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式PBL教学模式(W-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4-09-01魏东海吴他凡马宁芳马金香林爱华詹涵舒
魏东海+吴他凡+马宁芳+马金香+林爱华+詹涵舒
收稿日期:2013-06-09
作者简介:魏东海,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广州/510182)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医学教育网络式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DIA110252)的成果之一。摘要:WPBL(Web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广州医科大学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根据PBL的教学理念,将PBL教学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教学模式。构建WPBL教学模式,是探索多途径混合式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导学作用,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个有益尝试。
关键词: WPBL;医学教育;教学模式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其经典实施方法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1]在医学教育中,PBL除了能让学生较好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广泛采用PBL教学模式,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PBL,广州医科大学也于90年代开始有医学课程试行PBL教学,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同时受学生规模比较大、生师比过高、教学设施不匹配等条件的制约,PBL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在该校医学教学中广泛开展。[2]
如何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观念,把握PBL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探索一种结合实际的PBL教学模式,成为该校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WPBL(Web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网络学习理论,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根据PBL的教学理念,将PBL教学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教学模式。[3]
在该模式下,学生与教师可实现异步在线互动、同步视频互动、面对面交流和基于学习资源的间接互动,进而完成整个教学流程,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广州医科大学WPBL教学模式示意图
一、W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WPBL教学模式符合当今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医疗服务关系到人的生命,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这决定了医学教育具有与其他领域不同的特质,医学教育的质量要求更高、周期较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医学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21世纪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长篇报告《面向新世纪的卫生人才——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强化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的卫生职业教育全球独立委员会报告)》,将过去一个世纪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代改革出现在一百年前的20世纪初,以1910年发表的《Flexner报告》为引领,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医学教育的研究,以讲授科学为基础的课程为特征。第二代改革出现在20世纪 60年代,引进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创新,主要突破在于以问题为导向(PBL)的学习和学科整合的课程设置。第三代改革在20世纪末,引进了以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以患者和群体为中心,注重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安排,强调进行以团队为基础的跨专业教育,重视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教学,以及政策和管理领导能力。这三代改革并非轮廓清晰地线性发展,而是递进整合的动态变化过程。[4]
WPBL教学模式既秉承了PBL的核心理念,又吸纳了新的技术和观念,注重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五种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批判性思维、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和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2.WPBL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5]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WPBL教学的整个流程中,教师的活动依次如下:①创设开展PBL的问题情境;②组织学习小组并引导小组确定学习目标;③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④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学生的活动依次如下:①组成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小组,初步讨论并确定小组总体目标和小组成员各自的目标;②在总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③小组进行协作学习、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汇报;④同学之间进行自评、互评和反思。[6]在该模式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如理论要点、病例,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要求。由此可见,在该模式下进行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知规律。[7]
3.WPBL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理论和Web2.0模式下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个体综合能力的发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 Web2.0模式下的互联网应用强调信息的聚合,用户的参与、贡献和分享,注重交互。WPBL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PBL教学全过程,通过网络与网络视频,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资源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批判性思维、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理论和Web2.0模式下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学科与专业•网络式PBL教学模式(W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二、WPBL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广州医科大学的应用情况1.WPBL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WPBL教学模式以“一个平台、三个互动、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一个平台,指按照“直接的方式推送学习资源、清晰的方式引导教学过程、简单的方式完成平台的操作”的建构理念,建立一个由教学规范、实施方案、课程学习、学习资源、讨论板、学习评价等部分组成,可以实现课程管理、资源管理、在线协作和结果评价四个必备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是WPBL的支撑硬件和主要条件。三个互动,指利用网络平台开展WPBL教学过程,通过网络与网络视频,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资源的互动,互动的方式可以是异步在线互动、同步视频互动、面对面活动等。五个环节,指WPBL教学的规范过程即案例编写、教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评等关键环节都在网络上实现。
WPBL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顺利实施,依赖于网络平台的良好实施可行性。首先是虚拟性,网络平台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建立虚拟课室,实现异地交流。二是即时与延时性,网络平台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实现即时交流和延时交流。三是集成性,即网络平台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智能查询系统,实现知识共享。四是评价实时性,即网络平台可以跟踪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和实施在线测试,实现实时评价教学效果。五是交流多重性,即网络平台可以将面对面互动与网上互动相结合,提供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之间的异步在线互动,同步视频互动,基于学习资源的间接互动等多形式交流。
endprint
2.WPBL教学模式在广州医科大学的应用情况
自2007年开始,广州医科大学开始尝试将网络技术应用于PBL教学中,2009年在国内首次提出网络式PBL(简称WPBL)的概念,构建了集“课程管理、资源管理、在线协作、结果评价”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在网络平台上完成PBL教学全过程,通过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制定指引与保障措施、培训教改创新团队,按照慎选实施对象、确定实施课程、逐步稳妥推进的思路,在全校试点推广WPBL教学改革,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首先根据各年级专业学生特点、各门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情况等,选择在临床医学双语班的预防医学、外科学、内科学等6门课程开展试点工作。在实施了一个学期的改革试点之后,学校适当扩大改革试点范围,由各二级学院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推荐试点实施课程,经各二级学院申报,学校审定,最后确定试点实施课程。之后,学校进一步在各学院各专业教学中推广应用该模式,采取LBL、PBL、WPBL共存的混合教学模式,鼓励课程学时内的10-20%采取WPBL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学生自主网络学习的时间,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学校采用该模式开展教学的学院有基础学院、公卫学院、卫管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等8个学院,课程有《组织胚胎学》、《耳鼻咽喉科学》、《外科学》、《统计学》等87门,开课的教师110人次,参与的学生7798人次。三、WPBL教学模式在广州医科大学的应用成效该模式经过6年的研究与实践,共获得国家级教研立项1项,省、市级教研立项近 20 项,并已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系列论文 48 篇,受到了试点师生的广泛欢迎,促进了师生教学理念的突破、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实施成效也已初步呈现。
1.促进师生教学理念的突破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三个转变,即:从“教学”到“导学”的转变,从“单一教学方式”到“混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多种能力”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由被动接受知识传授转变为自我主导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习更强调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沟通的技能、合作的技巧等。WPBL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明显提高。
2.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
WPBL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内容形象生动、交流沟通灵活便捷的优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甄别适合的网站资源,集中课程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课件、教研室教学图库、数据资料等,在WPBL平台上提供给学生分享,这是一个促进教学资源整合提升的很好契机,也促进了教师、学生、资源的深入、广泛互动。WPBL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学习和进步,更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掌握了混合教学的模式。 WPBL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领域非常广泛,而且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要在网络上进行,所以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广泛涉猎相关学科,还要加强学习如何应用网络新技术,鼓励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促进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该教学模式注重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学效果的评价,实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试点实施过程中,我们同时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例如《预防医学》WPBL教学评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自评WPBL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近期效果评价:以考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考试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远期效果评价:原卷考试成绩,实验组分数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知识应用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外科学》WPBL教学评价调查显示,学生自评WPBL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客观题部分得分,W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差异不显著;主观题部分得分,WPBL教学模式明显优于LBL教学模式。《耳鼻喉科学》WPBL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PBL专题学习网站资源丰富,教师能充分利用PBL网络平台,激励学生表达己见,较好地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学生自评与互评调查显示,在W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主动学习,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WPBL的远期效益评价和PBL教学模式一样,需要一个深入探讨的过程。但是,目前我们的尝试表明,WPBL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避免了单纯远程教育、传统教学的缺点,受到了实施试点师生的广泛欢迎,既秉承了PBL的核心理念,又吸纳了新的技术和观念,更有利于PBL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推广运用。可以说,教学模式无定法,PBL的深入开展模式也可以因国情、校情的需要进行探索,可以有多种模式。WPBL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是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魏东海,林爱华,尹梅等.基于网路平台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5):93-95.
[2][3]魏东海,林爱华,陈戏墨等.医学教育网络式PBL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案例分析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63-66.
[4]Dr Julio Frenk, Dr Lincoln Chen.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Lancnet 2010:376:1923-58.
[5][6]王小莉.基于建构主义的“PBL”教学法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2010(2):19-21.
[7]Alan J.Neville.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J].Medical Principles andPractice,2009,18:1-9.
(责任编辑陈志萍)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