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学地理课程校本化

2014-09-01刘立地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永定河山谷课程标准

刘立地,中学地理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市大峪中学地理学科主任、班主任,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及“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好老师”称号,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多次参与区期末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考试的命题工作;撰写《表格法在“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习中的运用》、《世界地理概况综合测试卷》《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市、区级刊物。论文《如何通过教学目标制定和板书设计落实课程标准》在北京市地理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教学设计《门头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北京市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在北京市教学评优中荣获一等奖。中学地理课程的国家标准,由于面向全国,必须选择最典型的案例以确保严谨性和通用性。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需要进行校本化,即将课标中的知识、案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北京大峪中学是一所有着68年校史的市级示范校,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紧邻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与“百里画廊”——永定河峡谷不过几公里,区内有地质学上知名的青白口村、斋堂马兰黄土结构,永定河两岸随处可见流水侵蚀和各种褶皱地貌。在利用区内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实现地理课程的校本化方面,大峪中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推出中学课程“山谷化”的理念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什么是“山谷化”

“山谷化”即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校本化、本地化的过程。在这个思路指引下,大峪中学创建了山谷书院,启动了对各学科“山谷化”的实践,将国家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和案例与本地特色相结合,突出本校的山谷特色,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发展每个人的天赋才华”为宗旨,力求为每个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总体来说,山谷化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

1.全方位

“山谷书院”系列课程既有地理、历史这样的文史科目,也有生物、化学这样的实践性理科,甚至还有艺术体育类课程。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予以充分选择,量身定做的课程 “总有一科适合你”。

2.多层次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差异化的原则,“山谷”系列课程设置了5个层级,即预备体验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国家基础课程、山谷志趣课程、生涯体验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层级和方向,从而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保护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灵性,实现“发展每个人的天赋才华”的目标。

具体到地理课程,“山谷化”就是利用大峪中学紧邻永定河峡谷独有的地理优势,将地理课堂搬到山谷中、河岸旁,通过亲身的体验与实践让学生把课本上看似高深的知识拉下来、抓到手、记在心。通过对永定河峡谷的实地考察,点燃学生深藏在心底的徐霞客之梦。

二、为什么要“山谷化”

1.课程性质的需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实践科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记录、测量、勘探、绘图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第二,鲜明的地域性。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导致地理学研究有很强的区域性,一种地理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学习地理贵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本地特点相结合。

针对地理学实践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大峪中学所在的区域可利用开发的资源十分丰富,且地理教学突出的理念是“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因此,把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在本区域,充分发挥本区域的特色,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更有效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2.课程理念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本区域等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更能体现地理课程“全面培养地理素养,满足差异化地理研究和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理念。在这种前提下开发、设计的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通过开展本地的地理观测、考察、实验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家乡建设,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利用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从而全方位达到了中学地理课程理念的要求。

3.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师素养的需求

教师时常会困惑:讲了这么多遍的知识,学生怎么就是记不住呢?在开发“山谷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反思发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存在典型的问题,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许多教学活动是“纸上谈兵”,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学到的、落实的知识。如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壳物质循环》一课,会讲到岩石种类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落实的是抽象的“纯文字概念”,如图2所展示的岩石是沉积岩,学生脑海当中是“沉积岩”三个字和抽象的符号(如图1所示),而不是活生生的石头,岩石之间的转化被抽象为不同文字之间的转化。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唯一能调动的就是大脑对抽象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功能,根据心理学和生物学的常识,人类大脑对形象的现实物体的理解能力和记忆程度远胜于抽象的文字。如果能带学生实地考察,自己采集岩石标本,通过在野外亲手操作和现场讲解,形成对大脑、手、眼、耳等诸多器官的刺激,使学生容易把握知识,不仅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强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这种立体、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收获模式,效果远胜于传统的课堂讲授。

就教师自身发展而言,绝大多数一线教师长期专注于课堂教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更新,甚至由于长期缺乏实践而不断遗忘。如果学生拿着一块石头来问,鲜有教师能轻松识别,更鲜有教师能指导学生查找相关专业资源,引发学生自我探求的兴趣。实际上,判断岩石是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自身实践经验缺失的教师很难教育出高素养的学生,也很难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

因此,无论是出于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还是出于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本地化、“山谷化”是非常必要的。

三、“山谷化”的转换与实践

“山谷化”首先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把国家课程标准逐一解读和分析,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本地化转换,结合门头沟区山川秀美、山谷诸多的特点进行“山谷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本地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有所了解,还要进一步拓展到历史、文化、军事、政治等诸多领域,从而充分运用广泛资源完成课程的转换。

下面就以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三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为例,具体解读“山谷化”的必要性和具体过程。

1.课程标准的分析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的三个关键词是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那么对应的流域治理案例就应该以本地的地理环境作为切入点,首先从本地的山川地貌、地质特征、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这些没有人类活动参与的“原生态”讲起,逐步过渡到人类开始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改变了该流域的自然形态,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通过人类科技进步和对大自然的不断认识,人类逐步意识到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在获取人类短期利益的同时,更应该兼顾整体生态的平衡,在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后,逐步恢复了生态和人类利益的再平衡。

实际上,如果认真阅读本节所提供的田纳西河的案例就会发现,上述内容其实就是整个案例的故事主线。在“山谷化”以后,变化的应是本地化的案例故事,而主线依旧未变。

2.“山谷化”的课程改造

改造的第一步是对教材案例的逆向分解,按照上一节所述的故事主线分解田纳西河案例的知识点。如上一节所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这一节的故事主线是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那“山谷化”的案例选择也应该符合这一标准,按照这个主线予以展开。

按照教材的要求,通过对贯彻课程标准的案例分析和解读,按照从低到高、从具体技能到抽象思想的初步递进关系,学生应该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有所收获。在案例转换完成以后,教师需要重新站在这三个层次的角度,特别是后两点对教案进行总结和升华,补充新的内容。

3.“山谷化”的实际考察

在“山谷化”的课程设计完成后,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学校特意选拔部分师生采用多学校、多学科综合开发、联合考察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永定河峡谷沿岸的琉璃渠、下苇店、落坡岭进行了考察。活动中,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特级教师张毅给师生们讲解水质分析的方法;地理特级教师李宗录讲解永定河的地质构造特点。在琉璃渠,学生们了解到了门头沟做为“皇家特供琉璃,京城燃煤基地”的悠久历史;在下苇店,学生们学习下苇店、灵水举人村、爨底下等京西古道上著名古村落的变迁;在落坡岭,学生为平西抗日英烈们的事迹所感动。

具体到地理考察,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亲自操作仪器,对不同地点的水质进行采样,采集植物、矿物标本,并对不同地点的水质标本进行对比和初步分析,为返校以后进一步查询资料、分析做了铺垫。

四、“山谷化”的产出和效果

在实地考察之后,参加考察的学生将带回的水质、岩石标本进行了分析,通过自主查询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料,综合了化学、物理分析方法,对永定河水质、植被、环境等编写了相关的论文,汇总成册,命名为《永定河畔山谷风》。参加考察的学生在关于水资源的授课研讨过程中,个个都成为本小组的发言人,用饱满的热情和实际经验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们的考察结果,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引发了其他同学积极报名参加下次考察的热潮。

“山谷化”的地理课程实践活动,通过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入手,让学生充分参与,不仅落实了学习目标,而且更突出了课标对知识技能落实中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的培养。通过使用仪器、搜集和整理互联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过程与方法课标的落实中,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实际的检验;在编写考察报告和论文过程以及之后的课堂交流活动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学习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每一次说起门头沟的山山水水,从学生的表达中能体会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已“润物细无声”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对教师来说,通过“山谷化”的课程转换和实际考察,在专家的引领下提高了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发现自己的短板,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点燃了火种。

总之,通过因地制宜的“山谷化”课程转换和多种多样的师生参与,大峪中学在实践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校本化,不断寻找国家地理课程和门头沟地理的结合点,不断探索地理课程和历史、政治、生物、物理、化学课程之间的联系,不断分析、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看到教师自身的问题和差距,“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从而使师生的发展都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师生共赢,发展每个人才华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 颖)

实际上,如果认真阅读本节所提供的田纳西河的案例就会发现,上述内容其实就是整个案例的故事主线。在“山谷化”以后,变化的应是本地化的案例故事,而主线依旧未变。

2.“山谷化”的课程改造

改造的第一步是对教材案例的逆向分解,按照上一节所述的故事主线分解田纳西河案例的知识点。如上一节所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这一节的故事主线是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那“山谷化”的案例选择也应该符合这一标准,按照这个主线予以展开。

按照教材的要求,通过对贯彻课程标准的案例分析和解读,按照从低到高、从具体技能到抽象思想的初步递进关系,学生应该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有所收获。在案例转换完成以后,教师需要重新站在这三个层次的角度,特别是后两点对教案进行总结和升华,补充新的内容。

3.“山谷化”的实际考察

在“山谷化”的课程设计完成后,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学校特意选拔部分师生采用多学校、多学科综合开发、联合考察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永定河峡谷沿岸的琉璃渠、下苇店、落坡岭进行了考察。活动中,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特级教师张毅给师生们讲解水质分析的方法;地理特级教师李宗录讲解永定河的地质构造特点。在琉璃渠,学生们了解到了门头沟做为“皇家特供琉璃,京城燃煤基地”的悠久历史;在下苇店,学生们学习下苇店、灵水举人村、爨底下等京西古道上著名古村落的变迁;在落坡岭,学生为平西抗日英烈们的事迹所感动。

具体到地理考察,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亲自操作仪器,对不同地点的水质进行采样,采集植物、矿物标本,并对不同地点的水质标本进行对比和初步分析,为返校以后进一步查询资料、分析做了铺垫。

四、“山谷化”的产出和效果

在实地考察之后,参加考察的学生将带回的水质、岩石标本进行了分析,通过自主查询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料,综合了化学、物理分析方法,对永定河水质、植被、环境等编写了相关的论文,汇总成册,命名为《永定河畔山谷风》。参加考察的学生在关于水资源的授课研讨过程中,个个都成为本小组的发言人,用饱满的热情和实际经验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们的考察结果,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引发了其他同学积极报名参加下次考察的热潮。

“山谷化”的地理课程实践活动,通过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入手,让学生充分参与,不仅落实了学习目标,而且更突出了课标对知识技能落实中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的培养。通过使用仪器、搜集和整理互联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过程与方法课标的落实中,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实际的检验;在编写考察报告和论文过程以及之后的课堂交流活动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学习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每一次说起门头沟的山山水水,从学生的表达中能体会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已“润物细无声”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对教师来说,通过“山谷化”的课程转换和实际考察,在专家的引领下提高了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发现自己的短板,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点燃了火种。

总之,通过因地制宜的“山谷化”课程转换和多种多样的师生参与,大峪中学在实践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校本化,不断寻找国家地理课程和门头沟地理的结合点,不断探索地理课程和历史、政治、生物、物理、化学课程之间的联系,不断分析、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看到教师自身的问题和差距,“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从而使师生的发展都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师生共赢,发展每个人才华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 颖)

实际上,如果认真阅读本节所提供的田纳西河的案例就会发现,上述内容其实就是整个案例的故事主线。在“山谷化”以后,变化的应是本地化的案例故事,而主线依旧未变。

2.“山谷化”的课程改造

改造的第一步是对教材案例的逆向分解,按照上一节所述的故事主线分解田纳西河案例的知识点。如上一节所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这一节的故事主线是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那“山谷化”的案例选择也应该符合这一标准,按照这个主线予以展开。

按照教材的要求,通过对贯彻课程标准的案例分析和解读,按照从低到高、从具体技能到抽象思想的初步递进关系,学生应该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有所收获。在案例转换完成以后,教师需要重新站在这三个层次的角度,特别是后两点对教案进行总结和升华,补充新的内容。

3.“山谷化”的实际考察

在“山谷化”的课程设计完成后,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学校特意选拔部分师生采用多学校、多学科综合开发、联合考察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永定河峡谷沿岸的琉璃渠、下苇店、落坡岭进行了考察。活动中,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特级教师张毅给师生们讲解水质分析的方法;地理特级教师李宗录讲解永定河的地质构造特点。在琉璃渠,学生们了解到了门头沟做为“皇家特供琉璃,京城燃煤基地”的悠久历史;在下苇店,学生们学习下苇店、灵水举人村、爨底下等京西古道上著名古村落的变迁;在落坡岭,学生为平西抗日英烈们的事迹所感动。

具体到地理考察,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亲自操作仪器,对不同地点的水质进行采样,采集植物、矿物标本,并对不同地点的水质标本进行对比和初步分析,为返校以后进一步查询资料、分析做了铺垫。

四、“山谷化”的产出和效果

在实地考察之后,参加考察的学生将带回的水质、岩石标本进行了分析,通过自主查询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料,综合了化学、物理分析方法,对永定河水质、植被、环境等编写了相关的论文,汇总成册,命名为《永定河畔山谷风》。参加考察的学生在关于水资源的授课研讨过程中,个个都成为本小组的发言人,用饱满的热情和实际经验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们的考察结果,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引发了其他同学积极报名参加下次考察的热潮。

“山谷化”的地理课程实践活动,通过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入手,让学生充分参与,不仅落实了学习目标,而且更突出了课标对知识技能落实中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的培养。通过使用仪器、搜集和整理互联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过程与方法课标的落实中,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实际的检验;在编写考察报告和论文过程以及之后的课堂交流活动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学习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每一次说起门头沟的山山水水,从学生的表达中能体会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已“润物细无声”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对教师来说,通过“山谷化”的课程转换和实际考察,在专家的引领下提高了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发现自己的短板,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点燃了火种。

总之,通过因地制宜的“山谷化”课程转换和多种多样的师生参与,大峪中学在实践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校本化,不断寻找国家地理课程和门头沟地理的结合点,不断探索地理课程和历史、政治、生物、物理、化学课程之间的联系,不断分析、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看到教师自身的问题和差距,“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从而使师生的发展都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师生共赢,发展每个人才华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 颖)

猜你喜欢

永定河山谷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为了“母亲河”水清如翠
山谷(外六首)
睡吧,山谷
勃勃生机的永定河
母亲节拍摄母亲河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诡异的山谷
智出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