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视觉化下的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

2014-09-01庞向辉

新闻爱好者 2014年7期
关键词:版式设计

庞向辉

【摘要】与电视、网络、手机等视频媒体相比,纸质媒体在构建和重塑新闻现场上存在先天不足,在追求视觉冲击力的今天,纸媒在这一点上尤其显得捉襟见肘。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纸媒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字来传达信息。但在视觉时代到来的背景下,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同行业的竞争,以及新闻受众需求的变化,纸媒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呈现这一种表达形式之上。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合二为一,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传播思想,在吸引阅读的同时更加注重“悦”读,这是纸媒在新闻视觉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更是纸媒作为传播介质与视频媒体抗衡的关键所在,即达到言简意赅、一目了然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视觉化传播;編辑思想;版式设计;报纸变革

视觉化时代的报纸版面探索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最早提出并阐释了视觉文化这一概念,在其《电影理论》(中译本名《电影美学》)一书中他曾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而这一预言日益得到验证。近年来,新闻受众逐渐倾向于用形象化的方法及浅阅读的方式来获取和理解所需信息,并且习惯于被画面和色彩所包围。除了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博兴,更加速了视觉文化的发展。只有顺应受众的阅读习惯,媒体才能期待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在这种大环境下,纸媒顺应潮流,不断加强新闻报道的视觉化处理,以期在新闻报道上吸引读者的“眼球”。可以说,传统纸媒在试图改变以往白纸黑字的版面形象,把新闻的视觉化表达作为抢占新闻制高点的不二法门。

其实,报业视觉化的呼唤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传统报业强国的美国,报业市场本没有更多挖潜的空间,而今日美国的异军突起就是主打报纸视觉化的“王牌”。比起《华尔街日报》几乎一成不变的分栏和开版方式,以及一向“板起脸”,对标题字号、照片大小等严格限制的《纽约时报》等报业巨头的版面,《今日美国》迎合了普通受众对报纸版面的视觉化期待,大幅的具有冲击力的照片雷打不动地放在版心位置,而照片的尺寸又决不迎合“黄金比例”,以剪裁的方方正正的照片为主,头版上以导读区为主,而主打的稿件文字短小精练,薄薄的文字区与醒目的标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今日美国》的风潮很快就席卷了全美,众多报纸纷纷效仿,即使一直以严肃大报著称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也不得不顺应报纸版面视觉化的流行趋势进行改版,比如《华尔街日报》虽然还是使用传统的六栏分栏方式,但却变成了彩色印刷,在版面上也更加突出图表的美观和数量,虽然改版力度有限,但对《华尔街日报》来说,也算是迈出了一大步。《纽约时报》的改版力度更大,头版虽然改动也比较谨慎,但在副刊版面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视觉化设计的尝试,如果单把这些版面抽出来,人们很难想象这是《纽约时报》呈现出的版面风格。从当时来看,由于版面适应了人们的视觉化需求,对《纽约时报》改版的赞赏声音成为主流。

国内的报纸在对视觉化的探索上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历数最近几年各地上报中国记协参评中国新闻奖的报纸版面,以视觉化传播为主的版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屡获大奖。由此可见,注重报纸版面的视觉化呈现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通过进一步研读众多注重视觉化传播的获奖版面,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新闻照片、图表、示意图等用以表达新闻背景的视觉元素的运用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显而易见,纸媒的视觉化突出的是新闻内容的视觉化呈现,而不是不顾新闻规律一味追求表现手法的特立独行。

在视觉化的探索过程中,应避免步入版面唯美化的误区。报纸的版面绝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审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报纸传递的是内容,附着其上的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塑造,这种影响和塑造必然产生社会效果,起到宣传的作用、动员的作用、教育的作用、观察的作用、建构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版面的设计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视觉化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当编辑面对一个重大题材时,该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版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传播效果。

从《“龙·舟”特刊》看版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以河南日报荣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版面类唯一一等奖的《“龙·舟”特刊》(神舟翔宇、蛟龙探海,“龙·舟”特刊由此得名)为例——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同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创下7020米下潜纪录,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两个重大新闻题材的“不期而遇”,成为版面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但如何编排才更有新意?怎样才能在海量信息源中条理清晰地梳理出读者所要了解的内容?

首先,在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上,《河南日报》打破常规,使用了平时极为少见的竖联版方式,最大限度地营造出版面的纵深感。这一符合“天海对话”基本新闻事实的宏观把握,为报道成功奠定了基础。这种竖联版创意,使得《“龙·舟”特刊》在全国党报中独树一帜,在上百个同题版面中,做到了唯一。纵观整个版面,竖联版上半部分为“神舟翔宇”的内容,下半部分是“蛟龙探海”的内容,两大内容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展历程和蛟龙号深潜器下潜纪录作为时间轴,用“S”形的构图框架贯穿整版,深邃的太空蓝和海洋蓝搭配相得益彰,整个版面天海一色、浑然一体。

其次,在视觉化处理上,通过在“S”线轴上标出中国人“上天”“入海”的几个关键节点,有重点地回顾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飞天的历史、载人深潜从1000米到7000米“蛟龙”入海的历史,这种图标式的设计,排列清晰,便于阅读,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我国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事业的记忆;而在版心位置,编辑放置了3位“神九”航天员和3位“蛟龙”潜海员的人物图片,以及穿越海天的彼此祝福,既对版面形成有效分割,又使得两个新闻事件相融合,独立而不孤立;加上“中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通栏标题,形成有效的视觉中心,彰显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整个版式的设计和内容的编排极富创意和寓意,留白的运用又使得版面具有呼吸感,很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版面编辑追求的最高境界。从发现新闻到表现新闻,版面编辑从事的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每天面对的新闻资源不同,选取新闻的角度不同,编排组合的方式不同,版面效果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版无定式”的应有之义。《“龙·舟”特刊》的成功问鼎,一是内容重大,二是形式创新。前者是基础,犹如为厨师提供出千载难逢的食材;后者是提升,相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手法呈现出的菜品也会千差万别。其中,比拼的是厨师对食材独到的感悟和高超的技艺。内容和形式,当两者完美统一于某一个时间节点,新闻事实依托于一种版面艺术呈现出来的时候,敏锐的眼光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机会,易碎的新闻被定格为历史的永恒。

从《河南日报》的这一获奖版面,不难看出要设计一个好版面,必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中,不仅要有精心选取的新闻内容,还要有天才般的创意形式。在凸显编辑思想和表现效果的过程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编排手段,将文字和图片等视觉元素同时作为视觉设计的核心,通过生动、美观、大方、抓人的视觉设计,最终达到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的目的。版面设计要整体推进,先理内容,再出思想,后见形式,从而达到用好的形式、展示好的内容、传递好的思想,三好合一,内容与形式自然相得益彰。

由此可见,纸媒的新闻视觉化传播,不应该仅仅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更应该是新闻报道从内到外的变革。目前的报纸版面设计,业界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偏向:一种是重内容、轻形式,其结果是稿件很有用很耐读,但在形式上抓不住“眼球”,以至于这些稿件被读者所忽视,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另一种则是重形式、轻内容,其结果是乍一看版面花花绿绿很热闹,但仔细一读几乎没有内容支撑,思想纸、观点纸成了海报纸,哪里还有传播效果可言。

纸媒视觉化的新闻要素选择和采编方式创新

视觉新闻的奠基人美国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认为:“所谓的视觉新闻就是依附于视觉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不仅包括图片报道,也包括文字报道,因为文字也必须通过人眼才能转化为新闻信息。”与广告有所不同,新闻版面视觉冲击力的形成,并不单单只是强调一种“高大上”的视觉效果,而是体现新闻语言的视觉化。其本质在于以视觉元素来“表述”新闻价值,并通过版式设计来加强。因此,在实现纸媒视觉化的探索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内容上,注重各种新闻要素的精选。通过带有场景化的描述,营造新闻叙事的画面感;通过对背景资料的梳理,交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增加相关链接,增强新闻的延伸性。即使达不到人无我有的效果,起码要做到人有我精。

形式上,突出各种视觉元素的运用,但要主次分明、浑然一体,突出设计理念,观点先行。重视图片地位,选择有感情、表现力强的图片;重视图表制作,设计有条理、有内容的图表。同时,也应该注意图片与版式的协调性,以达到“1+1>2”的效果,让形式既为内容服务更为内容添彩。

关于版式和图片的编排手法,业界不乏相关论述。但关于图表的作用,则正成为当下的热点。事实上,图表的运用也是突出视觉元素的独特手段。近年来,电视媒体虽保持着新闻现场的录制,但精心设计的3D动态示意图正渐渐成为荧屏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因为,图表或者称之为“新闻仿真图”“新闻图解”,在还原事发经过、模拟事发现场上,较画面或文字而言更加简洁明了。对于报纸而言,以往新闻照片通常是最好的表达现场感的方式,一幅具有冲击力的图片能够在传递情感的同时,将读者迅速带入报道本身。但对于一些极为抽象的报道,图表这种形式则更可能成为解释说明的最佳视觉元素。通过编辑记者的梳理,以精练的文字、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有助于受众更为直观地了解新闻事实,获取主要信息。这种方式,符合浅阅读时代的读者需求,甚至适合部分只是“看”报而不是“读”报状态的受众需求。一张好的报纸应该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受众各取所需,这样,报纸的传播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

版面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各类元素整合的过程,而视觉元素的运用,以及新闻元素的选择,二者之间最无法规避的就是人的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编辑思想。编辑是报纸的灵魂所在,其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直接贯穿于版面制作的整个过程。编辑通过对新闻本身价值的领会,对新闻本身的挖掘,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彰显版面设计中的独到眼光和独特思维。

也正因为这样,报纸才有了灵魂,每一个版面也就有了其独特的“情绪”。所谓的“情绪”,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编辑的喜怒哀乐,代表的也是整个编辑部对新闻事件的褒贬抑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报纸的一种特殊魅力。以获得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河南日报》一版(2008年5月20日)为例,一张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前为汶川大地震中数万遇难者哀悼的照片黑白铺底,却独独保留了图中五星红旗的颜色。这种版面语言的表达,倾注了编辑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报纸的“情绪”也跃然纸上,使得编辑乃至整个编辑部的意图更加明显。版面上文字寥寥,沉重肃穆中却升腾着力量与希望,这种表达效果,正是纸媒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显示的獨特魅力。

在追求纸媒视觉化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今天,除编辑外,记者及美术编辑等角色也不可或缺。“视觉思维”这个概念是近年来国外各类传播学研究中频频提及的,其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编辑报道模式的兴起。在这种“大编辑中心”概念的采编流程中,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四位一体,协同合作,通过动用各类手段,将文字、图片等新闻原料加工成易于受众接受和消化的形态,最终把要传播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这也意味着,视觉化的浪潮已经波及报业传统编辑流程的改革,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报纸终审者的版面编辑,在传统编辑流程的再造中,尤其要加强视觉化的思维转换,在增强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参与。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视觉本身不仅会讲故事和聚合信息,更具有视觉传播力”。参与视觉设计的版面编辑要善于根据报纸自身的定位,在版面编排中赋予新闻事实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应更注重运用视觉语言和创意,重新组织和表现新闻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让既懂文字又擅长视觉创意的复合型编辑成为版面策划的主角,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媒体格局大变革的时代,众多报纸正试图通过改版等方式扩大生存空间,无疑,纸媒视觉化正是途径之一。在这种模式下,报纸只有充分考虑和高度重视受众对视觉化信息的需求,进而以视觉化的方式传达信息,而不仅仅停留在片面追求“眼球效应”,真正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才能使得报纸更具活力,永葆青春。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编校:郑 艳

猜你喜欢

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教学过程的优化思路分析
慧心教育理念寓于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浅析版式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
App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与探析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
浅谈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使用
浅谈文字设计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札记
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艺术创新
形式美在版式设计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