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生物相关专业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4-09-01李清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类医学院校纷纷设立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然而受社会环境和舆论宣传的影响,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的生源质量不尽理想,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分析医学院校中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学风建设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27-02
新世纪以来,基因组测序、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与工程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也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专业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和班级急剧增加,各类专科院校如医学、轻工类院校纷纷上马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同时,“90后”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主流,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传统的专业学风建设模式和负责班级学风建设的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班级学风的现状
结合与领导和同行的交流,从学生工作者工作实际和经验总结出发,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学生除了“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外还有很多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特有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目标或者专业目标不端正,认为考上大学目标就实现了,不能进一步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己进行清晰的定位。少数学生虽然学习目的明确但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将学习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不注重专业基础学习,考过就忘。
2.学习兴趣缺乏。受社会大环境和舆论宣传的影响,加上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产业发展的特点,生物技术与工程类本科毕业学生多在企业生产一线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涯。因此,生物专业成为高校学生眼中的“冷门”专业或者说“垃圾”专业,对所学专业缺乏信心,认为是走错了门、入错了行从而产生消极怠工心理。
3.创新实践意识薄弱。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重视在实验实践过程中体会知识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受大学考试方式的影响,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实践的意向不强烈。此外,对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内容上设置不足、管理措施不完善、评价体系和配套条件缺乏,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机会较少。
二、影响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
任何事务的发生发展都是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进行的,造成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很多,概括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因素。随着互联风的普及,社会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潮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高校中来,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造成不良影响,也对大学生学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功利心强、对学习不重视,认为学习好坏都没关系依靠社会关系或权钱交易也能有好的前途,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学习上付出艰苦劳动。
2.专业因素。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产业发展非常迅猛,许多高校看中了这一前景好人才需求旺盛的专业,急速扩大招生规模。但由于专业建设和产业需求对接错位,目前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产业对只接受专业基础理论训练的本科生需求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各大媒体和新闻门户网站也对这一现象反复报导,给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3.学生自身因素。首先,挫折感压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学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人才荟萃在大学里竞争非常激烈,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表现和理想的学习成绩。其次,心理不成熟困扰大学生。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处于情感需求旺盛的阶段,情绪波动大、思想易偏激、心绪纷乱、心思难定。再次,当前大学生所处时间资讯异常丰富,学生兴趣点易转移,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生物技术与工程类专业学风建设措施
班级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工作者应准确把握大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良学风表现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引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以“专业教育”进行引领,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才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促进良好学风的建立。请学校学院领导、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师和已毕业学生对同学们进行专业教育,提高专业认识、明确专业前途,对未来有良好的规划,树立正确的专业目标。
2.以“班级建设”为契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大学生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并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主要载体。学风建设,不能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班级环境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学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学生的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很大,同学的学习态度、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班级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传递“正能量”。
3.搭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激发学习热情。学院为在校学生搭建创新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创新比赛和实验、实践活动等,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如学院组织开展的“助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发现自身价值。又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走向社会,致力于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深化稳固学风建设成果。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邮件、QQ、微博、微信、飞信、轻博客等网上平台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随时对学风建设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应该学会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专业教育通过班级建设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主动去探究如何学好专业、如何实现自我的专业价值从而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通过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良好的学风,从而促进学业进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Clive.J.2011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1).
[2]张俊祥等.生物技术产业特性和发展战略选择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3]何礼健,周玉婷,左停.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
[4]赵葵军.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作者简介:李清华(1984-),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方向: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