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阅读教学策略

2014-09-01王伟明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语言

王伟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阅读,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的几个策略。

一、长短互转随文法

教材编者在选编作品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且有一定用意的,希望通过初中的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选编的作品中各种体裁的文章都会涉猎,各种篇幅的作品都会呈现。而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合理分配阅读教学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篇幅的长短决定教学时间的长短吗?在实践中,我认为两者的关系不应该成正比。

1.长文章短读

有些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伟大的悲剧》《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芦花荡》等课文字数较多,如果每篇文章都分配3~4课时教学,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也会给学生冗长拖沓的感觉。如何安排教学的时间呢?我认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文章涉及布局谋篇的方法,有的文章写作方法与众不同,有的文章语言有特色如果教师精讲这一篇文章能够达到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文章都能无师自通的效果,可以多讲几课时。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这么做,有的长文章,教师压缩时间,抓其精髓、挖掘内涵,有所侧重地讲解,也能完成课标规定的要求。

例如《台阶》这篇文章教师利用一课时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台阶》是一篇小说,自由朗读前把字词障碍扫清,然后在阅读中理解落实;速读时可梳理故事情节;赏读中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出一个普通的农民形象所赋予的社会意义。使学生在读懂作者的同时,也读出自己,感怀自己的父亲。这样三个维度的目标轻松实现了,整个课堂的流程也比较完整。

2.短文章长读

有的精品美文言简意丰,对于这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教师一定要讲深悟透。如《背影》《春》《风筝》这类文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大教学容量和教学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抒情散文《春》,整体脉络由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组成,作者由物及人地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思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教师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中绘春部分又由五幅画面组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每幅图画里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这些都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教师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做到美文美读,使学生读中赏、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写、写后评,所以授课时间可加大。我曾用5课时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任务,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能够赏析散文的语言,明白散文的特点,懂得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为学生找到了今后阅读散文的有效途径。

华罗庚读书提倡厚薄法,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也是非常恰当的。长文章抓本质,去浮华,得其法,文章就变“短”了;短文章进行深入地探讨,补充参考资料,文章就可以拓展得更深远。

二、烘云托月类文法

类文,指那些写作方法相同、作品主题相似、语言风格相近等同类的文章。基于类文的相通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加深理解。

1.单元文章通读

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其主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题材,选取了五篇文章:《新闻两则》《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叙事性作品,要求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通过阅读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都通读一遍,读后谈感受,再让学生谈印象最深的内容。教师从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觉得难于理解的文章来学习,选取的主动权虽说在学生手里,但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侧重地学习。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是《芦花荡》,文中的“老头子”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他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这篇文章作为这个单元的切入点,在学习中以此文为点,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要抓重点,又要力求全面。在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时,可以和《蜡烛》中的老妇人进行比较;赏析《芦花荡》散文化的结构时,可以和《新闻两则》新闻体结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书信体结构、《亲爱的爸爸妈妈》正文部 分为小标题的结构相比较;《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值得揣摩,教学中可以把它和毛泽东新闻语言的准确精练相比,同雨果的爱憎分明的语言对照,与聂华苓的意味深长的语言比较,体会文章中描写、议论的作用,在精读的过程中,注意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理解力。以一篇文章为主,教学有侧重,相关题材中找相似点、相异点,为学生创造参与讨论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热烈、活泼的互动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不同单元的侧重点不同,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大量的优美文章后,能够感知、领悟语言的魅力,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课内、课外整合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必要进行迁移性训练,备课时教师可以找到与要讲授的课文相近或相反的内容进行比较教学。这样处理的效果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春酒》一文时,我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台湾作家舒兰的《乡色酒》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思乡情怀的,《春酒》是借酒抒情;《乡色酒》虽也谈及酒,但更多是借月抒情。另外,如果说《春洒》让学生体会到的是淡淡的春洒所引发的无限的乡愁;那么《乡色酒》则升华了这份情结,化为了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渴望统一的真挚感情。这样整合的例子不胜枚举,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小说与诗歌整合……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大量的课外文章,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比较,学会阅读。

三、吸收倾吐结合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和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程度。”也就是说读有效地影响了写,而写也强化了学生对读的理解,读和写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教学中可采用先读后写的阅读方法,可在读文、学文后让学生仿写、续写一个片段或是一篇文章,学生在名篇名家的指引下进行练笔,这个过程是对读的延续。也可采用读读写写的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写,读到兴起时,不妨提笔写几句,写作的过程就是对所读文章的一个深化理解的过程。

阅读教学有时也可采用以写带读的方法,有的课文在“研讨与练习”中有练笔的要求,如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要求“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这道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本文后,概述信客生平事迹和品质,这是对全文的一个高度概括,是让学生于特定的情境中,对人物产生亲切感,是在读后的深入思考,是对读的迁移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这个要求,重新浏览文章,找出关键词、重要事,进行梳理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写的这段话虽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却好似为信客拟写了一个“颁奖词”。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总结出“信客三十年如一日地为乡亲们传递信物,他为人宽容忠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转行后为人师表,桃李芬芳”这些能够概括信客一生经历和崇高品质的语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写而读,学生带着写的任务去阅读课文,阅读文章的过程更是在读人。信客的品质,也正是作者在文中所倡导的诚实守信的理念,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须要大力提倡的。这样,写作的过程推动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这种以写带读的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文章酌情运用。

读写结合有不同的形式,写作活动成为阅读活动的延续、深化、迁移。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阅读教学的策略远不止这些,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因文而异,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

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语言
语言是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