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新加坡职教办学理念 构建一流高职教育师资队伍

2014-09-01屈超,周林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师资队伍

屈超,周林军

摘要:通过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选拔上重视实践经历,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作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通过“专能提升”、“综合能力拓展”和“能力转向”的策略,强化师资培训;在师资能力开发上,通过承担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参与项目开发的教师实行轮换制来开发教师能力;同时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扩大化的教师工作职责、“无界化”校园理念、“教学工厂”理念、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理念等,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35-03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是一所为本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其办学使命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为他们未来生活与就业做好准备,并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发展发展需求,配合新加坡环球化发展而努力。而能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在于南洋理工学院有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借鉴学习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重要作用。

一、重视教师的工作实践背景,改变盲目追求高学历作法

人员招聘与筛选是保证师资队伍质量的关键之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性决定了其教师不仅要具有普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更应具有丰富专业技术实践经验与综合技能过硬的综合实践能力。这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应从实践工作环境再到学校工作。但纵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教师要求学历条件,许多学校也是盲目追求高学历,要求引进专业教师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个别学校甚至要求辅导员都必须具备硕士学位,而对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及工作背景往往要求得不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洋理工学院要求新引进教师要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教师引进并不盲目追求名牌大学毕业和高学历,只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这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值得我们借鉴。

二、借鉴NYP人力资源策略,强化教师培训

NYP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策略包括“专能提升”、“综合能力拓展”和“能力转向”三个方面,是NYP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

1.专能提升是保持并增加教师现有市场价值的策略。一个从企业引进的工程师在学院工作了3~5年后,其市场价值跌了50%。若学院没有为其提供一个保值的环境,3~5年后他所拥有的专业能力已经达不到企业的需求,他所教给学生的自然也不是最新、最符合企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南洋理工学院搭建了一个可以吸引校外优秀人才和企业项目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在“教学工厂”模式上形成的将核心教学与研发项目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技中心”。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担任“教学工厂”经理或项目工程师,通过学院或个人的人脉引入适合的企业项目,利用学院和企业共同提供的资源来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其市场价值不断增值,得到更多升职、加薪和承接企业项目的机会。此外,NYP还通过提供承担挑战性的工作、对外咨询服务、海外授课等工作机会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2.综合能力拓展是教师获得更多新市场价值潜力的策略。NYP通过教师的轮岗调职、工作轮调、工作交换计划、跨职能多元学科小组、经验分享等形式营造了一个多元机会和职业无限可能性的工作氛围,让教师在提升专能的基础之上,接触了解更多的专业领域,拓展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基础。

3.能力转向是全体员工共同应对变迁挑战的重要策略。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化、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时代中,能力转向是全体员工共同应对变迁挑战的重要策略。其核心内容是将教师现有的专业方向转移到一个新的、相近的专业方向,适应新科技、新专业、新岗位的需求,并在原有专能基础之上获得新的市场价值。能力转向是对现有师资潜力的充分开发,有效解决了新科技、新专业师资人才不足与老专业师资闲置之间的矛盾,避免教师与学院专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实现了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对在职教员提供丰富多样的岗位学习培训。只要你愿意,几乎每个人每年都会有机会到企业学习工作,到国内高校提升学历,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发展要求提出到不同岗位轮岗工作,也都有机会到海外高校带薪继续深造,没有年龄的束缚,没有岗位的限制。专业教师必须要有在企业工作3~5年的经验。即使是南洋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外大学深造后回来,也不能马上任教,必须先在学院内的研发中心搞项目开发。另外,专业教师在5年内必须回到工厂实习2~3个月,了解工业界的最新发展。由于不断注入了新鲜的“养料”,所以,南洋理工学院老师的教学寿命属于“无货贺寿命”。借鉴NYP人力资源策略,强化教师培训,将是否能够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始终掌握某一领域最新技术作为考察教师重要指标。学院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培训,为教师提供不断充电、提高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挖掘教师的潜能,对部分有潜力的教师,根据市场新要求,及时让他们向邻近专业发展,让他们胜任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惟有如此,教师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瞬息万化,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时代的需要。

三、借鉴NYP能力开发策略,补充教师队伍

南洋理工学院有一批较强开发能力的教师,这是南洋理工学院能名扬世界的支柱。南洋理工学院规定每学期有35%的教师参与项目开发,他们一般不安排课务,专注于科技创新或课程开发;65%的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并参与项目开发的教师和承担课堂教学的教师实行轮换制,真正实现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许多青年教师骨干的周课时数超过20课时,工作量非常繁重,由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体系教学转化到应用与能力训练为主的体系,教师自身的实战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体系自身循环转变的过渡阶段,教师实践能力培训与超负荷的工作量构成了一组矛盾。因此,急需补充教师数量,将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机会、有精力参与项目开发,实现参与项目开发的教师和承担课堂教学的教师实行轮换。

四、借鉴NYP教师工作职责,转变教师观念

南洋理工学院教师工作职责包括教学工作量、教材与技术开发、校企联系、工程项目开发、在职培训与国际培训和其他协调性工作。因此,从工作态度、教学表现和非教学工作等对教职员工进行评估。南洋理工学院的分配制度是完全与其办学理念相配套的,该院没有职称评聘制度,教职工没有课时津贴、加班费等,收入只有年薪一项,部分成绩突出者可以在年终分到“花红”。教职工努力工作的目的只为两个:一是加薪、二是提升。如果学校已有多年未给某职工加薪,或多年未获提拔,那就可能意味着学校将在合同期满后不再与该职工续约,这是南洋理工学院教师们必须面对的压力。我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职责主要在课堂教学、科研、学术论文撰写,教职工的报酬主要来源于课时、职称津贴等,这不利于教师能力提升和学院的管理。因此,应转变教师及管理者的观念,扩大教师工作职责范围,对教职员工进行综合评估,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

五、借鉴NYP“无界化”校园理念,重视教师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南洋理工学院十分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提出“无界化”校园理念,主要体现系部合作无界化、校企合作无界化、教学与市场无界化、校内资源无界化和归宿认同感无界等方面。通过包括连接六个学系、18个专业课程的“科技园”这一平台,将各系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通力合作,共同研究,联合公关,形成最佳合力,打造学院品牌。员工的思想上淡化部门利益,把学院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观,愿意沟通合作,愿意经验积累和分享。在我国的一些高等职业院校,部门间合作能力较差,团队意识淡弱。因此,借鉴NYP“无界化”校园理念,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强化部门系院之间的团队精神,促进资源与人才共享,促进不同系院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

六、借鉴NYP“教学工厂”理念,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最早提出“教学工厂”概念,并注册为商标。“教学工厂”完整的概念是:真实的企业环境;持续的项目开发;学校本位。“教学工厂”虽有“工厂”两字,但不成批生产产品,这个工厂是教学环境、工业项目及经验积累与分享的教学工厂。“教学工厂”的成功实践,引来了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了教学工厂项目平台(TEPP),每年企业都会委托一些研发项目,并提供运作资金及实训资源的建设。学院则根据项目及教师的培训计划,分配任务,教师带领团队进行项目研发,在不断研发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开发能力自然地得到了提升,同时得到了更加专业的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可以保证学院专业开发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教学工厂”理念,是南洋理工培养教师双师素质重要途径。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高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中提出“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学院实训基地,与学院设备、师资进行整合,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结合生产按学校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这与NYP“教学工厂”理念相似,但在实践中却差距较大。因此,认真学习借鉴NYP“教学工厂”理念,可深化“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真正实现专业系院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促使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结构的团队优势。

七、借鉴NYP学生个人导师计划,倡导全员参与学生管理

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管理是高效的,学院拥有1.5万名学生,专职的学生管理人员才3人。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享受了个人导师计划。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个导师要面对24位学生,取消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班级,定期安排各种活动,将学生管理与各门功课的讲授紧密联系与合作。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设有专职辅导员,一个辅导员管理上百人,管理不到位,并且学生的教学、生活、人格教育分离。认真思考和学习南洋理工学院卓越的学生管理创新机制,把学生管理纳入专业教师工作职责,动员人人参与学生管理,解决辅导员紧缺问题,把学生的教学、生活、人格教育一体化,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认真分析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转变教师招聘与筛选机制,进一步明确教师工作职责,转变教师观念,补充教师队伍,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能力开发,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静.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1,(5):52-55.

[2]李建昌.汤新年.时君伟.校企联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师资结构优化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41-43.

[3]李宏伟.陈友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成人教育,2010,(5):88-90.

[4]贾春霞.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特色及对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3.

[5]杨志刚.陈海忠.顾金孚.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5):66-68.

作者简介:屈超(1986-),男,本科,助教,从事高分子材料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创新育人目标与模式的思考及实践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试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对策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