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

2014-09-01张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可行性民办高校

张敏

摘要: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的战略实施工具,在国内外许多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若能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引入民办高校,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民办高校绩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本文试从理论、实践、技术三个层面探讨民办高校推行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65-03

一、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最初产生于企业界,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Robert S.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 P.Norto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也称为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立足于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创造企业未来良好业绩的驱动因素的分析和衡量,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及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之所以称为“平衡计分卡”或“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是因为它平衡兼顾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衡量、财务与非财务衡量、外部与内部的衡量、战术与战略的衡量等各个方面,能多角度地为企业提供信息,综合地反映企业的业绩。

二、民办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平衡计分卡对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实践证明,其所提出的四个评价维度可以使营利性企业的绩效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因此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对于盈利组织而言是较为成熟的理论。而对于非营利性企业,由于企业战略目标与营利企业有较大差别,在绩效评价方面也有不同的方法和侧重点。相对而言,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研究与实践少一些。但平衡计分卡对于非营利组织同样适用,原因在于平衡计分卡同样看重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在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中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也对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姚宝燕、潘焕喜、戴龙辉、黄诗婧等人都对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民办高校作为一个特殊性质的组织,兼有营利与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既有社会公益性,又有一定的盈利性,非盈利组织对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为民办高校对此方法的应用也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民办高校的双重性质也导致其绩效评价体系具有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却旦提出了民办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财务维度包括社会捐赠、政府拨款、自筹经费,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客户维度包括学生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社会知名度;内部流程维度包括工作质量、费用支出、工作效率、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利用程度等;学习与成长维度包括培训、业务能力、研究能力、继续教育等。余琪、杨志坚也对平衡计分卡在民办高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容丽对平衡计分卡在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虽然对于企业来说,民办高校应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开始探索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在民办高校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目前民办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些研究都为平衡计分卡在民办高校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需求使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推行具有可行性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办学经验缺乏,许多民办高校在迅速扩展规模的同时,管理的提升已滞后于规模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绩效评价作为民办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目前,民办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绩效评价对象局限。民办高校的绩效评价应涵盖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方面。个人绩效应包括院领导、部门中层管理干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各类人员的绩效评价。组织绩效即为学校整体绩效,应包括教育绩效、经营绩效、管理绩效等内容。目前民办高校的绩效评价多集中于个人绩效评价,个人绩效评价又多集中于教师的绩效评价。组织绩效是多数民办高校忽略的部分,由于民办高校由社会资本投入,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投资方更关注学校的经营绩效而忽略教育绩效和管理绩效。

2.绩效评价指标单一。目前,对民办高校除教师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的绩效评价指标都较为缺乏,往往都是使用定性的评价而非确定的指标体系。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也多集中于教学工作量上,而忽略了职业道德、教学质量、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等其他评价指标。在组织绩效方面,教育绩效和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也较为缺乏,经营绩效指标多集中于盈利能力指标而忽略偿债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指标。

3.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多数民办高校对于个人的绩效评价多以填写表格的形式进行,以自上而下,以上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方式都使整个评价难以客观、全面的反映出个人及组织的真实绩效。鉴于民办高校绩效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适时引入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四个维度、多个指标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使绩效评价更加客观而全面,为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民办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技术操作可行性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需要通过四个维度对学校进行监测、以多项指标对学校绩效进行评价,相对于多数民办高校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复杂得多。但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引入在技术操作层面具有一定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家对民办高校管理的不断加强为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的引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中针对民办教育提出了许多扶持性、优惠性的政策,但也提出了更多规范与要求。面对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办学经费紧张、师资有限等发展瓶颈,民办高校唯有走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规范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道路,才能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如何维护国家权益、投资者权益、学生权益与教师权益;如何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都是民办高校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些要求的提出,使各民办高校已经开始审视各方权益、各方利益,并开始梳理所涉及的各项资料与体系。这些工作都为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引入提供了一定条件,奠定了一定基础。endprint

2.民办高校的评估工作的开展为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引入奠定了一定基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我国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评估研究,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出台成为我国评估规范化起点。民办高校评估多是套用普通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虽然目前未形成民办高校专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但办学规范化科学化、办学特色化、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是普遍关注的内容。随着民办高校评估的深入研究和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多数民办高校都在以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参照依据开展各项工作。由于这些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与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内容具有较高的结合度,因此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引入奠定了一定基础。

3.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使各项信息、数据的采集更为方便可靠。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曾经成为民办高校推行平衡计分卡的最大障碍之一。而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使这一障碍在不断减小。目前各地高校已普遍使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师资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些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变得更具操作性。此外,随着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的推广和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软件也日趋成熟与多样化,诸如UCML-BSC战略绩效系统的推出使平衡计分卡的推行更具可行性。

五、民办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虽然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引入民办高校在理论上、实践上及技术层面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民办高校要真正将平衡计分卡有效地用于绩效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还是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要使平衡计分卡在民办高校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还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1.强化绩效管理工作,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企业文化。要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提到战略层面考虑。无论是董事会还是学校高级管理层都应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自上而下从制度层面到操作层面强化绩效管理工作,从高级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强化绩效管理的意识,将绩效管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为平衡计分卡的推行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

2.加强宣传与沟通,有效传递BSC知识。平衡计分卡管理软件的操作专业性较强,需要操作它的各级人员能熟练运用。因此民办高校在推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之初就要通过各种宣传、培训途径做好相关沟通工作,使各级教职员了解BSC的基本理念、操作规程和要求,以减小运用过程中面临的阻力。

3.提高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是否能真正推行落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会起到重要作用。鉴于此,民办高校应通过专业培养、人才引进、规范管理、业务外包等多渠道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向其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模式运用的需求。

4.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科学指标体系,提高平衡计分卡的适应性。民办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一般企业、公办高校相比具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东西。这也就决定了在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时,一定要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实际,对传统的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一定的修正,使其更适合于自身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余琪,杨志坚.浅论平衡计分卡在民办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7).

[2]却旦.平衡计分卡在我国民办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B,2012,(5).

[3]容丽.民办高校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0,(17).

[4]朱宝泉.高校教学管理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11).

[5]戴龙辉,黄诗婧.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8).

[6]潘焕喜.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0,(12).

[7]姚宝燕.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7,(1).

[8]叶爱华.民办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科学与财富[J].2012,(4).

[9]魏林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4):22-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衡计分卡可行性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