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实证研究

2014-09-01周华丽鲍威

高教探索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术性人际校园

周华丽+鲍威

收稿日期:2013-11-19

作者简介:周华丽,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北京联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鲍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本文通讯作者。(北京/100871)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全程性、发展性视角”(11JYB002)研究成果之一。摘要:高校成为大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预备阶段,学生除需要储备知识、培养学术和技术能力外,还应得到良好的社会化发展。而校园的人际互动成为影响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校园人际互动;生师互动;同伴互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对一般本科高校而言,因办学基础和生源特点等原因,多数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毕业生以就业为主要出路。高校成为大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预备阶段。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学生学业成就,更要促进其心理、社会各方面发展。在这方面,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校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概念与研究综述

(一)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概念界定

在国外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中,无论Tinto[1]交互影响理论、Weidman[2]大学生社会化模式、Terenzini[3]大学冲击模式还是Pascarella一般因果模式,都指出影响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学生校园投入经验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而校园人际互动投入是大学生校园投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研究领域,校园人际互动(Campu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通常包括两个术语:生师互动(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生生互动/同伴互动(Peers Interaction)。本研究中校园人际互动是指大学生在校园中与同伴、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间发生的互动关系,学生校园人际投入是指学生在与同伴、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互动方面的投入程度。

(二)学生发展目标期待会影响其校园行为

Olson,Kuh,Schilling,Connolly,Simmons(1998)[4]提出,学生对大学的发展期待至少在两方面影响他们在大学中的行为。首先,大学生通过期待,评价并解释他们在课内外接收的信息与经验,发展期待会塑造学生的校园行为与经验。Olson, etal.(1998)研究也显示,期待参与知识、人际或文化活动的新生,入学后较会多投入校园活动,因此,期待与个人经验,会共同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心理学的期待理论、自我效能理论,都主张期待会导致学生去参与他所需要的活动(Kuh,1999; Olson, etal.,1998)。期待不仅影响学生如何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室内外所有的表现(Bandura,1982[5];Dweck&Leggett,1988[6])。

(三)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会影响大学生发展

Pace(1979)[7]将大学投入经验分为两类:一是有关大学设备资源的使用,如图书馆、运动与娱乐设备、科学与实验器材等的使用;二是有关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机会,如师生交往、同伴会谈、朋友认识等。Pascarella(1980)将大学校园投入分为学术性与社会性两类,学术性投入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室内的参与及学生与教师的学术性互动;社会性投入包括同伴关系、学生与教师的非学术性互动、参与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及其他社会参与等,指出学生与教师及同伴的互动,以及学生努力的质量,是影响学习成果的重要中介变量。Pascarella&Terenzini(1991;2005)[8][9]综合许多研究发现,学生在校园内投入越多,如越多同伴互动和教学互动,越能促进其学习成果。Astin(1993)是对学生校园投入经验研究最周详、最有系统的学者,他针对217所大学超过25000名学生,分析146种自变量对学习成果的实证研究,发现校园投入比性别、年龄及社会经济地位等更能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学校园生活的任何投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极为重要。Ory&Braskamp(1988)和Astin(1991)研究表明,学生越满意校园中的人际关系,他们在学习方面与教师及同学接触越多,尤其是课外时间,学生学习就越多,同样,情感发展与批判思考技巧也越多。当学生同时与教师、同伴互动时,发展的成果是最好的 (Astin,1993) [10]。

•“大学生发展”两题•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实证研究二、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分析框架

研究尝试从学生个体特质和院校环境两个层面,探讨高校学生在校园人际互动方面的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在该分析框架中,本研究假设,高校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受到学生个体特征、大学期间发展期待、校园地位、院校教育活动的影响。

(二)研究数据、变量定义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从中提取首都一般本科院校本科生问卷11850份。研究采用SPSS17.0因子分析进行相关研究素材降维处理;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学生群体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差异;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分析学生校园人际互动的影响因素。

学生特征:是指学生个体与其校园人际互动相关的特征因素,本研究中选取“个人背景特征”、“校园地位”和学生“发展期待”三部分。“个人背景”是指学生的性别、生源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本研究中选取“性别”、“是否北京”、“城乡背景”和“父亲职业”(弱势群体虚拟)等变量。“校园地位”指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行为而获得的某种位置,本研究选取“学生成绩在专业中的排名”、“是否学生干部”、“是否党员”三个变量。“发展目标期待”指学生在大学期间希望的发展目标,本研究中对9个小项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因子(见表1),分为“学术性发展目标”和“社会性发展目标”,采用每个学生两类目标的因子得分。

表1大学生大学期间发展目标期待的因子分析结果

F1F2社会性

学习

目标QC9S06 6.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0.8070.109QC9S04 4.做人处事能力的增进0.7940.089QC9S05 5.交到好朋友,建立有意义的人脉关系0.7630.123QC9S07 7.掌握未来职场需要的知识技能0.6440.34QC9S09 9.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0.5090.416学术性

学习

目标QC9S03 3.通过海外留学或国内研究生选拔考试-0.0780.767QC9S02 2.深化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与理解0.2560.647QC9S08 8.通过职业资格或公务员考试0.2230.585QC9S01 1.扩大知识视野0.4230.426注:提取方法 :主成份。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院校教育活动:是指学生所在院校的环境特征、组织的课程与活动等等。本研究中提取学校在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等环节上为学生提供的各类教育活动,进行因子分析后,分成“学术性教育活动”和“社会性教育活动”两类,取每个学生在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

表2高校提供教育活动的因子分析结果

题项F1F2学术性

教育

活动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0.7710.133参与课题研究0.7270.17与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或作业0.7110.214到国外短期访学0.7070.129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课程0.680.145外教讲授的课程0.6430.148实习(包括教育实习、企业实习等)0.6340.082关于大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课程0.6290.211非本专业的课程0.4980.167社会性

教育

活动社会实践或社会公益活动0.1230.714学生社团活动0.0810.705参与演讲、朗诵、辩论赛等活动0.2310.681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培训等活动0.1460.663各种讲座、报告会0.1920.629参观展览、观看戏剧舞蹈等文化艺术演出0.1520.607本班级、支部集体活动0.0440.585通过网络组织、参与课余活动(如BBS、驴友版块)0.1940.559课程以外的培训(英语、资格证书等)0.2320.556各类体育健身活动0.1140.502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是指学生在大学校园环境中,与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等发生的接触和互动关系,是一个预测学习成就与自我社会化成长的自变量。本研究中,它指学生与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同学的互动,此外也包括了与这些群体之间进行深度内容互动的程度。数据取自问卷,学生与教师、与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在课程学习和课外交流的互动频度,经因子分析分成“与辅导员(班主任)互动投入”、“同伴互动投入”、“生师互动投入”、“深度内容交流”四方面,得出每个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投入。

表3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因子分析结果

题项F1F2F3F4与辅导

员(班

主任)

互动

投入协助解决心理、压力问题.829.120.253.064帮助自己协调与同学的关系.818.143.187.045协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817.140.161.106在自己郁闷的时候倾听和耐心开导.809.140.238.059代表同学利益与学校进行沟通.799.130.185.092协助解决学习问题.797.103.211.112在考研或出国方面提供指导.779.160.160.046协助解决经济资助问题.779.139.142.018在加入党组织方面提供指导.778.128.165.111帮助自己树立远大的抱负.767.140.269.115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750.126.242.096深度

内容

交流环保、生态、能源、污染等.166.783.079.153科技、科学新知识.180.748.076.140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生存状态.137.742.085.146国家、社会、政治.089.687.164.158经济投资.156.682.122.078同伴

互动

投入交流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383.174.765.041与教师一起娱乐、休闲.360.188.746.018鼓励自我在学业方面不断学习和进步.375.102.743.174促进自我对政治社会事件的关注和思考.365.185.715.152(续表3)题项F1F2F3F4生师

互动

投入分享情感和人生困惑.078.154.028.818与同学一起娱乐、休闲.026.070.030.793探讨未来的职业发展.126.253.096.773讨论课程内容、专业学习.152.182.142.754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三、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特点分析

表4是对不同学生群体在校园人际互动投入方面的T检验分析。通过比较可发现,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其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呈现出不同特点。

性别差异显著:男生与女生相比,在与辅导员(班主任)的互动和同伴互动中投入更多,与教师互动反而比女生少,同时,在深度互动交流上表现比女生更显著。

是否本地差异显著:北京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相比,校园人际互动投入显著薄弱。可能跟本地学生更熟悉校园外环境,更方便走读,对校园内的人际互动依赖性和投入不强有关。但由于地处首都北京,本地学生在深度互动交流方面显著强于外地学生。

城乡生源差异显著: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与城市生源相比,在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上,对与辅导员(班主任)的互动更为依赖,在与同伴互动和生师互动上显著薄弱,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在深度互动交流方面,表现得极其薄弱。

家庭背景差异显著:父亲职业相对弱势的学生,在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上,更为依赖与辅导员(班主任)的互动,与同伴互动和生师互动显著薄弱,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在深度互动交流方面表现得极其薄弱。

表4不同学生群体大学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差异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与辅导员(班主任)互动投入同伴互动投入生师互动投入深度内容交流均值标准差t值P均值标准差t值P均值标准差t值P均值标准差t值P生

源本地-0.076 0.986 外地0.070 1.000 -6.709 0.000 -0.114 0.989 0.138 0.986 -11.686 0.000 0.011 1.007 0.062 0.968 -2.326 0.020 0.002 1.014 -0.019 0.981 0.958 0.338性

别男0.072 1.016 女-0.046 0.985 5.909 0.000 0.094 1.023 -0.059 0.983 7.699 0.000 -0.200 1.007 0.125 0.973 -16.568 0.000 0.098 1.030 -0.061 0.978 8.017 0.000 城乡

差别城市-0.027 1.009 农村0.053 0.953 -3.120 0.002 0.000 1.016 -0.034 0.932 1.315 0.189 0.023 0.992 -0.077 1.004 3.945 0.000 0.018 1.013 -0.121 0.921 5.441 0.000父亲

职业弱势0.050 0.959 非弱势-0.023 1.017 3.539 0.000 -0.023 0.973 0.010 1.012 -1.614 0.107 -0.066 1.008 0.030 0.995 -4.728 0.000 -0.078 0.971 0.036 1.011 -5.544 0.000

图2不同群体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特点比较

四、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影响因素

表5是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分析可见,学生的个人背景特征、校园地位、大学期间发展目标以及院校提供的“学术性教育活动”和“社会性教育活动”,都不同程度对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产生影响。表5高校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与辅导员(班主

任)互动投入同伴互动

投入与教师互动

投入深度内容

交流BetaBetaBetaBeta学

征个人

背景

特征校园

地位大学期间

发展目标性别(男=1,女=0).089***.199***-.318***.197***是否本地(是=1,否=0)-.060-.171***-.023.084**城乡背景(城市=1,农村=0)-.087*.047.051.018父亲弱势群体虚拟(弱势群体=1,非弱势群体=0).107***.018-.073**-.098***学习成绩专业排名 (“前50%以内”=1,“后50%”=0)-.026-.118***.018.033大学期间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1,否=0).039.052*.059*-.124***是否党员(是=1,否=0).042-.031.004-.035社会性发展目标-.009-.027*.126***.059***学术性发展目标.033**.036**.039**.041**院校教育

活动社会性教育活动.299 ***.308***.113 ***.010学术性教育活动.555 ***.307***.344 ***.173***调整后的R2:.210.159.093.111F值:146.932104.74257.57469.290注:显著性水平: *P<5%, **P<1%, *** P<0.1%。

第一,大学生的个体背景特征对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显著。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家庭背景、不同来源地,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投入都有显著影响。女生表现偏弱,农村学生和家庭背景相对弱势的学生,其校园人际投入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出相对薄弱的特点。

第二,校园地位对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有影响。成绩专业排名在前的学生与教师互动更多,但与同伴互动显著薄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深度内容交流上表现显著偏弱,这值得反思和深入分析,是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出现了行政化和事务化倾向?还是这些学生干部倾向于不轻易表露内心想法?又或者是他们在校外人际互动中投入更多?不论何种原因,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

第三,大学生对大学期间发展目标的期待,对其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显著。大学生对自己在上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期待,以内在动机等方式,对其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产生正向影响。特别是学术性发展目标,对学生大学校园的互动投入影响更为显著。

第四,高校提供的社会性和学术性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五、相关建议与启示

(一)重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对其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对其成长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关注其学业发展。在从学生转换成社会人的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必要而丰富的人际互动机会和活动载体,设计促进和鼓励学生人际互动的校园环境、政策支持、活动平台和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重视引导大学生形成明确积极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

Kuh(2005)的研究证实,大学生对于学校的知觉,会影响其校园经验与学习成果。高校应善于运用新生定向辅导,让学生对于大学环境有充足的准备,帮助学生调整合乎现实的期待;促使校园环境提供足够的课业与人际的支持,营造提升学生学习的校园,善待而非迎合学生违背学校教育目标的期待与喜好,要教导学生了解大学能够且应该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教导方式要能顾及整体学生的发展与人文教育的目标,并能兼顾多元背景学生的需求与利益。

(三)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加强分类指导,设计人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高校生源群体的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加强分类指导,为其提供适应性强的发展指导服务,是高校应该重视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面对地方高校学生群体中被动适应型学生日趋增多的趋势,高校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设计和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必要时应注意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11],兼顾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除应继续加强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发展外,应重视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校园人际互动的院校支持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Tinto, V.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5,(45): 89-125.

[2]Weidman, J.Undergraduate socialization: A conceptual approach.In J.Smart(Ed.).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vol.5)[C].New York: Agathon.1989.

[3]Pascarella, E.Student-faculty informal contact and college outcome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50): 549-595.

[4]Olsen, D., Kuh, G.D., Schilling, K., Connolly, M., Simmons, A., et al.Great expectations: What students expect from college and what they get.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Miami, FL.1998.11.

[5]Bandura, A.Self efficacy mechanisms in human agency[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2, (37), 122-147.

[6]Dweck, C.S., & Leggett, E.L..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8,(95), 256-273.

[7]Pace, C.Measuring outcomes of college:Fifty years of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79.

[8]Pascarella, E., & Terenzini, P.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91.

[9]Pascarella, E.& Terenzini, p.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Volume2.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005.

[10]Astin, A.What matters in college?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11]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1).

(责任编辑刘第红)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活动社会性教育活动.299 ***.308***.113 ***.010学术性教育活动.555 ***.307***.344 ***.173***调整后的R2:.210.159.093.111F值:146.932104.74257.57469.290注:显著性水平: *P<5%, **P<1%, *** P<0.1%。

第一,大学生的个体背景特征对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显著。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家庭背景、不同来源地,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投入都有显著影响。女生表现偏弱,农村学生和家庭背景相对弱势的学生,其校园人际投入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出相对薄弱的特点。

第二,校园地位对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有影响。成绩专业排名在前的学生与教师互动更多,但与同伴互动显著薄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深度内容交流上表现显著偏弱,这值得反思和深入分析,是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出现了行政化和事务化倾向?还是这些学生干部倾向于不轻易表露内心想法?又或者是他们在校外人际互动中投入更多?不论何种原因,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

第三,大学生对大学期间发展目标的期待,对其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显著。大学生对自己在上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期待,以内在动机等方式,对其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产生正向影响。特别是学术性发展目标,对学生大学校园的互动投入影响更为显著。

第四,高校提供的社会性和学术性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五、相关建议与启示

(一)重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对其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对其成长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关注其学业发展。在从学生转换成社会人的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必要而丰富的人际互动机会和活动载体,设计促进和鼓励学生人际互动的校园环境、政策支持、活动平台和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重视引导大学生形成明确积极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

Kuh(2005)的研究证实,大学生对于学校的知觉,会影响其校园经验与学习成果。高校应善于运用新生定向辅导,让学生对于大学环境有充足的准备,帮助学生调整合乎现实的期待;促使校园环境提供足够的课业与人际的支持,营造提升学生学习的校园,善待而非迎合学生违背学校教育目标的期待与喜好,要教导学生了解大学能够且应该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教导方式要能顾及整体学生的发展与人文教育的目标,并能兼顾多元背景学生的需求与利益。

(三)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加强分类指导,设计人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高校生源群体的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加强分类指导,为其提供适应性强的发展指导服务,是高校应该重视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面对地方高校学生群体中被动适应型学生日趋增多的趋势,高校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设计和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必要时应注意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11],兼顾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除应继续加强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发展外,应重视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校园人际互动的院校支持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Tinto, V.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5,(45): 89-125.

[2]Weidman, J.Undergraduate socialization: A conceptual approach.In J.Smart(Ed.).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vol.5)[C].New York: Agathon.1989.

[3]Pascarella, E.Student-faculty informal contact and college outcome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50): 549-595.

[4]Olsen, D., Kuh, G.D., Schilling, K., Connolly, M., Simmons, A., et al.Great expectations: What students expect from college and what they get.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Miami, FL.1998.11.

[5]Bandura, A.Self efficacy mechanisms in human agency[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2, (37), 122-147.

[6]Dweck, C.S., & Leggett, E.L..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8,(95), 256-273.

[7]Pace, C.Measuring outcomes of college:Fifty years of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79.

[8]Pascarella, E., & Terenzini, P.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91.

[9]Pascarella, E.& Terenzini, p.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Volume2.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005.

[10]Astin, A.What matters in college?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11]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1).

(责任编辑刘第红)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活动社会性教育活动.299 ***.308***.113 ***.010学术性教育活动.555 ***.307***.344 ***.173***调整后的R2:.210.159.093.111F值:146.932104.74257.57469.290注:显著性水平: *P<5%, **P<1%, *** P<0.1%。

第一,大学生的个体背景特征对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显著。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家庭背景、不同来源地,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投入都有显著影响。女生表现偏弱,农村学生和家庭背景相对弱势的学生,其校园人际投入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出相对薄弱的特点。

第二,校园地位对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有影响。成绩专业排名在前的学生与教师互动更多,但与同伴互动显著薄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深度内容交流上表现显著偏弱,这值得反思和深入分析,是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出现了行政化和事务化倾向?还是这些学生干部倾向于不轻易表露内心想法?又或者是他们在校外人际互动中投入更多?不论何种原因,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

第三,大学生对大学期间发展目标的期待,对其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影响显著。大学生对自己在上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期待,以内在动机等方式,对其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产生正向影响。特别是学术性发展目标,对学生大学校园的互动投入影响更为显著。

第四,高校提供的社会性和学术性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五、相关建议与启示

(一)重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对其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对其成长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关注其学业发展。在从学生转换成社会人的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必要而丰富的人际互动机会和活动载体,设计促进和鼓励学生人际互动的校园环境、政策支持、活动平台和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重视引导大学生形成明确积极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

Kuh(2005)的研究证实,大学生对于学校的知觉,会影响其校园经验与学习成果。高校应善于运用新生定向辅导,让学生对于大学环境有充足的准备,帮助学生调整合乎现实的期待;促使校园环境提供足够的课业与人际的支持,营造提升学生学习的校园,善待而非迎合学生违背学校教育目标的期待与喜好,要教导学生了解大学能够且应该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教导方式要能顾及整体学生的发展与人文教育的目标,并能兼顾多元背景学生的需求与利益。

(三)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特点加强分类指导,设计人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高校生源群体的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加强分类指导,为其提供适应性强的发展指导服务,是高校应该重视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面对地方高校学生群体中被动适应型学生日趋增多的趋势,高校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设计和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必要时应注意开展个性化深度辅导[11],兼顾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互动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除应继续加强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发展外,应重视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校园人际互动的院校支持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Tinto, V.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5,(45): 89-125.

[2]Weidman, J.Undergraduate socialization: A conceptual approach.In J.Smart(Ed.).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vol.5)[C].New York: Agathon.1989.

[3]Pascarella, E.Student-faculty informal contact and college outcome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50): 549-595.

[4]Olsen, D., Kuh, G.D., Schilling, K., Connolly, M., Simmons, A., et al.Great expectations: What students expect from college and what they get.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Miami, FL.1998.11.

[5]Bandura, A.Self efficacy mechanisms in human agency[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2, (37), 122-147.

[6]Dweck, C.S., & Leggett, E.L..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8,(95), 256-273.

[7]Pace, C.Measuring outcomes of college:Fifty years of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79.

[8]Pascarella, E., & Terenzini, P.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91.

[9]Pascarella, E.& Terenzini, p.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Volume2.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005.

[10]Astin, A.What matters in college?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11]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1).

(责任编辑刘第红)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猜你喜欢

学术性人际校园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搞好人际『弱』关系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
学术性要更加深化 知识性要更加丰富——《军事历史》1988年第1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