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2014-09-01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高校教师专家

张 薇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钟祥 430074)

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张 薇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钟祥 430074)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课程的实施者,理应成为高校课程管理的广泛参与者和核心决策者,然而,当下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归因分析,尝试性地提出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策略,以为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高校教师;课程管理;现状

高校教师(本文指高校教学一线任课教师,不包括课程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课程管理中具有其他管理人员无可比拟的诸多优势,理应成为高校课程管理的广泛参与者和核心决策者。因此,如何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课程管理能力,转换教师传统角色,参与高校课程管理,就成为提升高校课程管理水平的关键。

一、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重视不够,虽然《高教法》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但多数高校很少对课程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而大多数调整是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筹备期间进行的,由于时间仓促,缺少课程专家的科学论证,自然也缺少征求高校教师对课程管理意见的过程,因而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规范。这些都说明课程管理的理念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另外,各高校课程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校长、行政人员上,而缺少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的支持,更缺少课程管理的相关组织机构,与课程关系最为密切的高校教师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势必导致高校课程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2.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领域过窄。学校课程管理包括对课程的计划、编制到实施、展开以及最后评价的全程管理。从目前情况来看,参与课程管理的高校教师往往只集中在课程实施的管理上,即主要是对课程课堂教学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课程生成系统和评价系统的管理。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参与课程目标的管理,特别是参与制定有关学校培养目标管理的更少。

3.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自上而下集中管理的课程管理模式,主管部门或高校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高校教师只能依照执行,无权做出调整,相应地也就不用承担责任。在这种模式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新开发出的课程作为“产品”推向教师,教师作为“消费者”“消费”这些“产品”。这导致了教师被排除于课程决策和管理之外。对教师来说,课程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科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课程管理的实际状况导致了教师课程管理意识的淡漠。

二、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问题归因分析

1.课程管理权利不平等,管理不规范。在实践中,高校课程管理者将教师或排除在课程管理之外,或只默认其对课程实施和部分评价事务的管理,却将其拒于课程生成与决策的管理之外,致使课程管理从一开始就缺少了来自一线教师的支持。而高校教学一线教师恰恰在课程管理实践方面最有发言权。调查显示,参与课程管理的人员主要集中在高校行政人员和学科专家,教师参与率不到20%。这种课程管理中的课程权利不平等,势必影响高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及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管理权利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课程决策权上的不平等。

在我国高校课程规划与选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类型、结构与培养目标脱节及课程内容的陈旧。主要原因之一是课程规划与选择者对高校教育教学实际、学生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等缺乏深入地了解和体认,导致培养目标表述不清。目标不清,课程选择必然盲目。课程内容陈旧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规划与选择的主体单一。长期以来,行政力量与少数学科专家一直担当着我国课程规划与选择的主体,从国家课程到大学课程,都是如此,忽视了教师在课程规划与选择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高校课程规划与选择上的缺席直接导致课程决策的偏差,同时也造成教师对课程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进而造成了课程管理决策、生成、实施与评价系统或环节的脱节。

2.教师的课程素质影响其对课程管理的参与。课程素质是教师开展课程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课程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课程观、课程知识、课程开发能力以及课程行动研究能力等”。教师的课程素质是顺利推进高校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参与课程管理意味着教师本身多方面的改变,如转变教育观、培植课程意识、培养课程发展能力等。参与课程管理对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课程素质还比较低,许多教师弄不清课程的基本概念,不懂得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方案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不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造成高校教师课程素质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缺少《课程论》这门课程。另外,缺少课程和课程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得高校教师接触相关理论的机会更少。

三、促进高校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管理的策略

1.政策支持、制度完善是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前提,所以可以明确规定成立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中教师所占比例。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该确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和传递者在课程形式上的主导地位,完善课程管理制度,明确在课程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等方面所赋予决策、设计、评价、实施等权利及利益,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高校课程管理要求变传统的等级体制的组织模式为扁平式组织模式,避免以往的权威式管理,使高校教师能够民主参与课程的管理过程,与其他课程管理成员在共同的目标导引下展开真诚地对话和讨论,这样,课程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效用。课程管理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全校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一个民主开放的学校课程管理机构是有效进行课程管理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学校有必要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等团体,负责高校课程管理。学校课程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校长承担,成员应包括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各学科的骨干教师、课程管理专家、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少数社会人士等。其主要职责是对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所有课程的生成、实施、评价进行有效管理,并为课程管理创设有利条件,促进高校课程管理向更加科学化的轨道发展,从而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

2.学校大力支持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深入参与课程管理在传统的学校文化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等成员之间属于纵向的信息传递程序,是一种线性的管理模式,它更多偏重于管理和控制,缺乏应有的民主和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意识不足。这种学校文化只能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面对课程改革等外界环境的变迁,难以有效适应。“那些试图把新的课程发展机制潜入到旧有的‘学校文化’中去的做法,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

传统的课程管理是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目标指导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实施,教师处在这个目标体系之外,对于这个既定目标没有很强的情感认同。对于统一的课程目标他们只是机械执行,课程发展也就缺少了活力,教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都消磨殆尽。

3.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及课程管理素质高校课程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校在大力加强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及课程管理素质,提高其课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应成立一支由课程理论专家、学科课程专家、高等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具体负责课程管理实施的培训指导工作。根据实际建立常规的培训、培养制度,开阔教师的眼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思想提高课程管理水平。而不论学校选用哪种课程管理的策略和方式,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在彼此之间的协作中才能了解其他学科并发现彼此的关联,在共同的主题设计过程中才能逐步地超越自身的学科限制,在与高校学科专家或课程专家的合作中才能学会课程管理的专业性技巧和策略。因此,实施课程管理,学校首先要营造一种协作的文化,建立一种协作的机制,教师则首先要增强合作的意识,学会合作的技巧。

4.建立良好的资源传输网络,有效保障课程管理中的资源需求。实施课程管理必须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得到落实,这是学校课程管理必须重视的课题。学校必须考虑如何保证为教师配置足够的资源,使其达到实施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以便创造出一种灵活的、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对其他资源的使用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能拥有这些资源,也必须被赋予权利,使自己不但能够选择最合适的资源,也能决定什么时候、什么场所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利用这些资源。在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课程资源、信息的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地说,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给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给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的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要非常审慎地考虑和计划沟通内容和机制,让参与者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以保证课程管理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蒋士会.课程变革导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黄连金,黄小玲.浅谈高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G647

A

1674-9324(2014)17-0007-03

张薇(1987-),女,湖北钟祥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教育将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方向)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高校教师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请叫我专家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