增油2.8 t,综合含水下降1.22个百分点,平均单井沉没度上升43 m。

此外,5年以上未动管柱井共有33口,对其中有10口井进行层段调整,以减缓层段内层间矛盾,并在作业过程中更换部分井全井管柱。

4细分调整效果分析

实施注水井细分调整38口井,注水层段数增加68层段,调整前后对比,日配注增加310 m3,日实注增加624 m3。统计作业调整井区连通的88口未措施采油井,受效前后对比,日增液68 t,日增油35.6 t,综合含水由94.39%下降到93.88%。

实施方案调整后,油层动用比例得到显著提高。对比15口相同注水井方案调整前后的吸水剖面资料,目前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比调整前分别提高了6.3和8.8个百分点,其中有效厚度≥0.5 m油层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与去年对比分别增加了9.2和11.2个百分点,有效厚度0.2-0.4 m油层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与去年对比分别增加了3.8和3.4个百分点,表外储层吸水厚度比例与去年对比增加了1.0百分点。

5几点认识

1)精细细分注水是目前油田特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井组及区块开发效果的有效调整方法。

2)细分潜力集中在井网一、井网二和井网三。

3)特高含水期,细分注水应以控水为主要目的,方案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即:如何选井,层段的划分与组合、配水方案及注水工艺配备。

参考文献

[1]赵明祥.程村主井深厚冲积层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

endprint

摘要细分注水作为油田特高含水期精细挖潜的重要手段,对控制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和改善井组和区块开采效果,具有积极调整作用,随着开采方式及井网、层系的不断变化调整,原有的层段必须不断的精细化,文章重点从选井,层段的划分与组合、配水方案及注水工艺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保证采油井受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细分层注水;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62-02

1南四区分层注水现状

2013年12月南四区综合含水达93.89%,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为合理控制注水量和采液量,注水井经过不断地结构调整,分注率达91.4%。虽然分注率较高,但四段及以下的井所占比例较大,为73.36%。

表1分井网注水井分层情况统计表

井网 水井

总数

(口) 层段数

笼统井

(口) 一级

两段(口) 二级

三段(口) 三级

四段(口) 三级四段及下所占比例(%) 四级五段(口) 五级六段(口) 二级三段以上所占比例(%)

井网一 33 3 2 11 48.48 14 3 51.52

井网二 48 2 2 7 17 58.33 19 1 41.67

井网三 112 7 2 40 49 87.50 12 2 12.50

井网四 45 0 1 19 17 82.22 7 1 17.78

合计 238 12 7 66 94 75.21 52 7 24.79

部分井网已不适应目前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主要体现在:

井网一:油层相对较厚,井段相对较长,三级四段和四级五段井分别占33.3%和42.4%,具备进一步细分调整的优势,加大细分调整力度,增加6级7段井数,尤其是一次加密采油井补孔萨Ⅱ7-12油层后与井网一连通较本层系的对应关系要好,将与其连通的井网一注水井的萨Ⅱ7-12油层单独细分出来,便于今后针对连通一次加密补孔采油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井网二:萨Ⅱ7-12油层实施补孔后取得显著效果,但由于萨Ⅱ7-12油层在局部井点河道砂体发育,平面上、纵向上非均质性强,部分井补孔后单层突进严重,造成井区含水上升速度快,形成低效无效循环。为此应开展萨Ⅱ7-12油层调剖及细分相结合来控制含水上升。

井网三:虽然分注率达到93.75%,但三级四段及以下的井居多,占到总井数的87.5%。而且注采系统调整后油井措施挖潜力度较大,因此继续采取了注水井方案调整与措施增注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薄差油层吸水状况。,将是开发的重点工作。

此外长期层段性质未变的注水井,由于加强层在高压下长期注水容易形成高渗流通道,限制层在低注条件下长期得不到动用,接替层不能充分发挥产量衔接作用,因此连通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较大,这部分井须通过细分或层段调整,改变层段性质,合理改善吸水剖面。

2细分层注水方法的优化

细分注水选井优化方案如下。

1)从井的自身结构和地质特征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注水井井况完好,与油井小层对应率较高,且允注压差在1.5 Mpa以上;隔层有良好的稳定性,厚度在0.5 m以上;萨Ⅱ7-12油层能单卡的井;多年未动管柱,或层段性质长期没有改变的注水井;有陪停层的井;老注水井排或井组注采比大,沉没度高,含水高的井。

2)从吸水状况上侧重于以下两点:吸水厚度比例较小,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注水井;吸水强度不均匀,有明显单层突进的井。

层段划分与组合方法的优化:

动用程度相近,水淹状况相同,含水级别相近的小层尽量划在一层段内;厚度较大,水淹严重的层细分单卡;长期不吸水和吸水强度低的层合并为一个层;针对油井措施层位进行细分。

配水方案的优化:

吸水强度高于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下调注水量或停注;吸水强度低于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上调注水量;限制层下调水量的幅度要大于加强层上提水量的幅度;吸水强度接近全井平均水平的层保持注水量相对稳定;非堵水层位,但长期停注的层可适当放开低强度注水。

注水工艺优化方案:

对长期不吸水或吸水强度﹤2 m3/d.m的层段,在压力余地小的情况下,可通过细分层压裂改善薄差油层注入状况;对长期未动管柱的井采取更换管柱与细分调整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注水井深、浅调剖,加大细分调整力度。

3实施细分注水

从分井网潜力上看,主要集中在井网一、井网二、井网三。井网四开采表外储层,油水井连通差,剩余油不集中,下一步细分调整的潜力较小。

根据吸水剖面资料,针对层间吸水差异大,实施细分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井有7口,主要针对其中13个层段,砂岩厚度60.9 m,有效厚度28.2 m,分别占全井的20.8%和19.3%,但相对吸水量仅有9.81%,细分调整后平均层段数由4.4提高到6.4个。

针对薄差油层吸水能力差,采取了注水井方案调整与措施增注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薄差油层吸水状况。共细分注水井15口,主要为低液面、低含水井区,主要针对23个小层,砂岩与有效厚度分别占全井的24.5%和19.6%,但相对吸水量为0,细分调整后平均层段数由3.3提高到4.5个。

针对井网一油层相对较厚,井段相对较长,具备进一步细分调整的优势,加大细分调整力度,增加6级7段井数,尤其重点分析南四-五区井网一萨II7-12油层与井网二补孔采油井的对应关系,将与其连通的井网一注水井的萨Ⅱ7-12油层单独细分出来,便于今后针对连通井网二补孔采油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有陪停层的井,停注层细分后打开2口井,日配注增加60 m3,日实注增加127 m3。井区连通的6口未措施采油井,受效前后对比,日增液10.1 t,日增油2.8 t,综合含水下降1.22个百分点,平均单井沉没度上升43 m。

此外,5年以上未动管柱井共有33口,对其中有10口井进行层段调整,以减缓层段内层间矛盾,并在作业过程中更换部分井全井管柱。

4细分调整效果分析

实施注水井细分调整38口井,注水层段数增加68层段,调整前后对比,日配注增加310 m3,日实注增加624 m3。统计作业调整井区连通的88口未措施采油井,受效前后对比,日增液68 t,日增油35.6 t,综合含水由94.39%下降到93.88%。

实施方案调整后,油层动用比例得到显著提高。对比15口相同注水井方案调整前后的吸水剖面资料,目前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比调整前分别提高了6.3和8.8个百分点,其中有效厚度≥0.5 m油层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与去年对比分别增加了9.2和11.2个百分点,有效厚度0.2-0.4 m油层砂岩、有效厚度吸水比例与去年对比分别增加了3.8和3.4个百分点,表外储层吸水厚度比例与去年对比增加了1.0百分点。

5几点认识

1)精细细分注水是目前油田特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井组及区块开发效果的有效调整方法。

2)细分潜力集中在井网一、井网二和井网三。

3)特高含水期,细分注水应以控水为主要目的,方案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即:如何选井,层段的划分与组合、配水方案及注水工艺配备。

参考文献

[1]赵明祥.程村主井深厚冲积层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设计
导弹舵面的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
数据挖掘对教学管理的优化设计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优化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