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园田居(其一)》与《桃花源记》比较赏析

2014-09-01吴文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园田深巷桃花源记

吴文舟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清新、质朴、自然而成为古诗坛中的一朵奇葩。在山水诗创作的成就还不十分显著时,陶渊明的田园诗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成为田园诗派的先导。

《归园田居(其一)》(以下简称《归》)和散文《桃花源记》(以下简称《记》)是陶渊明辞官归田次年和晚年所写的作品,反映的是他所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也是他政治理想和社会观的集中体现。同出于陶渊明笔下,《归》和《记》不仅思想内容相近,而且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能将两篇进行比较赏析,互相印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陶渊明作品风格的了解,而且对师生学习古诗文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诗》和《记》都创造了一个优美恬静的农村生活意境。

我们从《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平旷的土地上,散布着俨然的屋舍和良田美池,苍翠桑竹;更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派地广物丰、和平宁静的诱人景象!这是诗人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这与诗人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所写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景色,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记》里的人们那种“恬然自乐”的愉快生活,和《归》中所描绘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宁静安谧、欢快闲适也非常默契一致。田园农村,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生息、劳作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环境优美的大自然,更有淳朴、勤劳的劳动人民。人本性喜欢森林自然,陶渊明辞官归田后亲自参加劳动,“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深深感到农民的淳朴可亲和田园的闲适自得。因此,在描绘田园景物中常情景相生,写出田园中的情趣、生机和美景,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的农村生活图景,以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便是诗歌的意境美。

第二,巧妙的构思艺术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在《归》和《记》中,诗人以巧妙的构思艺术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人那种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得到充分表现。

先看《记》,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却颇有小说的色彩。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及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贯穿起来,介绍描绘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况。渔人因“忘路之远近”而“忽逢桃花林”,又因渔人被桃林美景吸引,而“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走完了桃林,又发现有山,且“山有小口”,于是渔人“从口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发现桃源村。并见村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通过渔人的所见所闻,诗人巧妙地把那种桃花源的社会逐步描绘出来,真实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而《归》里,诗人则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田园生活写得情真景实。《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村景的一节: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地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屋草舍。围绕着这几间简陋的茅屋草舍,却别有一番景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里从后檐到堂前,从近处到远处,有静态,有动态,写得生机盎然,真切动人。诗中那佳木葱茏的桃李和远村缭绕的炊烟,无不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从中我们不难看到:陶渊明不愧为“开千古平淡之宗”,寥寥数语,却清空灵隽,一派自然和畅的风神,清和婉约之气全在笔墨外。

第三,朴素清新的语言。

《归》和《记》都运用习见常闻、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美好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

如《归园田居(其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只一个“荫”字,一个“罗”字,便把宅上佳木葱茏、生气勃勃的景象表现出来。用“暧暧”写远村“依依”状炊烟,是那样真切、恰当,无它词可代。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是那样形象地展现出淳朴静谧、虚静清远的田园景象。无怪蒋薰在《评陶渊明诗集》中说道:“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可见“陶诗能独绝千古,在自然二字”。

《记》中亦如此,作者用朴素的散文语言描绘了桃花源外围及内部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美。因此,吸引了后世不少画家去画桃花源。如文章第一段写桃花源外面的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仅20个字就描画出了一幅迷人的暮春桃林图。开首写桃林茂密,接着写桃树之多且纯,后又写芳草,从侧面衬托桃林之美,最后写了桃花盛开后花瓣纷纷落下的美景,真正达到了极妙境地。

当然,陶渊明的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流派的典范,本身不同于《记》的特点。张楚潘老师在谈“中国古典诗歌的冲和平淡之美”中讲道:“陶渊明的诗绳削到自然处,全然不见人工之迹,真所谓澄澹精致,自然清新,玲珑透澈,巧夺天工。”这正是区别于散文《桃花源记》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所以,如果说《桃花源记》里我们还能看到玄虚之处、人工之迹的话,那么《归园田居(其一)》的真朴、自然之气则扑面而来。这点在陶渊明其他的诗中同样可以看到:如《归园田居(其三)》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和《饮酒之一》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些诗句读来质朴、自然,又使人能超越具体的审美形象而产生广泛、无穷的联想和想象。在领会、体验诗情画意中使人的思想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境界。

这便是《归园田居(其一)》与《桃花源记》的同中之异,也是散文《桃花源记》所不能及的地方。

古人云:“工夫深处却平夷。”“看似寻常最奇崛。”至此,陶渊明作品那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和清丽、质朴,不加雕琢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文字中的一朵奇葩。

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田深巷桃花源记
金陵葫芦张 匠心藏深巷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
羡闲逸,吟式微——《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与《登快阁》比较阅读
深巷
作品(二)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