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的作用及教学改革
2014-09-01邢哲,祝长生
邢哲,祝长生
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已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研究课题。对于电类、非电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都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通过的第一道门槛,实验实践教学更是同学们成为未来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本文简单对近几年在自动化应用性本科教改中的认识、体会进行总结,以便使电工电子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专业基础课;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39-02
关于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教界所讨论的热点话题。校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讨论,就是根据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类型上的定位(应用型人才),结合校区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教学管理等软、硬件教育资源,探讨适合校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更好地为校区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本文结合近几年校区自动化应用型本科教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应用型人才
什么叫应用型人才?过去对这个问题的提法较多,“复合人才”、“综合性人才”等,理解上也比较模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具有专业技能、突出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却没有提高,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究其原因,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这也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涵,无论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都不例外。由此可见,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职业技校,它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宽厚的学科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实际就是指那些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又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可不是单靠实验课、技能培训所能达到的。国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要求多达十几项。
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作用
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应用能力首先体现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就电类专业自动化应用性本科而言,专业基础课应包括电路、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构成电类专业的基础工程理论框架,提供了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平台。电路原理提供了工程电路的基本描述、分析方法与技术,包括现代仿真分析与技术,这是建立工程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在电气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要求工程师必须有很强的电路和系统模型描述能力。电子技术是一个系列课程,包括模电、数电和半导体物理基础。电子技术也是学习计算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数字型号处理的重要基础。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无论在电类专业(自动化、电子通讯、电气自动化等),还是在非电专业(机电一体化、矿山机电、计算机等)的专业基础理论框架中都排在前两位,而专业基础课在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看,专业基础课程则属于核心教学内容,而电路、电子技术又是这核心的核心。尤其是当今信息时代,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课已渗透到各专业领域,是一个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重要基础课。无论对工科还是文科的学生来说,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也是提高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的体现。
三、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涵盖的专业越来越多,已超出了传统的工科范围,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扩充,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学时的减少已成为趋势。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我们根据自动化应用型本科对电路、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要求,对电路、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既突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又解决了因学时少而产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好的效果。下步我们打算对计算机、机电类、采矿、资土等非电专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它们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内容,避免导致有的专业的学生学了不够用,有的专业的学生学了没有用的现象。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耽误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宝贵时间,影响同学们后续课程的学习。
四、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
电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类大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学习阶段,所遇到的第一次实验技能训练课程。也可以说是同学们实现未来工程师梦想迈出的第一步。以往由于对实验课程的作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过程、考核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验课时不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能有机衔接;验证试验过多等问题。首先优化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解决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课时利用率。众所周知,验证性实验一般根据电路原理图或制好的实验电路板,按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测量数据和波形,然后再按指导书上的要求填写图表、整理后写出报告。甚至在没弄懂原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整。这种实验的缺点是学生动脑少,优点是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老师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内容灵活安排实验时间,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搬到课堂上讲。一来解决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二来理论与实验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有机衔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还可以多个验证性实验合并在一起(如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法中的叠加原理、戴维宁等),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时利用率。二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质量和要求,使其更加接近工程项目要求。目前,我们所进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大都停留在利用各单元电路的拼接实现功能,学生只能根据各单元电路原理对综合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并没有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对电路的参数、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和测量。我们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如何以工程项目的标准和要求驱动综合、设计性实验。如设计一个语音放大电路,教师首先介绍一下系统原理和整个系统框图,然后对各个单元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再以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为工程约束条件,按工程要求将性能指标分解到各个单元电路,以确定各单元电路的参数,使其各单元电路之间有效耦合,最后再把单元电路搭建成系统电路,进行系统的调试、改进。这样可以加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工程设计与综合应用素质,使实验更接近实际工程。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工程训练。
近年的电工电子技术的教改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性课程教改不是增加几个学时,添加几台设备就能达到教学预期目标,还应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及其相关的政策的支持。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迫使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我们跟上时代的脚步。
群星计划: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及优化”,项目编号:QX10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