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学中“座位安排”艺术

2014-09-01王嘉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激发兴趣教学质量

王嘉庆

摘要:学生每天都要在教室学习知识。从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来讲,学生的座位安排是一个很关键的细节,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影响其身心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一定要遵循规律,避免出现优等生在第一排或中间的布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多尝试一些新的布局方式,寻求最适合本班学生的形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座位安排;教学目的;激发兴趣;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27-02

每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都会进行座位分配。传统的教学,教师一般都采用排式座位排列。但是,现在的班级排座已不固定在一种模式上了,还可以有圆圈式的、半圆式的、长桌式的等。每一种安排座位的方式都各有利弊,教师可以扬其长,避其短,从而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教师安排座位时一定要遵循规律

1.教师在进行座位编排时,一定要遵循优差搭配的规律,客观地考虑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展开其优势互补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会进步,如果学生之间能够互相督促维持课堂纪律,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产生团队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要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到性别因素和每个学生的能力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因素及特殊情况。如果看到某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活动交流,甚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向上的情形,要在安排座位时给他安排一个积极向上的小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及其特殊情况,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动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3.教师在安排座位时还要注意一些客观规律,如从看黑板的角度,应该是小个的学生在前面,大个的学生往后面坐。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课堂的基本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学会了之后,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好地提升其能力。安排座位的原则就是要让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客观情况,做到用心、细致。

二、教师座位安排应该避免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当前教学主要是参与教学,而参与教学主要就是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分配出不同的学生小组,而学习探究小组的主要形式就是排座位。安排好座位后,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使大家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一定不能把优秀的学生安排在前面或中间的位置,而应该把他们放到更关键的地方。安排在成绩较差的学生旁边,这样有利于团结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把学生的情况摸清,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安排好合理的座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各类座位安排形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参与式教学的效率,落实新课改的精神,提高学校的教学设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座位安排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教学最常用的座位安排形式——小组式。分开小组进行探究教学效果较好的,这样的小组构建方式就是四人一队,两两面对面隔桌而坐,面对面地坐好。这样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参与班集体和团队建设活动,又可以比较成功地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交换不同意见,从而增进学生间的有效交流,使其互相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2.半圆式的学习小组构建,优点多多。教师可以在对称轴上下走动,或是在半圆的内圈走到孩子面前,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这样就没有了距离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媒体也可以放在半圆的敞口处,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使于学生吸收新知识。而且,半圆儿中间还有一大块儿活动空间,这样学生在这里表演对话,短剧,演一些课本剧等,这果就是一个小舞台,让学生习惯上台表演,展示自我,锻炼口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也可以把课桌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可以站在圆心处,也可以在圆中任意地走动,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每一个眼神和微笑,打破学生的自我封闭心理,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可以更加自由地学习进步。

四、教师在安排座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关注每一个学困生。在一个班级里,难免有几个学困生,纪律不好,学习成绩也不好,课上坐不住,不是做小动作就是与同桌说话打闹,既影响自己的学习情况,又影响周围学生的学习效果,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座位调来调去都弄得不得安宁。有的老师就会对学困生实行单人单桌,安排到一个小小角落里,尽管在表面上维护了班级纪律,但是这个学生小小年纪,却只能孤孤单单地坐着,有时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有时玩手头上的东西,有时在本子上乱涂乱画,还不时地眼巴巴看着其他学习小组的成员热烈的讨论。这样被孤立的孩子只能是越来越糟,这样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个学生的幼小心灵会产生巨大的缺失,也失去了完善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桌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同伴,不管是吵架还是合作,都可以让学生学会包容和理解。现在的独生子女更需要同桌来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可以说,把学生单独安排座位,是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造成其心理阴影。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所以,这一误区不可进。

2.教师一般喜欢让优等生和学困生一对一地帮扶做同桌,以为这样可以对学困生进行更好、更快的转化,对其影响大。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一个事实,就是优等生往往看不起学困生,会让学困生更自卑,更没有自信,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本来是希望优等生好好地帮助学困生,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当老师要求同桌互相讨论问题时,优秀的学生总是对同桌忽视不理,跟前后或临位的学生活动,学困生的心中滋味可想而知。如此循环,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如果要分组的话可以让两个学困生坐一个同桌,两人互相鼓励,互相进步,从而形成一种赶、帮、超的局面,使他们慢慢积累自信,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并提高自己的掌控课堂的能力,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安排不同的座位排列,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之前的陈旧的排排坐形式,转换座位,改进教学,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激发兴趣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