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细胞生物学》的建设
2014-09-01叶军,袁立
叶军,袁立
摘要:双语教学目前在国内各高校的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双语教学要求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从师资配置到教学及考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厦门大学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细胞生物学》的建设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厦门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64-02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起始于2004年,从最初的探索性尝试到逐步建立双语教学的模式,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和课程建设,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于2008年荣获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回顾几年来的发展过程,课程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一、师资建设
2004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始在本院进行《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尝试,因缺乏相关的师资,首先采取了与厦门大学医学院合作进行课程的双语教学,由医学院一位留学归国人员担任英语授课主讲,本院一位青年教师担任中文授课主讲。医学院授课对象为一年级,生科院为二年级。两院授课对象的不同造成教学效果相差很大。医学院一年级学生因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还未开课,造成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生科院学生因已修完生物化学等基础课,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相对好一些,但同学们普遍反应两位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异,教学内容依教师的侧重点不同,广度和难度都相差较大。尽管如此,课程双语教学的首次尝试还是为后来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为解决本院双语教学师资缺乏的问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采取了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采取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的方式,加快培养本院现有师资,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二是通过985平台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在从事科研的同时,也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从2006年起,本课程的教学与医学院分割,由海外留学人员承担起课程的教学任务,特别是2006年引进的985特聘教授袁立老师参与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来,使得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全部由获得海外博士学位的留学归国人员组成,平均年龄为43岁,他们在承担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负了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为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双语教学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教材的选用。首先通过互联网络广泛了解了国内外知名大学对于《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厦门大学已经将互联网接口引进学生宿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国外原版英文教材<《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作为教学的主教材,这本教材从1989年出版第一版开始,定期更新内容,2008年已经更新到第五版,最新的研究进展大多涵盖在内,是目前国外知名大学进行《细胞生物学》教学的主要教材。由于原版书价格较贵,让每位学生购买一本有难度,我们主要使用免费的是网络版(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bv.fcgi?rid=mboc4.TOC&depth=2),对于没有电脑的个别学生,在不涉及版权因素的情况下免费下载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学或复习时有了具体的教材。
2.教学内容上的改进。在讲授教材内容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将有关知识的最新进展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来。对于《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些重大发现在科学研究以及现实生活中意义,特别是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我们都会着重介绍给学生,这些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近几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985平台引进了很多海外留学科技人才,他们的研究领域凡是与《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有关的,我们会在授课过程中,专门介绍他们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研究课题在本院各个实验室中进展的相关情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日后学生选择进入各个实验室进行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3.课件建设。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这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教学课件制作上,精美的课件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每位任课教师都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亲自制作精美的课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收集或制作多媒体文档,将复杂的知识原理及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办法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除了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外,我们还特别注重课件内容的及时更新,注重将最新研究进展补充进来,避免课件内容一成不变,保证每届学生在学习时都有新鲜感。从几年来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们都对本课程的课件建设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4.教学方法的改进。双语教学:本课程的开设对象为大二学生。根据目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采用“全英文展示,中、英文讲解”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讲,就是教材、课件均为英文;在讲解过程中对简单的内容用英文讲解,而对于复杂的内容,例如专业词汇、原理、过程等给予中文解释,但考试为全英文。双语教学开始时,学生普遍不太适应,课后复习也不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提前几天将课件提供给学生,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课程中的相关英文词汇并带着疑问进课堂,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考试阅卷时,我们注重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把握,强调专业词汇的拼写正确,而对于答题中英文写作的文法则适当放宽要求,避免将专业知识考核变为英语文法考试,学生对于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授课过程中的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其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会准备一些启发式问题,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提出来,并鼓励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没听懂的问题时可直接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应用:厦门大学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教学硬件已经完全实现了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互联网资源在课堂上被广泛使用,为授课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表现方式。我们在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对课程内容尽量地从多个角度来阐明,使学生能获得更直接的感性认识。根据授课的内容,通过直接引用国内外网络资源,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比如在介绍线粒体中ATP酶合成ATP的变构假说时(The binding change mechanism),任课教师直接连接到东京工业大学吉田贤右教授实验室的网站(http://www.res.titech.ac.jp/~seibutu/main_.html),该实验室1997年提供了化学变构假说的直接证据。这些教学方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课程网站的建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相关信息,目前我们将与课程有关的所有信息都公布于互联网上,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课后复习题、考试样题及标准答案等。2008年本课程通过国内专家的评审入选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按照课程的建设规划,我们将完成本课程所有章节的授课录像工作,将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成果与其他兄弟院校共享。网站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国内第一个互动型的《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站,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讨论,任课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使之成为课程教学的第二课堂。
四、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国外一些知名高校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感到在以下两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一是考试题目的设计,国外高校更注重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核,往往是论述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解释。而目前我们的考核内容还是围绕着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等,多数学生还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答题,缺乏应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去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厦门大学也是目前我们各高校《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如何对考核内容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为科学的考核方式应是本课程建设下一阶段的目标。二是目前我国各高校正逐渐普及《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但实验教学却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内容关联性不够。实验教学的内容如何与现阶段《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相适应,也是本课程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厦门大学在这两方面能进一步变革,发挥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为提高我国《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水平提供新的思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