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语文教学,让语文回归教学本真

2014-09-01刘金玉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先学语文发展

刘金玉,洋思中学副校长,洋思经验创始人之一,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盐城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全国十佳语文教师,系国家行政学院特聘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答疑专家,泰州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导,洋思高效课堂研究会副会长;出版《学校高效管理六讲》、《高效课堂八讲》、《高效治班六讲》等著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研究课题“洋思课改模式”和其独立研究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分别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先后超千次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上示范课;先后发表近百篇文章,其中有二十余篇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有十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社刊用。一、提出慢语文教学的背景

当今世界,一个“慢”字正悄然潜入我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论是放弃汽车出行、以自行车为时尚的“慢城市”理念,还是包括慢食、慢跑等在内的“慢生活”方式,都在提醒我们放慢节奏、细细品味、过一种真正低碳环保而高品质的生活。

由慢生活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教育太快了,我们的教学太快了,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快得让人认不清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似乎只有不断提速才能赶上时代步伐。

我一直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慢功、细活,它是生命潜移默化的结果,绝不能以赶鸭子上架的速度发展,不能用“深圳速度”衡量。

再由此,我联想到我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当今也真是时时、处处无不在求一个“快”字——快速达到目标,快速完成任务,快速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快速使学生的语文情感培养起来,快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起来……

近日,我从《中国教育报》中读到一则报道:

“一岁能背诵五言绝句,两岁识字2000、背诵30首以上古诗,四岁左右能流畅地读书、看报纸,五六岁时会使用汉语字典,喜欢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这是某早教机构提出的“早期儿童教育”。

显然,超前识字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它不是孩子的真正发展所需。这是一种快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输在成长线上——这是通过透支孩子未来发展的教育,这是一种拔苗助长、不符合孩子的天性的教育,这是对人生命发展的一种亵渎的教育。

小孩子如此,小学生、中学生不也是如此吗?快教育僭越了学生成长的自然进程。表面上,学生获得了短期的发展变化,但最终会对其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的影响,使其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

故此,提出“慢语文教学”。

二、慢语文教学的内涵及理论根据

慢语文教学,与快语文教学相对。即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求快、求急、求成,而求稳、求实、求效,一切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一切依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但慢语文教学不是拖拉地教语文,也不是慢吞吞地学语文,更不是老牛拉破车、蜗牛爬行地教语文。

为什么要提出慢语文教学?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的。

1.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要使语文成为有用的工具,将其工具性落到实处,只有慢。要知道,掌握一个工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可能有速成法,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

譬如说识字,表现看来很容易,也很快捷,但要弄明白,没有感悟的过程不行,虽然灌输的方式使学生会记、会写,但却不会用的情况太多了,这就是只求其形而未能求其质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目的之所在。如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讲只是三言两语的功夫,但学生真的理解了吗?理解得深刻吗?能够举一反三吗?有的初三年级的教师一堂课讲三四个语段分析,老师是讲了,学生也似乎理解了,但学生果真理解吗?如果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再来分析,学生还会吗?如果真会,那才是会用语文这个工具,如果不会,显然,工具没有真正掌握。

再说人文性。思想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写下来,是不是就体悟了这种人文性呢?这是需要每一个学生都用心把握的东西,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是不能形成人文思想的,即使有,也是教师贴的标签。如上《窗》一课,其思想内涵是扬善贬恶,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要做一个恶人。试问,学生会说了就算完事了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你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吗?你自己是如何做的?今后,你如何做到呢?学生联系了文本、生活和自身行为,就完事了吗?还不行。老师还应该观察学生是不是真的说到做到,是不是言行一致。人文思想不是说的,而是做的,是体验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才能得以提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内涵才能得到落实。

2.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的过程。要想让学生从不知到知再到深知,从不能到能到很能,从无情到有情再到多情,岂是能够一步到位的。其学习必须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况且,学生各自状况不同,内悟与内化过程也是各不一样的,如果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那就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所以,无论是从整体的学习还是个体的学习,都是一个慢进的过程,不能速成。

三、慢语文教学的实质

1.慢语文教学是真实的语文教学。快语文教学是一个假语文教学。为了快,教师是自欺欺人,学生是装模作样。因为快语文是一种急功近利——只为追求所谓的结果,不求过程的科学性;是一种拔苗助长——不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掩耳盗铃——一种自鸣得意、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一种虚教语文。为了让学生能在名著考试中拿分,我们的老师在做什么?不是让学生读书,而是让学生背名著讲义,以教师的读来代替学生的读,以讲义代名著,以讲义代书本。结果考试成绩很好,但没有形成实际能力。而慢语文以实事求是为教学指南,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掌握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能学多少就教多少,不去人为的拔高,不从教师或社会的角度去着意地追求。慢语文强调一定要让学生走进语文,走进语文学习的载体——文本,走进语文学习场——生活,让其在语文学习场和学习平台上感悟、体验、内化,这样的语文就是实语文、稳语文、真语文,学生在慢语文的学习中稳扎稳打,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情出发,从实用出发,从实效出发——慢语文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目标。

2.慢语文教学是挖潜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是依据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不断发现,不断挖掘,不断巩固,从而使其从内心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的感情,培养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基、根器。

3.慢语文教学是理性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不是一种功利性的教学方法,而是切切实实从学生本位出发进行的语文教学的新思维、新行为,是一种立足根本、着眼长远,非舍本逐末的行为。它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这种理性表现在理性地认识学生实际,理性地认识学生的发展,理性地认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于慢语文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压制,不霸道,不强求,不抢话,不做接力手,不做传话筒,不做放大镜,而是给足时间,创设氛围,耐心倾听,慢慢来,学多少是多少,只要真正投入,只要积极用心,只要尽心尽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尊重。在这种尊重下,学生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就会增强,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岂能没有提高?

4.慢语文教学是快乐的语文教学。快语文教学用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去要求学生学习,最终只能使学生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折感。而学生在慢语文教学之中,由于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所以会感到学习语文不再是一个苦差使,就不会出现学习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三怕”现象,而是充满热情地去迎接语文,享受语文,赢回自尊,找回自信,从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此时就不再是工具了,而是伴随其一生、使其不断进步发展的推进器。

5.慢语文教学是高效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表面速度不快,一堂课讲的内容不多,达到的目标不多,但实际上,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牢,学到对以后发展有益的东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东西。不仅如此,不是一个学生在发展,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不是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是所有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都不可少的发展,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外显效应,更多的是内在成长,采用的方法不是机械重复、大量作业、题海战术,而是自主、互动、实践、体验、内化、激励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就领悟祖国语文文字了吗?慢语文教学着眼的是所有,是长远,是实效,如此,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慢语文促进了全员语文素养的发展,不仅让所谓的尖子生学得好,在原先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更是让所谓的后进生提升发展,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慢语文促进了学生语文全面素养的发展,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也使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四、慢语文教学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情出发,夯实基础。起步学习语文新知必须慢,特别要把书本知识学得扎实,因为它是基础,是学习的根,是运用的源,“以本为本,本是根本”应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充分反映了基础性的原则。学生基础打牢了,还愁学生走不出来吗?这与学习书法是一样的道理——先“入格”,再“出格”;这与建房造屋是一样的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渐进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由低而高,由少而多、由浅到深,前面的学习内容不扎实、不消化、无实效,则不能向后进行,后面的学习内容必须建立在前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深度要切实。立足学情,学情决定速度。

3.发展性原则。即慢语文表象是学生学习语文时要“慢”,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学生终身语文学习的发展上,其所求非眼前一课、一时,非短视,而求长远与将来;不求讲了、教了、说了,而是会了、行了、能了。

4.实践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全过程让学生实践。只有通过自我实践、合作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深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全给、多给、施给,而应该少给、不给、精给,更应该让学生自寻、自找、自探——只有自己实践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5.巩固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地巩固与积累,才能不断地升华和积淀,才能有更大的收益与更好的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决不能“一鼓作气”,要适时休整、调整、回顾、整理,不断充实到原有的知识系统里,使知识更加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有充分的时间;学生彼此合作时,要真心合作,互通有无,共同研究与解决;学生训练时,要有足够的时间。

6.自主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使其真正想自己的语文事,说自己的语文话,干自己的语文活,尽自己的语文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我建构语文知识,自我形成语文能力,自我提升语文情感,教师不能有任何的包办、代替,不能存在任何的超权、霸权、弄权。

7.控制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对语文学习的量与质要实行控制,一定要从学生本位出发积极考虑,不能教师随心所欲、想当然。语文学习目标立足大处,着眼小处;目标要分解,写字、写作文、双休日作业等都需要控制。

五、慢语文教学的科学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是最有效实施慢语文的教学策略。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教师未开讲之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预设的最有效的学习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所谓“后教”,就是教师在课堂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为解决“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所谓“当堂训练”, 就是在课堂“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和“教”的内容所作的反思、反馈而进行的深层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中都想先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依靠自身力量能够解题不是更好吗?这是教学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先让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这一步就是上面所讲的“先学”。虽然学生有先学的本领与潜能,但毕竟是新知识,毕竟因为知识的不完备,必然会出现不理解、不能完全解答以及出错的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发现、补充、提升。而教师的出场只是启发,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找答案的来由,找答案形成的过程,找答案中蕴藏的规律,分析答案可能出现的变式等,也就是要真正达到由答案而答案的内质,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当堂训练”中,教师只是巡视,只是观看,只是监考,只是关注,只是期待,学生在作静心思考,埋头作业,不看书本,不看记录,不看讲义,不看他人,“自顾自地”思考、探索、做题,没有浮动,没有心虚,没有做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无时不体现“慢”之精神实质——从“慢”中来,到“快”中去,慢慢地品悟,慢慢地内化,慢慢地运用,不断实现“事半功倍”,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大丰收。

慢语文教学是一种崭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是依据实际状况提出的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虽然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因语文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生本身是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故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还不够透,还存在诸多问题。将此思想与做法抛给大家,以此抛砖引玉,希冀得到大家的共同关注与研究,希冀得到大家的帮助与完善。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了,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了,只有大家都在不断实践着,语文教学才能富有希望,才能到达虽慢却稳、虽慢实快、虽慢犹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如此,师生才会产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而不是一种被动地“教”与“学”;如此,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教师教学才能从容、沉稳、优雅,学生学习才会轻松、有趣、扎实,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如此,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发扬光大,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 刘 颖)

5.慢语文教学是高效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表面速度不快,一堂课讲的内容不多,达到的目标不多,但实际上,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牢,学到对以后发展有益的东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东西。不仅如此,不是一个学生在发展,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不是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是所有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都不可少的发展,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外显效应,更多的是内在成长,采用的方法不是机械重复、大量作业、题海战术,而是自主、互动、实践、体验、内化、激励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就领悟祖国语文文字了吗?慢语文教学着眼的是所有,是长远,是实效,如此,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慢语文促进了全员语文素养的发展,不仅让所谓的尖子生学得好,在原先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更是让所谓的后进生提升发展,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慢语文促进了学生语文全面素养的发展,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也使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四、慢语文教学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情出发,夯实基础。起步学习语文新知必须慢,特别要把书本知识学得扎实,因为它是基础,是学习的根,是运用的源,“以本为本,本是根本”应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充分反映了基础性的原则。学生基础打牢了,还愁学生走不出来吗?这与学习书法是一样的道理——先“入格”,再“出格”;这与建房造屋是一样的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渐进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由低而高,由少而多、由浅到深,前面的学习内容不扎实、不消化、无实效,则不能向后进行,后面的学习内容必须建立在前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深度要切实。立足学情,学情决定速度。

3.发展性原则。即慢语文表象是学生学习语文时要“慢”,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学生终身语文学习的发展上,其所求非眼前一课、一时,非短视,而求长远与将来;不求讲了、教了、说了,而是会了、行了、能了。

4.实践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全过程让学生实践。只有通过自我实践、合作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深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全给、多给、施给,而应该少给、不给、精给,更应该让学生自寻、自找、自探——只有自己实践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5.巩固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地巩固与积累,才能不断地升华和积淀,才能有更大的收益与更好的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决不能“一鼓作气”,要适时休整、调整、回顾、整理,不断充实到原有的知识系统里,使知识更加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有充分的时间;学生彼此合作时,要真心合作,互通有无,共同研究与解决;学生训练时,要有足够的时间。

6.自主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使其真正想自己的语文事,说自己的语文话,干自己的语文活,尽自己的语文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我建构语文知识,自我形成语文能力,自我提升语文情感,教师不能有任何的包办、代替,不能存在任何的超权、霸权、弄权。

7.控制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对语文学习的量与质要实行控制,一定要从学生本位出发积极考虑,不能教师随心所欲、想当然。语文学习目标立足大处,着眼小处;目标要分解,写字、写作文、双休日作业等都需要控制。

五、慢语文教学的科学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是最有效实施慢语文的教学策略。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教师未开讲之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预设的最有效的学习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所谓“后教”,就是教师在课堂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为解决“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所谓“当堂训练”, 就是在课堂“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和“教”的内容所作的反思、反馈而进行的深层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中都想先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依靠自身力量能够解题不是更好吗?这是教学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先让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这一步就是上面所讲的“先学”。虽然学生有先学的本领与潜能,但毕竟是新知识,毕竟因为知识的不完备,必然会出现不理解、不能完全解答以及出错的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发现、补充、提升。而教师的出场只是启发,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找答案的来由,找答案形成的过程,找答案中蕴藏的规律,分析答案可能出现的变式等,也就是要真正达到由答案而答案的内质,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当堂训练”中,教师只是巡视,只是观看,只是监考,只是关注,只是期待,学生在作静心思考,埋头作业,不看书本,不看记录,不看讲义,不看他人,“自顾自地”思考、探索、做题,没有浮动,没有心虚,没有做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无时不体现“慢”之精神实质——从“慢”中来,到“快”中去,慢慢地品悟,慢慢地内化,慢慢地运用,不断实现“事半功倍”,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大丰收。

慢语文教学是一种崭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是依据实际状况提出的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虽然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因语文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生本身是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故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还不够透,还存在诸多问题。将此思想与做法抛给大家,以此抛砖引玉,希冀得到大家的共同关注与研究,希冀得到大家的帮助与完善。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了,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了,只有大家都在不断实践着,语文教学才能富有希望,才能到达虽慢却稳、虽慢实快、虽慢犹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如此,师生才会产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而不是一种被动地“教”与“学”;如此,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教师教学才能从容、沉稳、优雅,学生学习才会轻松、有趣、扎实,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如此,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发扬光大,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 刘 颖)

5.慢语文教学是高效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表面速度不快,一堂课讲的内容不多,达到的目标不多,但实际上,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牢,学到对以后发展有益的东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东西。不仅如此,不是一个学生在发展,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不是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是所有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都不可少的发展,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外显效应,更多的是内在成长,采用的方法不是机械重复、大量作业、题海战术,而是自主、互动、实践、体验、内化、激励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就领悟祖国语文文字了吗?慢语文教学着眼的是所有,是长远,是实效,如此,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慢语文促进了全员语文素养的发展,不仅让所谓的尖子生学得好,在原先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更是让所谓的后进生提升发展,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慢语文促进了学生语文全面素养的发展,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也使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四、慢语文教学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情出发,夯实基础。起步学习语文新知必须慢,特别要把书本知识学得扎实,因为它是基础,是学习的根,是运用的源,“以本为本,本是根本”应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充分反映了基础性的原则。学生基础打牢了,还愁学生走不出来吗?这与学习书法是一样的道理——先“入格”,再“出格”;这与建房造屋是一样的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渐进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由低而高,由少而多、由浅到深,前面的学习内容不扎实、不消化、无实效,则不能向后进行,后面的学习内容必须建立在前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深度要切实。立足学情,学情决定速度。

3.发展性原则。即慢语文表象是学生学习语文时要“慢”,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学生终身语文学习的发展上,其所求非眼前一课、一时,非短视,而求长远与将来;不求讲了、教了、说了,而是会了、行了、能了。

4.实践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全过程让学生实践。只有通过自我实践、合作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深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全给、多给、施给,而应该少给、不给、精给,更应该让学生自寻、自找、自探——只有自己实践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5.巩固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地巩固与积累,才能不断地升华和积淀,才能有更大的收益与更好的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决不能“一鼓作气”,要适时休整、调整、回顾、整理,不断充实到原有的知识系统里,使知识更加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有充分的时间;学生彼此合作时,要真心合作,互通有无,共同研究与解决;学生训练时,要有足够的时间。

6.自主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使其真正想自己的语文事,说自己的语文话,干自己的语文活,尽自己的语文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我建构语文知识,自我形成语文能力,自我提升语文情感,教师不能有任何的包办、代替,不能存在任何的超权、霸权、弄权。

7.控制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对语文学习的量与质要实行控制,一定要从学生本位出发积极考虑,不能教师随心所欲、想当然。语文学习目标立足大处,着眼小处;目标要分解,写字、写作文、双休日作业等都需要控制。

五、慢语文教学的科学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是最有效实施慢语文的教学策略。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教师未开讲之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预设的最有效的学习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所谓“后教”,就是教师在课堂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为解决“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所谓“当堂训练”, 就是在课堂“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和“教”的内容所作的反思、反馈而进行的深层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中都想先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依靠自身力量能够解题不是更好吗?这是教学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先让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这一步就是上面所讲的“先学”。虽然学生有先学的本领与潜能,但毕竟是新知识,毕竟因为知识的不完备,必然会出现不理解、不能完全解答以及出错的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发现、补充、提升。而教师的出场只是启发,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找答案的来由,找答案形成的过程,找答案中蕴藏的规律,分析答案可能出现的变式等,也就是要真正达到由答案而答案的内质,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当堂训练”中,教师只是巡视,只是观看,只是监考,只是关注,只是期待,学生在作静心思考,埋头作业,不看书本,不看记录,不看讲义,不看他人,“自顾自地”思考、探索、做题,没有浮动,没有心虚,没有做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无时不体现“慢”之精神实质——从“慢”中来,到“快”中去,慢慢地品悟,慢慢地内化,慢慢地运用,不断实现“事半功倍”,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大丰收。

慢语文教学是一种崭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是依据实际状况提出的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虽然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因语文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生本身是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故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还不够透,还存在诸多问题。将此思想与做法抛给大家,以此抛砖引玉,希冀得到大家的共同关注与研究,希冀得到大家的帮助与完善。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了,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了,只有大家都在不断实践着,语文教学才能富有希望,才能到达虽慢却稳、虽慢实快、虽慢犹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如此,师生才会产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而不是一种被动地“教”与“学”;如此,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教师教学才能从容、沉稳、优雅,学生学习才会轻松、有趣、扎实,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如此,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发扬光大,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 刘 颖)

猜你喜欢

先学语文发展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