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途径

2014-09-01姜地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守则伦理价值

姜地忠

(上海海洋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1306)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价值与伦理特性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选择决定着工作目标的确立,工作技术与方法选用,而这一切又决定着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形象。因此,《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地位。然而,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专业化、职业化与制度化建设还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如何面对并有效解决这些困难,以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教材比较缺乏且各教材内容差异较大。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指出,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总体性的界定意义,它决定着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标、意义、方法、技巧等方面(王思斌,2006:41)。这表明我国社会工作界对价值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为大家所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导致本课程的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直到2011年,我国才出版了第一本《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教材。截至目前,本课程的专门教材总共不过两本。在这两部教材出现之前,国内还出版过一本专著《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将这本专著也计入其中,本课程教学实际可用的教材仅有三本。因此,目前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教材十分缺乏。①由于可选教材的范围十分有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筛选等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选择也收到制约。然而比教材更为严重的困难在于,现有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最早的与本课程相关的专著《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一书主要是对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理论性研究,书中主要的内容包括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思想渊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历史演进、核心价值及冲突、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伦理的一般性问题、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伦理抉择与伦理危机以及价值观与伦理教育等。而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一书,在以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简短介绍了前书涉及的这些主题之后,约三分之二篇幅其内容是对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具体领域伦理议题的探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一书,则没有论及社会工作价值的历史渊源、历史演进等问题,本书最主要的内容集中于详细介绍社会工作者对案主、对同事、对雇佣机构、对专业以及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上。可见,现有的三本教材在基本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有教材除了在内容上有着较大差异之外,它们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也有一定的出入。如《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一书认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新教伦理、社会正义理论、人道主义哲学、社会福利思想(罗肖泉,2005:50—63)。现有教材之间内容差异较大,甚至观点上的不一致,使得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不得不面对如下困难:本课程应有的基本框架应当是怎样的?本课程到底应该向学生讲授哪些内容?到底应该以哪本教材的内容和观点作为讲授的标准?

2.教学缺乏明确的本土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依据。面对现有教材内容差异较大的现状,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的老师不得不在参考它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自组织。但是,无论如何组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由核心价值转化而来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都包含哪些具体规定,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无疑是本课程应当教授给学生的最为核心内容。然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在这两个问题的界定上却存在着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各国社会工作协会及其分支机构承担着界定本协会倡导的社会工作核心价值并制定本协会认定的伦理守则的职能。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社会工作协会及其分支机构在这两个方面的界定上都过于简短、原则化和抽象化。例如,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制定的社会工作者守则,其中没有对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进行非常明确的说明,而在伦理守则方面全文从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工作规范三个方面也仅做出了总计17条的原则性规定。②这些原则性规定与香港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及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伦理守则相比,明显过于笼统、抽象、模糊。

3.价值与伦理难以进行课堂传授的困难。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等人曾提出过“专业伦理可以传授吗”这一问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赞成苏格拉底的疑问:“我不知道价值观是如何获得的,也一点不知道是否能否教授价值观”。基于此,他们对于通过课程教学能否全面促成学生更符合专业伦理要求的行为表示疑问。他们主张价值与伦理的内化必须辅之以身体力行(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2005:11—13)。如果同意这种主张,那么目前《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面临严峻挑战。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主要将本课程定位于理论课程,至少也是偏理论性的课程。这种定位决定了本课程教学多数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个别学校在理论讲授的同时辅之以案例研讨、少量的实践等教学方式。如果承认拉尔夫.多戈夫的观点,那么,现有教学方式很难担负起向学生传输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的职责,这也是本课程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和困难。面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如上主要问题,作业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到底应当如何应对与解决呢?

二、解决《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的途径

1.加强教材建设,深入研究和严谨组织教学内容。面对本课程目前仅有两本专门教材和一本专著,并且它们之间内容差异还较大的情况,最理想的解决途径应当是加强本课程教材的建设。为此,社会工作教育界以及国家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尽快争取将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列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中,广泛发动和联合社会工作实务界、理论研究界和教育界联合编订全国统一性的教材,以便为各高校进行本课程教学提供比较标准化的参考。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并完成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起的作用,每个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本课程现有教材,其中既包括认真研究国内现有的教材,也包括认真研究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的教材,在分析其共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现实国情以及社会制度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有所取舍又有所创新地确定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框架和基本教学内容。

2.借鉴西方及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完善中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对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伦理守则过于原则化和笼统化,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清晰地教授学生作为一名中国社会工作者应秉持何种专业价值观、遵守哪些具体伦理原则、对案主、社会、专业、雇佣机构等肩负哪些职责这一困难,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及各分支机构伦理守则的完善,使之形成清晰、完善、具体、详细的规定。但是,伦理守则的完善需要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构建,其变更还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因此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应对眼下的教学需要还应另觅他途。众所周知,社会工作发源于西方社会,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倡导的价值和伦理带有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的特征,但是人们对于人类自身的本质和需求等基本问题上还是有着较为一致性的共识,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中就包含着这一部分内容。因此,西方社会工作专业所倡导的价值和伦理原则中包含我们可以借鉴的成分,并且它们也具有非常完善的伦理守则可供借鉴。所以,在我国完善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还没形成之前,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的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主张和伦理守则规定,将其作为向学生教授一名社会工作者应秉持的价值、应担负的职责的依据。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给予必要的批判。

3.创新教学模式克服价值与伦理难以通过课堂完全传授的困难。如果认可拉尔夫.多戈夫等人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难以通过课堂完全传授,必须辅之以身体力行”的观点。那么,要发挥本课程应起之作用,必须对本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按照拉尔夫.多戈夫观点,本课程的教学应当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但是,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即使将所有的课时数都进行实习实践教学,在有限的实习实践中,也很难经历和体验所有相关的社会工作价值和伦理。因此,在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当辅之以案例讨论、事件中的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总体而言,要把社会工作秉持的专业核心价值和伦理有效传授给学生,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应当是“先知而后行”:首先由教师全面讲授社会工作专业秉持的专业价值和伦理,使学生了解之;其后辅之以案例研讨和角色扮演与模拟,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和体验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实务领域进行实习和实践,在实践中经历、体验和运用其之前掌握的专业价值与伦理知识,在此过程中还要及时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总结与讨论以达到强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较好地克服和破解“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难以通过课堂传授的难题。

注:

①当然,这里包括我国港台地区,以及西方国家的教材。但是,它们作为我国高校本课程的教材来使用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购买不易,花费较大;二是因为价值与伦理问题与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将它们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可以,但将它们作为学生的教材来适应并不适当。

②参见:《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伦理守则》,来源: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网站。http://www.cncasw.org/hyzl/llxc/gnsz/201212/t20121226_12284.htm.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陈鈡林,黄晓燕.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高鉴国.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守则伦理价值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