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网络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探究

2014-09-01胡玉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校园文化校园

胡玉翠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学校建设】

利用网络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探究

胡玉翠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应顺义时代潮流,调整思路,与网络充分结合,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网络环境;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高校校园,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平等交流的互动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的传播圈。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引起学者的关注,有人把它称为“隐性课程”,有人称为“第二课堂”,有人称为成长成才的“软环境”,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最生动具体的表现,是人们可感可触的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得以产生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是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练兵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网络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利用网络有效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高新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它对于传统文化的生产、流通和传播、接受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促使传统文化生成模式的转型,而且网络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意蕴,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传承范式。”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不可避免的对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作为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学生的占比达到25.1%。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基本维持在中国网民总数的22%左右。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网民玩网络游戏的高达99%,甚至有部分大学生网民由于过度沉湎和依赖网络而成为“网络控”、“手机控”、“网络成瘾者”。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在高校校园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重视文化在国民建设中的作用。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高校的特殊职能和历史使命,决定了高校在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理应发挥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依附和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更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育人功能,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是一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的物质文化过多,精神文化缺乏。二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存出共性有余,个性不足。三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主体与主导者参与的不平衡。四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缺少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入。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该完成由传统表现形式到现代创新形式的转型,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环境,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丰富载体的基础上,实现高校校园活动的多样化、主体化、项目化、精品化、社会化、个性化,将文化融合到大学生的行为当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是实现信息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在网络环境下,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在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能自觉遵守网络道德。2001年11月,团中央等部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到“要善于利用网络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此外,还要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

2.在网络环境下,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主题。在网络环境下,要正确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导方向,通过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使当代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道德思想天地中,明辨是非,武装头脑自觉抵制歪理学说;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网下文化、艺术、体育与科技创新活动,使网络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相互结合,大大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3.在网络环境下,切实掌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掌握灵活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主体的特征,此外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过程的监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找准网络活动的切入点,把活动深入到师生中间,同时还要注意点面结合,多创品牌活动,提高活动的层次,让学生自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总之,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一族。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高校,网络一进入校园,就以其传播快速、信息量大等优势迅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交流、社团活动、文艺体育和管理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显得十分重要,也值得探究。

G647

A

1674-9324(2014)17-0231-02

胡玉翠,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校园文化校园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