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操作活动中的管理策略例谈
2014-09-01于毓青
于毓青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强调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实际教学中,数学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探索新知、迁移能力。数学操作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即在数学教学中供给学生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实践进行的学习活动。
一、检视低年级数学操作活动中的管理问题
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机会。固然,学生的自主活动能逐步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相伴而生的是,教师往往忽略了管理作用,以致出现以下问题。
1.放任自流,不作要求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如果只把学具“放手”给学生,以为课堂“开放”、可以使得学生自主探究时,学生很可能整节课都在摆弄学具型“玩具”,效果不得而知。
有位教师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准备了很多形状的积木,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本课学习目标之一应是直观认识这些立体图形,但教师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缺乏有效管理,有学生就自顾自搭积木,整整摆弄了一节课。可想而知,他对图形的认识很有可能仅停留在表层,甚至连基本名称都不清楚,和学习初衷相去甚远。操作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管理目标,否则就无法发挥操作活动的意义。
2.方法不清,不得要领
我们提倡让学生“做数学”,进行“数学地思考”。以操作为手段,教师要及时让学生通过大量直观形象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理解新知,化解难点。但由于教师估计失误、引领不当,学生不明确操作要求和方法,导致不得要领“瞎忙乎”,失去自我探究的意义。
3.走马观花,临时行动
数学课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因此课堂上要多开展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构建新知。但操作并非流水账,如果临时行动,仓皇出招,就会导致无序和低效。
二、应对低年级数学操作活动的管理策略
操作活动中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教师管理不当所致,如缺乏明确操作管理目标,缺乏恰当管理措施,缺乏平时操作训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现象来找寻相应操作管理策略和方法。
1.在激趣中抓住活动的时机
就教育阶段性而论,小学阶段主要给学生呈现思维材料,并逐步内化。如果能洞察学生的思维特点,捕捉到最佳时机,操作学习就能事半功倍。针对学生对学具的随意摆弄,教师需用多种手段发掘操作价值,吸引激励学生,提高效率。学生喜欢新奇、易被鼓舞,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如出示有趣场景,明确操作目标,用比赛形式等。
仍以一年级《认识图形》为例,教师操作目标要明确,儿童化色彩可浓厚:“今天,智慧老人要寻找‘智多星班,这个班的孩子可以在‘玩积木中认识四种图形。你们想成为这样的 ‘小智多星吗?好,只有认真听要求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其中奥秘。请听好智慧老人的问题和指令。”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场景以及集体行为的力量,明确这里的“玩”是带有学习任务的。
随后,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种积木中感知形状,从堆积木场景—整理出典型物体—揭示各类物体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物体,看看想想比比,分类中领会形状特征,促进思考。当操作目标明确了,学生就能说出视觉、触觉感受,并较好地观察、分类。
为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学生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索与判断,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心理活动,有不同阶段的特点。思维特性以模仿性、单向思维、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提前或滞后的操作需要教师明确目标,抓住操作时机,及时采取策略,让操作从“不合时宜”变为“恰到好处”。
2.在困境中发掘更有价值的做法
教学具有认识与管理的双重任务。教师是管理者,也是合作者,面对学生的操作困境,要充分估计到怎样的操作更有价值,更真实高效,从学生出发,给予探索空间。
仍以图形为例,《长方形和正方形》中需要认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当学生无从下手时,该如何选择?设计一:精美课件演示。通过边的闪烁、移动,能清晰展现,省时省力,但学生是轻松看客。设计二:学生直接操作。通过对折证明对边相等,但邻边相等,学生不易理解。再展示成功折法,学生体验并不深刻。设计三:通过引领找到办法。先学生自己折,思考怎样能清楚看到各边,有学生想到用彩笔描边。全班再次操作,进行汇报。通过投影观察比较,着重展示学生比较邻边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做法花费了时间,但每个学生都在思考操作,得到的体验是鲜明深刻的。
在以上三次改进中,我们发现,只有面对学生真实的思维展开操作,才能使操作活动更真实高效、凸显价值。这需要教师在困境中的引领,可以联系已有起点,可以抓住关键,可以由易到难,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
3.在目标引领下细化环节的有效指导
数学本身是反映符号化了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小学生认识事物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如果离开拼拼比比、摸摸看看、量量画画等具体实践,想要很好建立表象是困难的。因此,在准确定位操作目标的基础上,操作的有效指导不可缺少。
二年级《分米和毫米》对于学生有点陌生,需要创设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并在操作环节上体现出一定的细化和指导。例如:给每人准备1分米长的吸管。通过摸一摸(是什么,感受长度)、猜一猜(有多长)、想一想(眼前出现1分米表象)、画一画(画出1分米长度)、说一说(举例)等步骤,在头脑中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在测量时进行具体指导。怎么量?尺子长度不够怎么办?同桌两人怎样合作?让学生有所准备,学会测量的方法和手段,数学课才能真正“活”起来。
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重要,教师的指导管理同样重要。在司空见惯的数学操作活动后面,其实蕴含着教师很大的教学管理智慧。操作前帮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要求;操作时巡视指导,共同探索;操作后适时总结,进行提炼。努力做到目标明确而不死板,组织过程活而不乱,操作管理不露声色。管于无形,理于有序,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管理的组织效应和引导作用,让操作活动有的放矢。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