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讲稿中故事的展开方式与注意事项

2014-09-01陈巧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演讲故事注意事项

陈巧英

摘要:演讲稿是演讲的文字底本。演讲稿常常借助故事的讲述增强感染力、说服力和鼓动力。本文从演讲稿故事展开的方式、选择故事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演讲稿中故事的内在规定性做出探讨。

关键词:演讲;故事;作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08-02

演讲中的故事讲述不同于口头文学体裁中的故事。作为一种口头文学体裁,故事侧重事件过程的讲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强调情节的起伏跌宕和曲折性。演讲中的故事讲述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演讲中的故事是用来支持某一内容的叙述体文字。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演讲者与听众的关联性,加强演讲者与听众的情感沟通。演讲者讲述故事的情绪体验、情感变化,直接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听觉,达到两者的交流、认同、共鸣。“故事主要诉诸于学习圈的感觉纬度。也能诉诸于视觉纬度,因为故事中包含着大量的描写,故事细腻的描述观点,听众仿佛身临其景。它也能诉诸于行动的纬度”。最有效果的故事常常诉诸于情感,激发听众的兴趣,加强演讲者与听众的关联性。

一、演讲稿中故事的展开方式

演讲中讲述故事常用三种叙述方式:概括叙述、详细叙述、夹叙夹议。概括叙述就是对故事的人物、事态做粗略叙说,着眼于全貌,忽略局部细节。详细叙述是着眼于人和事态的局部和细节,形象生动,有画面感。夹叙夹议是在叙述过程中表明叙说者对人物、事态的立场、观点、态度,边叙说,边议论,叙述的故事生动,讲述的道理深沉,表达的情感真挚,比起前面两种叙述方式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白岩松的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讲述了三个人的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讨教,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北大教授、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帮外地学子看管背包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冰心老人对现在最关心的事情的回答。第四个故事是北大刚进校的学生拜访季先生又担心打扰先生,用竹子在土地留言问候之事。这些故事,对演讲者如何做人富有重大启迪,演讲者从这些故事中,感知到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篇演讲稿对上述故事的讲述采用了不同方式。第一个故事采用概括叙述,旨在引出论题,做人与做优秀大提琴家的关系。第二个故事采用详细叙述,详细讲述报道学生的疲惫不堪,老人答应学生时爽快的神情,看守行李的时间,以及学生校会上发现看守行李老人真实身份时的惊讶神情,这些细致的讲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老学者形象。演讲者在讲述冰心的故事后,随即发表议论,抒发对冰心老人宽广爱心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讲述了第四个故事之后,作者也发表议论,认为“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副油画”,在议论中,展示了季先生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的投影。演讲稿不同叙述方式交叉使用,不仅在材料运用上体现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同时还使得演讲稿叙述线索清楚,结构上也显得张驰有度,富于变化。

二、演讲稿选取故事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故事的新颖性,激发兴趣。演讲中选择的故事,必须抓住听众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故事的新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新近发生的,一个是故事包含着新的阐释的可能。例如在一次关于人民警察爱岗敬业的演讲中,演讲者选取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来表现爱岗敬业的人民警察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一次演讲者问一个小孩,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小女孩说是要把妈妈的办公楼炸掉。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不合情理的心愿呢?后来经过演讲者的解释才知道,原来孩子是因为妈妈经常加班,牺牲了作息时间,减少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在她的想象中,以为办公楼的存在,阻碍了她与妈妈的相处。幼稚的孩子把两个不相关的事联系在一起,从孩子的视觉出发,将一个人民警察的形象展示出来。故事不仅生动,还因为孩子天真活泼的神情,打动听众,让听众获得情感的认同,产生情感共鸣。

2.注意故事的典型性,反映本质。演讲中故事的选择必须围绕演讲的中心主张观点,进行讲述。讲述的故事必须有典型性,能体现事物的本质规律。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讲述了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感人故事。一个故事是中国小伙子与哈萨克斯坦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喜结良缘的爱情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两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瓦莲金娜回国了,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旅游。讲述了这个故事后,习近平概括总结了这个故事体现出的事物的本质: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第二个故事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的故事。R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每年两次,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做出了贡献。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时,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完全应该做的事情。”这两个感人故事,只是中哈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诗中的两个片断,但充分说明了我们两国人民是心心相印、亲如手足的。故事具有代表性,而且故事的主人,涉及两个国家的民众,这就在听众中建立起一种关联性,求得一种认同感,同时也反映了两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友好交往的友谊本质。

3.注意故事的哲理性,促进思考。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哲理面向。一些传统的故事,也可能蕴含新的哲理。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这个古老的故事,却可以发掘新的哲理,那就是科学方法对效率的作用,在新的方法下,睡大觉的乌龟也完全可能胜过不断奔跑的兔子。

4.注意故事的来源性,确保信度。故事有不同的来源和分类。根据故事的国别划分,可分为中国故事和外国故事。根据故事的时间性划分,可分为历史故事、现代故事、当代故事。根据故事主人翁的知名程度划分,可分为名人故事和平凡百姓故事。根据故事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真实的故事和虚构的故事。真实的故事,可能是直接发生在你亲朋好友身上,或是你从杂志上、报纸、电视新闻节目获得的。真实的事例诉诸于人的感觉。假设的故事让听众想象一个特定的场景,或是在一个特定场景中的故事,也诉诸于感觉,在这个情况下你要及时指出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反映的本质却是真实的。名人的故事具有权威性,有很高的信度。平凡百姓的故事,来自听众身边,被听众熟悉、认识,事实胜于雄辩,同样可以获得听众的认同,体现出不可反驳的信度。

综上所述,演讲中的故事有很大作用,演讲稿必须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选取不同的故事,增强演讲的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

参考文献:

[1]狄安娜.D.赛尔劳,著.公共演讲路径与方法[M].朱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44.

[2]唐树芝.口才与演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二版:43.

[3]唐树芝.口才与演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二版:153.

[4]习近平.在纳扎巴耶夫大学的演讲[BD/OL].(2013-09-08).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InAndAbroad/2013-09/08/c_117275432.htm.endprint

猜你喜欢

演讲故事注意事项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